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風”起正安時 青山變“金山”
2025-07-21 10:03:46來源:天眼新聞編輯:趙瀅溪責編:趙瀅溪

“風”起正安時 青山變“金山”_fororder_1

  7月8日,隨著挖土機的轟鳴聲,山野的寂靜被打破,正安縣16個引進的風電場項目之一的班竹鐵礦風電場項目正式進場施工。

  這是正安縣目前已進場施工的第3個風電場項目。作為氣能、風能、光能資源富集的縣域,近年來,正安縣在國家“雙碳”戰略的引領下,搶抓新能源産業發展機遇,大力推進16個風電場項目建設,讓“高顏值”生態轉化為“高産值”經濟,走出一條綠色低碳的高品質發展之路。

  “班竹鐵礦風電場項目總投資約5.36億元,規劃建設20台5MW風機,總裝機容量為100MW。”在施工現場,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班竹鐵礦風電場項目全容量投産後,每年能提供清潔能源電量1.75億千瓦時,相當於滿足4萬餘戶家庭一整年的用電需求。

  此外,班竹鐵礦風電場項目與火電相比年均可節約標煤 5.5萬噸,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約150萬噸,二氧化硫 4532噸、氮氧化合物2257噸,週期內創造稅收約5800萬元,為實現“雙碳”目標貢獻綠色動力。

  新項目施工忙,舊項目也穩步推進。作為正安縣第一批實施的風電場項目,正安天樓山風電場和市坪風電場項目自2023年11月正式進場施工以來,都在不斷刷新進度條。

  走進海拔1500米以上的正安縣天樓山風電場項目,只見主變壓器嗡鳴著,95米長的風電葉片在勁風的推動下,劃出一道道銀弧,一度度“綠電”也隨之注入南方電網。

  “自2024年12月23日第一台機組並網發電以來,天樓山風電場項目已有7台機組並網發電,截至目前,發電量已完成了1200萬kwh(千瓦時),産值約420萬元,創造稅收約55萬元。”國能正安新能源有限公司項目總監陳永祥説。

  記者了解到,天樓山風電場項目共16台5MW、3台6.25MW的風機,總投資約5.8億元,總裝機容量為98.75MW(兆瓦)。預計今年11月全部建成並網後,每年能提供清潔能源電量2億千瓦時,相當於滿足15萬餘戶家庭一整年的用電需求,與火電相比年均可節約標煤5.89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18.27萬噸,二氧化硫0.23萬噸、氮氧化合物0.05萬噸、煙塵0.78萬噸。屆時,正安縣風電産業將邁上新臺階。

  與天樓山風電場項目相距不遠的市坪風電場同樣進展迅速,目前已有6台5MW機組並網發電,發電量已達到了200萬kwh,創造産值約70萬元,稅收約8萬元。

  作為綠色清潔能源,風電項目在促進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增加稅收方面意義重大,建設過程中也為當地老百姓拓寬了就業渠道,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

  “市坪鄉風力發電項目進場施工以來,用工高峰期每天可提供300名當地務工崗位,截至目前,已發放勞務工資200余萬元。”市坪鄉副鄉長萬琦説。

  記者了解到,正安縣雖然氣能、風能、光能儲備量豐富,但是建設風電場仍需要滿足諸多條件。

  “不是所有有風的地方都能建風場。”陳永祥告訴記者,風電場選址前,他們對正安縣全域風能資源豐富的鄉鎮均進行了一年的測風監測和微觀選址,最終數據呈現,中觀鎮天樓山年平均風速達5.33米/秒,是全縣風速監測最高值,而他們的風機,需要3米/秒以上就可以切入風速投運。

  目前,全縣16個風電場項目,除正在施工的3個外,都在進行前期的測風監測和微觀選址中。

  據了解,第一批建設的天樓山和市坪風電場項目計劃今年11月份全容量投産,全容量投産後,每年能提供清潔能源電量3億千瓦時,相當於滿足20余萬戶家庭一整年的用電需求,與火電相比年均可節約標煤1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9萬噸、二氧化硫0.29萬噸、氮氧化合物約0.1萬噸,為實現“雙碳”目標貢獻綠色動力。同時,可實現産值約1億元,稅收可達1300萬元左右。

  風電場項目的落地實施,是正安縣積極響應國家低碳環保的號召,將生態環境“高顏值”轉化為經濟發展“高産值”,化資源勢能為産業發展動能,增強縣域經濟實力的重要嘗試。

  近年來,正安縣立足資源稟賦和産業基礎,不僅培育以風能開發利用為重點的新能源産業,還大力培育以頁巖氣勘探開發利用為重點的能礦産業、以衛浴為重點的鋁及鋁製品加工産業,不斷增強縣域經濟實力,推動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風口”産業逐步落戶正安,為正安縣探索一條生態富民的産業發展之路。(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李政林)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