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2.4萬本地居民 12萬“候鳥”遊客 桐梓九壩鎮“涼”氣候變“熱”經濟破題
2025-07-30 09:48:21來源:天眼新聞編輯:趙瀅溪責編:趙瀅溪

2.4萬本地居民 12萬“候鳥”遊客 桐梓九壩鎮“涼”氣候變“熱”經濟破題

遵義市桐梓縣九壩鎮“村晚”現場。羅星漢 攝 

  7月27日晚,遵義市桐梓縣九壩鎮“村晚”的3000個觀眾席位又被一搶而光。這樣的“火爆”場景于7月11日“2025桐梓村晚夏季聯歡”啟動以來天天上演……

  僅有2.4萬本地居民,卻引進12萬“候鳥”遊客。請看偏遠的九壩鎮是如何圍繞避暑旅遊,將“涼”氣候變成“熱”經濟,實現年旅遊産業綜合收入20多億元,人均涉旅收入約1.5萬元。

2.4萬本地居民 12萬“候鳥”遊客 桐梓九壩鎮“涼”氣候變“熱”經濟破題 

俯瞰桐梓縣九壩鎮。李正國 攝

  機遇與挑戰

  一場“熱浪”“衝出”避暑經濟引發的思考

  2006年,在崇遵高速公路開通後的第一個夏天,重慶、四川遭遇50年一遇的特大高溫,兩地人紛紛“出逃”。

  地處“川黔咽喉”“黔渝鎖匙”的桐梓縣九壩鎮,距離重慶市區僅1.5個小時車程,每立方米負氧離子濃度高達2.9萬個,夏日平均氣溫23攝氏度,自然成了成渝廣大避暑遊客的首選。 

2.4萬本地居民 12萬“候鳥”遊客 桐梓九壩鎮“涼”氣候變“熱”經濟破題 

旅居遊客在桐梓縣九壩鎮吃長桌宴。史開心 攝

  各村群眾紛紛騰房清屋,做起了短暫的“避暑”出租生意,部分民宿業主還前往成渝車站拉橫幅攬客;12家投資商也從重慶移師九壩鎮搞房地産開發。由於當時基礎條件差,租房避暑客洗浴靠提著水桶澆、吃飯與村民搭夥、鄉鎮醫療衛生跟不上、精神空虛等一系列問題也隨著熱浪“衝出”。九壩鎮黨委書記趙德富説:“當時地産商建出來的房子根本賣不出去,十萬川渝遊客沿公路搭帳篷連營十里,主客矛盾糾紛不斷。一場‘熱浪’‘衝出’了避暑經濟機遇,但同時‘衝出’了一系列民生難題”。

  桐梓縣委、縣政府決定從解決醫療康養、深化村民自治、推進“鄉愁”建設等方面入手,讓避暑經濟成為拉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建設“成渝雙城經濟圈”  

  三省市聯手解難題

  “候鳥”遊客問題看似單一,但方方面面都牽涉到黔、川、渝多方聯動才能解決。

  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提出深化與黔中城市群合作,帶動黔北地區發展。2022年國務院發佈的《關於支持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的意見》進一步明確要求貴州積極對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推進文化和旅遊等領域合作……

  一場“及時雨”,為黔、川、渝三省市聯手解決避暑經濟問題提供了政策依據。

2.4萬本地居民 12萬“候鳥”遊客 桐梓九壩鎮“涼”氣候變“熱”經濟破題 

醫療服務提升,解決了“候鳥”遊客在醫療保障方面的後顧之憂。 九壩鎮提供

  為解決“候鳥”遊客擔心的醫療問題。2023年,川渝滇黔邊界區域醫療聯盟在四川瀘州正式成立,跨省聯動推動優質醫療服務基層啟動。桐梓縣衛生健康局與重慶陸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重慶南川人民醫院、遵義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暨對口幫扶單位珠海市人民醫院等知名三甲醫院先後開展遠程在線醫療合作,九壩鎮“候鳥”遊客和當地群眾共同享受到了跨省各大醫院遠程AI體檢診療,九壩鎮診療能力突然躍升至“三甲”水準;重慶市主動打破區域藩籬,積極推進跨省市醫保卡“一卡通”,解決了重慶“候鳥”遊客在桐梓縣異地就醫的難題;桐梓縣將川渝“候鳥”遊客慢性重大疾病納入全縣衛生系統檢測試行管理,縣醫院在九壩鎮多個“候鳥”集中區設置分院,派出數十個專家駐點開展醫療服務,有效解決了“候鳥”遊客醫療保障後顧之憂。

2.4萬本地居民 12萬“候鳥”遊客 桐梓九壩鎮“涼”氣候變“熱”經濟破題 

為旅居遊客打造養身課堂。 九壩鎮提供

  為推進三省市旅遊資源互聯互通。四川、重慶、貴州三省(市)文化旅遊部門成立了“西三角”文化旅遊合作聯盟,把川渝黔“西三角”建設成中國重要文化旅遊窗口,推進“候鳥”遊客一體化管理;桐梓縣抓住融入成渝城市經濟圈暨鄉村振興等政策性機遇,整合各種資源重點改善九壩鎮基礎設施建設,建成旅遊幹線公路500多公里、鄉村公路3700多公里,讓九壩鎮的部分公共設施還高於縣城建設水準;同時貴州還與重慶、四川等8省商務部門簽訂了《生活必需品市場聯保聯供合作協議》,保證了九壩“候鳥”物資所需;為滿足九壩鎮來自全國各地12萬“候鳥”旅遊需求,九壩鎮每年還組織100多個“候鳥”旅遊團前往貴州黃果樹大瀑布、重慶的洪崖洞、成都的都江堰等景區景點旅遊,讓黔川渝共同享受到“候鳥”經濟帶來的福利……

  打造“村”字號品牌 

  “候鳥”變成“築巢鳥”

  為了讓“候鳥”遊客吃得放心,九壩鎮動員千百個“候鳥”民宿旅館開展“村康”樂養服務。各社區分別以聚居區“候鳥”遊客為單位,紛紛開設社區食堂。山堡村楊家大院民宿負責人楊國旗根據川渝遊客的飲食特點,每月花3萬元從重慶大渡河渡口請來2個特級廚師和2個幫廚辦起了社區食堂,食堂堅持每天7菜1湯,確保每週菜品不重樣,每人每月食宿全包最低收費2400元,最高也就多加100元。當前楊家大院的76個床位全部住滿,甚至連明年的部分床位已被旅客預訂。九壩鎮十里雲湖社區食堂可容納1000多人同時就餐,食譜按照大學專家指導的“中醫菜”“中醫糧”等“藥食同源”配製。社區大健康負責人夢劼説:“對不參與食堂就餐的區域‘候鳥’遊客,中心則派出健康管家上門服務,做到‘村康’‘樂養’一戶不差、一人不漏,‘村康’抓住了‘候鳥’的胃,這個項目前途無量。”

2.4萬本地居民 12萬“候鳥”遊客 桐梓九壩鎮“涼”氣候變“熱”經濟破題

農家的生態美食,衛生廚房,旅居遊客們吃得健康、放心。九壩鎮楊家大院提供

  為了讓“候鳥”玩得開心,桐梓縣打造以“村晚”為主的系列“村”字號品牌,推進村民自治。九壩鎮為每個“候鳥”社區都搭建了“村晚”舞臺,數百個“候鳥”社區的川渝遊客紛紛推選“候鳥”負責人開展村民自治,組織培訓社區團隊參加“村晚”比賽,近千支社區文藝隊伍如雨後春筍般“破土”而出,每年僅九壩鎮就舉辦“村晚”活動300余場,上演節目3600多個,參演人數2.66萬人次,現場觀看人數超70萬人次,互聯網傳播量超5000萬次。自2023年桐梓與重慶萬盛、開州,四川都江堰成功聯合舉辦春節聯歡晚會以來,重慶藝術團、百度藝術團、貴州民族大學國際留學生藝術交流團、珠海演藝集團等高水準演藝隊伍相繼涌進九壩鎮參加“村晚”同臺競技。來自四川內江市的“候鳥”艾琳自己花了5萬多元到大學學習川劇“變臉”,學成歸來指導團隊,通過艱難的初賽、半決賽和決賽,她的團隊一舉拿下了2024九壩鎮“村晚”年度決賽第一名。獲獎時她拉著獎品(一隻活羊)、抱著當地小馬酒(一壇10斤)、山堡村天馬葡萄(一袋)激動地説:“太難了,名為九壩‘村晚’,實為西南地區乃至全國大比拼,很多節目水準不亞於‘春晚’”。

  雖然獎品只是一頭豬、一隻羊、幾隻雞鴨甚至是香腸、臘肉、豬腳不等,但九壩“村晚”熱度有增無減,每日一場“村晚”讓12萬“候鳥”遊客在九壩找到了鄉愁。 

2.4萬本地居民 12萬“候鳥”遊客 桐梓九壩鎮“涼”氣候變“熱”經濟破題 

旅居遊客與當地村民一起觀看“村晚”節目。史開心 攝 

2.4萬本地居民 12萬“候鳥”遊客 桐梓九壩鎮“涼”氣候變“熱”經濟破題 

旅居遊客排練節目,登上“村晚”舞臺演出。謝予謙 攝

  當各地房價疲軟下挫時,九壩鎮房産開發卻逆流而上。十里雲湖樓盤由過去賣不動變成暢銷,開盤1000套住房很快售出800多套,每平方米售價6000多元,比桐梓縣城價均還高出2000多元;林達小鎮房産還特意劃出40畝共享農園,開展開盤送菜地,首批158套住房開盤日就售出58套,如今已有1.3萬戶“候鳥”遊客在九壩購房置業,“候鳥”變成“築巢鳥”。

  每年9月過後,大批“候鳥”“回巢”川渝。這些“候鳥”避暑時不僅拉動了桐梓消費,回去後更是生態貴州推介的“主力軍”。重慶永液機械廠退休幹部周凱龍説:“這幫宣傳員太給力了,現今無論在重慶的大街小巷、地鐵公交,無處不在談論九壩避暑的生態菜、生態雞等話題,部分重慶居民甚至産生了夏季不到桐梓避暑,都算落伍了的共識”。

2.4萬本地居民 12萬“候鳥”遊客 桐梓九壩鎮“涼”氣候變“熱”經濟破題 

遵義市桐梓縣九壩鎮山堡社區生態度假區一景。史開心 攝

  圍繞川渝餐桌,桐梓縣積極打造重慶“農産品保供基地”,引進聚信合、華綠、菜殼農業等近30家成渝農業主體入桐發展,同時與重慶雙福市場、重慶永輝超市等企業協作,發展訂單農業,把桐梓縣的方竹筍、花椒等生態農産品推向重慶市場。九壩鎮宣傳委員金偉説:“我們‘候鳥’餐桌經濟‘兩頭做’,去年成渝市場共銷售桐梓縣農特産約2.5萬噸,實現銷售額5億多元,現在桐梓方竹筍價格已由3年前的2.5元/市斤增加到5元/市斤,其它農特産售價大多漲了一倍,因為這些遊客吃慣了貴州的生態食材。”

  以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需要為落腳點,九壩鎮層層“抽絲剝繭”解難題,讓避暑經濟成為融入成渝城市經濟圈的“排頭兵”。(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治寬  謝予謙)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