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泉市陸坪鎮羅坳村七彩田園的30畝聖女果迎來采收旺季。 通訊員 李正芳 劉知順 攝
羅甸縣11.42萬畝水稻。 (羅甸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2024年,黔南州蔬菜累計種植面積291.07萬畝,産量552.38萬噸、産值135.59億元。
●2024年,新增通過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認證,蔬菜基地3個,認證蔬菜基地累計達40個面積4萬畝。
●標準化核心示範基地266個、面積14.1萬畝,帶動蔬菜規模化種植面積達50萬畝。
7月28日下午,黔南州都勻市墨衝鎮良畝蔬菜基地冷鏈物流中心,工人們正快速將一筐筐鮮嫩茄子搬進車廂。
“時間一點都耽擱不得!下午6點前就要發車,明天這些茄子要出現在廣州市民的餐桌上。”蔬菜基地總經理莫德芬一邊盯著蔬菜打包,一邊告訴記者。據了解,這個蔬菜基地日均生産蔬菜10噸以上,旺季時可達30噸,48小時內直達粵港澳大灣區。
同一天晚飯時分,湖南遊客曾玉華一家在都勻石板街小店首次吃到聲名遠揚的“素瓜豆”,瞬間被貴州蔬菜“圈粉”,“這裡的蔬菜,什麼調料不放都好吃。我對接下來兩個月的旅居生活充滿期待。”曾玉華説。
一邊是日均10噸蔬菜直達粵港澳大灣區,一邊是蔬菜“圈粉”外地遊客,從中可以一窺黔南州蔬菜産業高品質發展的剪影。
近年來,黔南州堅持以高品質發展為統攬,充分利用生態氣候和區位優勢,大力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數據顯示,2024年,黔南州蔬菜累計種植面積291.07萬畝,産量552.38萬噸、産值135.59億元。
對於蔬菜出山“圈粉”,黔南州有自己的特色打法。
黔南州農業農村局種植業中心蔬果站站長羅飛介紹,該州以市場為導向,聚焦“在特色中找優勢、在優勢中促規模、在規模中創品牌、在品牌中要效益”的發展思路,突出搶早抓延,強化夏秋外銷優勢,提高冬春保供能力,做強做優蔬菜産業,促進産業提質增效轉型。
如何找到發展優勢,構建産業體系?黔南州的答案是因地制宜。結合各縣市氣候優勢、區位優勢、種植優勢等,形成以羅甸、三都、平塘、荔波等為代表的低海拔高熱區早春蔬菜及秋延晚蔬菜種植區,以都勻、龍裏、惠水、長順、貴定等為代表的城市保供蔬菜區,以福泉、甕安、獨山等為代表的中高海拔冷涼外銷蔬菜種植區的“三區”産業發展格局。
今年,羅甸縣冬春蔬菜産業迎來又一個豐收年。羅甸縣農業農村局蔬菜發展中心主任李梅介紹,該縣利用“天然溫室”發展早春蔬菜。截至6月底,冬春蔬菜累計上市銷售56.29萬噸,産值達17.9億元。
如何讓蔬菜擺脫“提籃小賣”的困境,成為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的現代化産業?黔南州選擇在優勢中促規模。
近年來,黔南州大力整合東西部協作、産業強鎮、財政銜接等項目資金,集中投入規模化標準化基地建設,集成推廣山地農機具等現代化生産設施,推動建成集中連片、配套完善、高産穩産的標準化核心示範基地266個、面積14.1萬畝,帶動蔬菜規模化種植面積達50萬畝。同時,按照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建設標準,指導生産主體開展標準化生産和基地建設,並積極申報 “菜籃子”基地認證。2024年,新增通過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認證蔬菜基地3個,認證蔬菜基地累計達40個面積4萬畝。
規模化、標準化的種植,讓蔬菜産業發展底氣更足。“我們採用生物防治,通過物理防治、農家肥液化噴灑等技術,開展綠色種植,種出來的蔬菜品質好、味道好,自然受歡迎。”貴州唯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子強介紹。最近,公司在長順種植的茭白迎來采收期,熱銷上海、浙江等地區。
蔬菜種得好、更要賣得好,黔南州在規模中創品牌、在品牌中要效益。羅飛説,“全州全面推行‘綠博黔南’品牌包裝,規模化基地産品一律執行‘公用品牌+子品牌’模式進行銷售,分級包裝上市率達85%以上。”
如今,羅甸的“黔甸”、獨山的“秀峰”、龍裏的“灣灘河”、三都的“水家山菜”4個蔬菜品牌成為熱銷市場的金字招牌;龍裏碗豆尖、平塘皺椒獲地理標誌産品認定;龍裏黃瓜、福泉大福姜獲綠色食品認證;羅甸鮮食玉米、羅甸螺絲椒、福泉辣椒、惠水黃姜、龍裏豌豆尖、長順茭白獲全國名特優新農産品認證……一批批黔南蔬菜打響市場,出山圈粉。(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梁曉琳)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