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貴州旅遊服務保駕護航,遊客體驗“拉滿”:省心出行、安心消費,來了還想來!
2025-08-15 09:23:41來源:天眼新聞編輯:趙瀅溪責編:趙瀅溪

  2025年暑期,貴州旅遊市場持續火爆,避暑旅遊、生態旅遊、文化旅遊等多元業態齊頭並進。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全省接待遊客人次、旅遊總花費分別同比增長8.2%、10.6%。這一成績得益於貴州近年來在旅遊服務優化、交通網絡完善、市場秩序維護和政策創新方面的持續努力,為遊客營造了安全、便捷、舒適的旅遊環境。

  交通網絡升級:暢行貴州無障礙

  “地鐵很方便,我們住在地鐵口附近的民宿,出行很省心。”來自長沙的曾女士和公司同事一起出來團建,對貴州的交通服務讚不絕口。

  為提升遊客出行體驗,貴陽地鐵在週五、週六、週日將運營時間延長半個小時,並在1號線和2號線設置行李免費寄存服務,極大方便了遊客出行。

  地鐵3號線以文旅為核心,安排了文旅地鐵出行指引和志願者引導服務,有序疏導花果園、黔靈山等熱門景點地鐵站的大量客流。

貴州旅遊服務保駕護航,遊客體驗“拉滿”:省心出行、安心消費,來了還想來!

遊客正在拍攝貴陽地鐵三號線的便民出行指引。陳亞蘭 攝

  針對夜間旅遊需求,從8月1日起貴陽公交推出“遇見極光・貴陽夜遊”專線,專門為遊客夜間旅遊提供出行便利,串聯覆蓋花果園雙子塔、青雲市集、河濱公園等熱門地點,讓遊客一鍵打卡歷史、文藝、治愈、美食四重體驗。

貴州旅遊服務保駕護航,遊客體驗“拉滿”:省心出行、安心消費,來了還想來!

霓虹燈夜遊專線。杜高富 攝

  市場秩序護航:安心消費有保障

  “商家有信譽,服務也不錯,住得乾淨整潔,明年我們還要過來。”8月1日從上海來避暑的應爺爺對貴州的旅遊環境十分滿意,他和鄰居們每個月都要一起出來旅遊,這次的貴州之行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份滿意背後,是貴州多部門聯合維護市場秩序的不懈努力。

  貴陽市公安機關自5月底啟動“汛期暑期旅遊避暑季”交通安全整治行動,持續至9月底,重點針對班線客運、旅遊大巴、網約車等重點車輛開展高頻次執法,聚焦酒駕醉駕、涉牌涉證、超員超載等突出違法行為,實現對交通樞紐、熱門景區及網紅街區等人流車流密集區域的全覆蓋管控。

  在消費維權方面,貴陽公安加大巡邏防控力度,增加巡邏警力和頻次,在景區、商圈等人員密集場所加強值守。近期,在花果園夜市商圈,民警接到遊客舉報某小吃攤存在缺斤少兩、漫天要價情況後,立即聯合市場監管部門前往核查,對確有欺詐行為的攤主進行批評教育,並責令其向遊客退還多收費用。

  景區服務提質:從觀光到體驗的升級

  徐女士一行11人的家庭遊團隊去過小七孔、侗寨、梯田等熱門景點,今天晚上準備前往青雲市集,再看看甲秀樓的夜景;因沒搶到貴州博物館的門票,她準備帶孩子們去地質博物館學習。“小七孔太漂亮了,接駁車配合得很好。”徐女士接受採訪時對小七孔景色和服務讚不絕口。作為貴州旅遊的標誌性景區,荔波小七孔景區緊緊圍繞打造世界級旅遊景區的目標,加強“網格化精細化”管理,不斷豐富新業態、新場景、新産品。

  為應對暑期高峰,小七孔景區實行交通網格化管理,劃分10個交通網格,依託智慧平臺實時調度168輛觀光車和200名駕駛員,還租賃了190台車輛投入運營,確保運力充足。景區將服務區域劃分為7個網格,實行領導包保,形成“一格多員、一崗多責”矩陣,在集散中心、乘車點設立黨員先鋒崗、志願服務崗、文明監督崗,提供一站式服務。

  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7月29日,小七孔景區共接待遊客282.65萬人,同比增長4.14%,荔波縣全縣接待遊客1585.14萬人次,同比增長18.12%,旅遊綜合收入153.16億元,同比增長18.46%。

  惠民政策加持:旅遊福利享不停

  貴州持續推出多項旅遊惠民政策,讓利於遊客。根據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2025年文旅優惠活動方案》,全國(含港澳臺)6周歲以下兒童、65周歲以上老年人憑有效身份證明,人民警察、現役軍人、人民教師、醫護工作者憑有效工作證件,全國在校大、中、小學生憑有效學生證明,均可享受貴州全省國有A級旅遊景區門票免費優惠(不含特許經營項目)。

  在景區服務優化方面,貴州在全省具備身份核驗功能的國有A級旅遊景區推行“一票多日使用制”,遊客在參與活動的景區內自購票之日起,5日內可無限制次數進入景區,為深度遊覽提供便利。

  當前,貴州正加快建設世界級旅遊目的地,不斷優化旅遊服務、完善基礎設施、創新産品供給,讓每一位遊客都能在黔山貴水中收穫美好體驗。(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亞蘭)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