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貴州磷化集團無水氟化氫裝置小型化攻關工作組主導開發的“氟硅酸制取無水氟化氫(AHF)小型化、模組化成套裝備開發應用項目”完成工藝包編制,部分關鍵核心技術設備正在推進工業化應用驗證,並通過貴州省科技創新平臺項目評審。
相關負責人介紹,此項技術若取得階段性進展,不僅為成功打破貴州磷化集團傳統萬噸級以上氟硅酸制取無水氟化氫工藝的規模化裝置壁壘奠定了基礎,還將以其“小型化、模組化、數字化、智慧化,實現快速部署、綠色低碳”的顛覆性優勢,為磷、氟基礎化工行業的轉型升級開闢全新路徑。
項目計劃2026年內實現工業化落地建成投産,屆時,將重塑磷、氟化工價值鏈,促進跨行業協同創新,為構建“磷礦-磷肥-氟硅酸-無水氟化氫-高端氟材料”一體化綠色循環産業生態奠定堅實基礎。
對磷化工行業(上游)而言,將使所有規模的磷肥生産企業,特別是原先無法負擔氟硅酸制取無水氟化氫大型裝置的中小企業,能經濟高效地將副産氟硅酸轉化為高附加值的無水氟化氫和白炭黑産品,在創造顯著經濟收益的同時,持續推動磷化工向綠色循環經濟深度轉型。
對氟化工行業(下游)而言,能夠顯著提升利用磷化工副産氟硅酸路線的經濟性和普及性,實現原料來源多元化與本地化,更加有效降低行業成本,增強産業鏈供應鏈韌性,為氟硅化工高端化、精細化發展注入新動能。
經過十餘年的發展,貴州磷化集團利用傳統磷肥副産氟硅酸制取無水氟化氫的技術已成熟穩定,但普遍存在裝置規模巨大、投資高昂、建設週期長、技術門檻高等問題,嚴重制約該技術在廣大中小型磷肥企業及特定場景的推廣應用,導致大量寶貴的氟資源(以氟硅酸形式)未能有效回收利用,既造成資源浪費,也帶來環保壓力。
如何將萬噸級規模的AHF生産裝置縮小至千噸級甚至更低規模,使AHF生産裝置能夠靈活部署在30萬噸規模以下的磷酸生産企業,徹底打通中小磷肥企業副産氟硅酸高效轉化的“最後一公里”,成為貴州磷化集團新的使命和挑戰。
2024年以來,為進一步落實氟硅化工“3311”戰略部署,加快推進無水氟化氫産業佈局,貴州磷化集團組建攻關工作組,進行磷礦伴生氟資源高效利用小型化成套裝備開發及應用探索。開展了濃縮系統改進、反應流程縮短、裝置除雜系統應用等方面的工藝優化,實現了耐高溫耐腐蝕高效填料應用開發以及換熱器等關鍵設備小型化選型和材質升級。
同時,全面啟動無水氟化氫裝置智慧化“零手動”技術研究項目,深化MES平臺實施應用等數字化智慧工廠建設,全力護航無水氟化氫(AHF)小型化、模組化成套裝備開發應用項目落地。
攻關工作組還將採取引進來和走出去的方式,加強與國內外知名高校和優秀企業合作,繼續將複雜的氟硅酸制取無水氟化氫的反應、精餾、凈化、尾氣處理等核心單元高度集成于預製的標準化模組中,實現高效反應器運用、稀磷酸脫氟、二氧化硅高溫煅燒等核心技術升級。在確保裝置規模縮小、高度集成的同時,實現産品純度、氟資源利用率和能耗水準均達到甚至優於現有大型無水氟化氫生産裝置標準。(通訊員 肖春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管雲)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