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蒙山麓,珠江之濱。自2021年粵黔協作縱深推進以來,貴州省六盤水市鍾山區與廣東省中山市跨越山海之隔,以“協作”為筆、以“實幹”為墨,在産業共興、民生共暖、人才共育的畫卷上落筆成勢,書寫了一段“山呼海應”的協作佳話。
保華鎮衛生院新院區的白墻黛瓦間,醫護人員正為前來就醫的村民提供從基礎檢查到住院護理的全流程服務。
“以前我們在老院區的時候醫療技術不是太好,現在新院區修建以後,場地大了、 設備也多了。”鍾山區保華鎮衛生院全科門診執業助理醫師陸小琴説。
村民在衛生院就醫
2024年投入150萬元的東西部協作資金,讓這座佔地10畝的衛生院新院區煥然一新,中醫治療室、無障礙通道等設施一應俱全,周邊4.1萬村民就醫半徑縮短至“步行15分鐘”。
“我們會依託新院區的硬體基礎,持續優化服務流程,同時結合專家義診資源,加強常見病、慢性病的規範化管理,讓患者就醫更便捷、更安心。”鍾山區保華鎮衛生院綜合辦公室工作人員王書琪説。
肉牛養殖
近年來,依託東西部協作資金支持,青林鄉投入200萬元入股六盤水空港嶺牛牧業有限責任公司,通過“資金入股+企業運營”模式發展肉牛育肥産業。該公司目前存欄肉牛148頭,産品銷往市內大型超市、菜場及飯店,産銷鏈條穩定。
“我們東西部協作資金200萬元入股六盤水空港嶺牛牧業有限責任公司,按6%進行分紅,每年分得12萬元,已經分紅三年,分紅金主要用於開發公益性崗位。”青林鄉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負責人劉登賢説。
醫療領域的突破更令人振奮。中山市人民醫院李乃洋博士19次往返六盤水,開展600余臺手術、診療4000人次,培養出一支能獨立開展高難度眼科手術的團隊。
“李博士來了以後,首先我們鍾山區人民醫院眼科的整體醫療服務能力是得到跨越式的提升的,並且補齊了很多短板。”鍾山區人民醫院眼科負責人、副主任醫師李忠莉説。
鍾山區人民醫院眼科中心的蛻變,正是“博士工作站”效應的生動縮影。
“我希望把我在我們醫院、在我們單位自己的一些先進的一些醫療技術帶到貴州、帶到六盤水,讓當地的患者得到有效的救治,同時也通過自己的一個診療的行為,帶動當地的,比如鍾山區人民醫院眼科醫生水準的一個提升和提高。”廣東省中山市人民醫院博士後、主任醫師李乃洋説。
協作資金既“解近渴”更“謀長遠”。
走進保華鎮海螺村的谷玉粉絲加工廠,日産2噸的生産線正將紅薯澱粉轉化為暢銷産品。
“中山市給我們扶持了一百萬,用於廠房建設、項目推進。現在我們的生産線已建成兩條,日産兩噸,年産值大約四百餘萬元,每天帶動周邊農戶用工20人左右,一年大概八千人次,産品銷售往雲南、畢節、六盤水及周邊城市。”貴州薯谷玉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穆其敏説。
粉絲加工廠
據介紹,該企業年産值超400萬元,通過分紅帶動周邊200名脫貧戶人均增收50元,村集體每年獲得6萬元分紅。這條“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産業鏈,正謀劃著開發即食粉絲等新産品。
“東西部協作資金的使用,對我們海螺村發展集體經濟、項目建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鍾山區保華鎮海螺村駐村第一書記王勇東説。
木果鎮的烤煙房集群則是另一番景象。登亨村、牛場村等6個村寨的370棟烤房,配套編煙棚、排水系統,讓煙葉烘烤損耗率下降15%,優質煙葉比例提升至85%。
“東西部協作資金從2022年到2024年,在我們木果鎮一共投了1300多萬,實施了5個項目,它包含了烤煙房,還有基礎環境設施、學校,投資的項目對我們木果的産業、人居環境基礎設施都有很大的幫助。”鍾山區木果鎮宣傳委員、副鎮長劉青説。
依託東西部協作政策,木果鎮不斷深化烤煙産業産業鏈延伸,探索“烤煙+”多元發展模式,讓協作資金持續發揮效益,助力鄉村振興再上新臺階。
東西部協作的産業藍圖不止於此:282個招商項目落地生根,9家粵企帶來4.83億元投資,187個農村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當中山的白色家電、裝備製造企業與鍾山的資源稟賦相遇,碰撞出的是16.92億元農産品銷售額的協作火花。
教育領域的協作更具深遠意義。六盤水市第一實驗中學對接中山紀念中學,承辦全市高考備考活動;77名校長教師赴中山跟崗,帶回校企合作、校園足球等先進經驗;65名中山專家送教上門,助力鍾山區在技能大賽中屢創佳績,鍾山區職業技術學校與中山市現代職校的結對,則為鄉村振興培育著急需的技術人才。
在勞務協作領域,鍾山區打出組合拳:150萬元資金培育3個就業幫扶車間,2400名脫貧勞動力領取跨省交通補貼;赴浙江寧波、江西上饒等地簽訂勞務協議,51家企業帶著2803個崗位開展“定向招聘”。這些創新舉措,讓“出家門進廠門”的夢想照進現實。
如今,鍾山區正以更開放的姿態擁抱協作機遇:保華鎮衛生院計劃引入遠程醫療系統,木果鎮探索“烤煙+旅遊”多元發展,海螺村籌備粉絲廠二期擴建。這些續寫中的協作故事,將繼續見證山海攜手繪就的振興畫卷。(鍾山區融媒體中心)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