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八月風清。2025年貴州野玉海·海坪彝族火把季系列活動於7月18日至8月17日火熱上演,在水城區委、區政府的統籌引領下,這場以“激情火把季·清涼水城遊”為主題的盛會,用一個月的熱情與精彩,為遊客獻上了一場兼具民族風情與清涼體驗的文旅盛宴,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火樹銀花引客來 産業拉動創佳績
火把燃起的不僅是狂歡,更點燃了文旅經濟的引擎。活動期間,野玉海度假區迎來139.01萬遊客,旅遊綜合收入達14.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1.47%和12.20%,全程安全有序。
這場盛會的“溢出效應”持續擴散:整個暑期(7-8月),水城區遊客總量突破829.66萬人次,同比增長12.57%,過夜遊客超24.5萬,其中近四分之一來自野玉海度假區;省外遊客佔比28.09%,與“六盤水馬拉松”相互引流超萬人次,讓涼都的夏天熱度不減。
周邊景區也共享紅利,百車河溫泉遊客量同比激增136.14%,營收翻倍;奢渡河景區接待4.96萬遊客,營收143.22萬元,形成“一處熱鬧、全域開花”的生動局面。
品牌聲量同樣一路走高:火把季系列活動實現全網曝光11.6億次,同比增長36.47%;短視頻播放量超2975萬,讓全國都看到了水城的熱情與清涼。
開幕式當天,新華社、央廣網、國際在線、中國新聞網等45家媒體現場報道,推出新聞稿件141條,視頻43個,主流平臺當日相關報道瀏覽量超580萬次,讓“涼都火把”走向全國。
其中《貴州六盤水:涼都“火”起來》在《光明日報》04版刊發,《“避暑遊”受青睞貴州六盤水:新體驗新玩法激活夏日經濟》登上央視財經頻道;《貴州水城:清涼火把季最炫民族風》《濃濃彝鄉情來貴州六盤水感受火把狂歡的激情》兩篇報道單日瀏覽量148.6萬次。納入火把季系列活動的貴州省2025年“移風易俗樹新風文藝宣傳走基層”文明實踐活動當日活動直播總瀏覽量達223萬。
火把照見共富路 惠民成果暖人心
火把季的熱度,實實在在變成了群眾的“獲得感”。野玉海度假區裏,“海坪集市”872個免費攤位熱鬧非凡,比去年多了72個,讓3100多人在這裡找到活兒幹,賣小吃、開民宿、做手工藝品,有效拓寬了他們的增收渠道。
據了解,火把季期間,野玉海公司營收2694萬元,同比增長近1.5倍;群眾總營收超5100萬元,商戶平均每天能賺2000多元;海坪街道的村集體經濟也進賬56.55萬元。更有“移風易俗樹新風”文藝宣傳、“水城原創力”音樂會、live秀等活動輪番上演,和六盤水馬拉松一起攢足人氣,直接為度假區多引來15萬遊客。
細緻保障護週全 多方合力築防線
一場成功的盛會,離不開背後的“隱形守護者”。
六盤水市、區兩級政府早早部署,水城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挂帥“雙指揮長”,30家單位組成7個工作組,用“日會商+即時報”機制解決了150多個隱患問題。
同時,各部門協同發力,為火把季保駕護航。
宣傳部門發佈368篇稿件、116條短視頻、3場直播帶900萬人“雲遊”火把季;
公安、武警、民兵2545人值守,智慧探頭加“人像追蹤”讓安全無死角;醫療點7個,出動醫務人員360人次、救護車120車次,及時為遊客提供醫療服務;
交通部門協調市公交公司,開通2條公交專線、30輛車跑了3100趟,接送遊客7.4萬餘人次;
市場監管部門嚴查食品,43件投訴快速辦結,讓大家玩得放心、吃得安心;
消防部門派出檢查人員45人次,督改火災隱患121條,設置執勤點8個,累計投入87輛車363人次參加執勤工作,活動期間未發生火災事件;
供電部門投入保電人員98人次、發電設備96台,故障響應效率提升至15分鐘內,活動期間,供電正常;
文旅部門每天投入360余人參與火把季各項保障工作,調動後勤保障大巴車100余臺次,免費向周邊群眾提供100余頂帳篷用於經營,免費向遊客及工作人員發放雨衣7000余件。
正是這股“眾人拾柴”的合力,讓火把季的火焰燒得旺、燃得穩。
遊玩體驗再升級 文旅融合添新意
除了安心暢玩的保障,今年的火把季更在“體驗感”上花足了心思,讓遊客從踏入度假區開始,就能沉浸式感受清涼水城的獨特魅力。
“吃”。火把季期間新推出特色小吃、品牌餐飲等業態11個,其中創新推出彝族婚宴主題餐飲,在“土司宴”中融入彝族婚慶儀式,營收92.35萬元。
“住”。野玉海度假區現有住宿單位31家,客房944間,床位1900個,活動期間,房間出租率達88%,過夜遊客達5.97萬人次。對土司莊園、綠色森林酒店等重點住宿業態進行提質升級,實現接待遊客1.6萬人次,營收182.59萬元。
“行”。全力保障杭瑞高速及246國道暢通,開通雙水城區、市中心直達野玉海度假區公交專線2條,臨時調配30輛公交車用於遊客擺渡,規劃2720個停車位,破解“最後一公里”梗阻。
“遊”。設計推出紅色文化、三線記憶、非遺民俗、康養度假、自然風光及安盤高速沿線遊“5+1”主題路線,串聯水城農民畫、三線文化園、特色美食等特色資源,通過公眾號、小紅書、微博、攜程、同程等平臺推出,完成野玉海及周邊景區的串聯。
“購”。新增佈局遊客接待中心文創銷售區、一棵松非遺藝術展館、火把能量站等文創消費業態4個,累計推出文創雪糕、生肖盲盒、彝族漆器等18類文創産品,累計實現營收13.14萬元;組織各鄉鎮(街道)圍繞特色水果、農産品等打造28個“一鎮一品”特色攤位,進一步推廣農産品品牌。
“娛”。以彝族“火文化”和婚俗文化為雙核,打造特色體驗場景,新開發彝族婚嫁舞臺劇、彝族婚禮巡遊、土司婚宴等12項主題場景活動,吸引35萬餘人次參與沉浸式體驗及互動。非遺文創空間聯動水城農民畫、彩布貼花等6個非遺項目,先後邀請4名非遺傳承人現場組織遊客體驗非遺技藝,累計接待遊客2萬餘人次。以彝族“火文化”為主線,開展繞火祈福、篝火狂歡、光影秀等夜間活動,創新打造彝族火文化沉浸式體驗場景,日均2萬人次參與。
當最後一簇火把在夜色中緩緩熄滅,這場持續一個月的狂歡雖暫告段落,但它點燃的熱情與希望仍在水城大地上延續。139萬遊客的歡聲笑語、5100余萬元的群眾增收、11.6億次的全網關注,不僅是對這場盛會的肯定,更勾勒出涼都文旅融合發展的清晰輪廓。
從彝族火把的熊熊烈焰到百車河溫泉的嫋嫋熱氣,從海坪集市的市井煙火到非遺工坊的匠心傳承,火把季如同一個支點,撬動起“全時段、多場景”的文旅新生態。
接下來,六盤水市水城區將帶著這份熱度繼續前行——讓火把季的IP影響力穿透季節界限,與冬季滑雪、春日踏青、秋日採摘串聯成線;讓“彝族婚宴”的文化味、“一鎮一品”的鄉土氣、非遺體驗的互動感持續升級,讓遊客來了還想再來,讓“涼都水城”不僅是避暑勝地,更成為鐫刻在人們記憶裏的文旅名片。
火把會熄滅,但文旅發展的火種永不熄滅。在這片充滿活力的土地上,更多精彩正在醞釀,等待著與每一位遠方的客人欣然相逢。(水城融媒 張浩)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