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貴州省黔東南州麻江縣的西部,壩芒布依族鄉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這裡,青山如黛、稻菽如浪,各族人民團結一心、攜手奮進。近日,該鄉榮獲“貴州省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稱號,展現了壩芒鄉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産業發展、基層治理和鄉風文明的生動實踐。
清晨,牛丫山的千畝有機茶園雲霧繚繞;田間地頭,萬畝糧油和萬畝高山蔬菜基地勾勒出壯闊的現代農業圖景。“3個1萬畝”的産業佈局,正是壩芒鄉富民強鄉的“四梁八柱”。
“我們立足壩芒資源稟賦,堅持富民為先,打造了1.1萬畝糧油基地、1.2萬畝高山蔬菜基地和1100畝有機茶園,凝聚全鄉力量發展産業,提振發展信心。”壩芒鄉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主任許仲琨介紹。

蔬菜育苗大棚
借助東西部協作的東風和高校的科技賦能,壩芒的蔬菜産業實現了從貴陽“近郊型”供應到直供粵港澳大灣區的“直供型”飛躍。
“自被確定為全省高山冷涼蔬菜基地以來,畝年均産值從1萬元提升至2萬元,年均帶動群眾務工4.6萬人次。去年全鄉7個村村集體經濟全部突破100萬元。”許仲琨説。
集體經濟的壯大,讓發展的成果形成頭雁效應。在翁址村,“黑山羊+N”的特色模式讓村民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我們以黑山羊養殖為主,依託氣候優勢發展150畝八月瓜,帶動四五十人就業,戶均增收約4000元。”翁址村黨支部書記陳剛説。

壩芒鄉政府
産業活了,百姓富了,壩芒鄉也探索出了基層治理的“智慧密碼”。走進壩芒鄉綜治中心,智慧指揮平臺的大螢幕上,全鄉動態一目了然。這是全州率先建成的鄉鎮級平臺,它與7個人民調解委員會、深入村寨的“寨管委”共同織就了一張精準高效的安全網。

壩芒綜治中心
壩芒鄉平安法治辦公室工作人員李海濤介紹,去年全鄉累計排查調解矛盾糾紛51起,開展志願服務120余次,代辦暖心事務33件。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成為現實。翁址村的“村規民約二十條”,激發了村民主人翁意識,成為全縣學習的樣板。

調解現場
治理有效帶來了風清氣正,文明的鄉風則凝聚了人心,壩芒鄉以文化人,讓民族團結的種子深植於心。

樂坪油菜花
樂坪村的千畝油菜花海,已是聲名遠播的農旅融合品牌。而比風景更美的,是這裡的鄉風民風。隨著移風易俗深入推進,民族團結食堂裏簡辦的酒席,吃出了文明新風。
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農家書屋成為村民們“充電”的好去處。全鄉1個鄉級、7個村級農家書屋,8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正悄然改變著鄉親們的生活。

走村入戶宣傳法治
“借助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我們為群眾補上農業科技知識,提升他們的勞動技能。”陳剛説。
從特色産業支撐,到智慧治理和文明鄉風,壩芒鄉用行動詮釋了“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的深刻內涵。(文/圖 周召均 張安俊)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