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遵義市鳳岡縣萬頭肉牛産業園,機械轟鳴,壓路機正在對場地進行平整,一座現代化的肉牛養殖園區已初見雛形。
200公里外,黔東南州麻江縣明洋食品有限公司,2萬噸酸湯發酵擴建項目現場,工人們正緊張地進行生産線安裝。
此時的銅仁市江口縣,100萬羽蛋雞養殖項目主體框架已基本完成,37.9萬羽蛋雞開始投産……

鳳岡縣有序推進萬頭肉牛産業園建設。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李洋 攝
田間地頭,項目建設熱火朝天;産業園區,企業紛紛入駐;鄉村小路,招商隊伍步履不停。2025年的貴州,正以“大抓産業、大抓項目、大抓招商”的強勁動力,譜寫鄉村全面振興的新篇章。這“三大抓”猶如三駕馬車,並駕齊驅,正成為推動貴州農業現代化和高品質發展的關鍵抓手。
抓産業:“特”字訣打造山地精品農業
10月9日清晨五點半,遵義市新蒲新區蝦子鎮中國辣椒城燈火通明。來自四川的客商張建軍打著手電筒,在一袋袋辣椒前仔細查驗。“貴州辣椒香辣兼備,在市場上很搶手。”他抓起一把辣椒聞了聞,“今天要發三車,每車30噸。”

金秋時節,隨著辣椒大量上市,位於遵義市新蒲新區的中國辣椒城內從淩晨四五點開始便人聲鼎沸、運輸車輛來來往往。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慧 攝
如今“生態貴椒”受歡迎程度與日俱增,重慶德莊集團董事長李德健感言:“貴州辣椒品味醇厚、香辣協調,是我們重慶火鍋的不二之選。每年我們集團都會採購一大批貴州辣椒。”
經過長期自然選擇和人工選育,貴州辣椒形成了50多個地方優良品種,創新、收集了3000多份種質資源。2024年,全省辣椒種植面積504萬畝、産量729萬噸,産值288億元,成為我省為數不多的百億級農特産業代表。

除了優質辣椒種植和搭建貿易平臺,新浦新區還與科研機構合作為辣椒産業發展提供科技保障,通過辣椒新品種的研發、引進和推廣,不斷提高産量和品質。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慧 攝
不僅有規模,還更講究品質。貴州著力打造一批高品質、有口碑的綠色優質農産品。
近日,第二十三屆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在寧夏銀川國際會展中心舉行,貴州展團百餘款特色農産品備受關注。刺梨、茶葉、中藥材産品、特色水果、黃牛肉産品等盡顯山地特色,收穫不少訂單。
2025年,貴州省委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堅持用抓工業的理念大抓農業産業”。今年以來,貴州繼續突出重點抓好農業特色産業,加快培育壯大肉牛、茶葉、辣椒、食用菌、中藥材等重點産業,因地制宜發展林下經濟;持續加大産業資金獎補到戶力度,支持更多農戶參與産業發展;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57%左右。

銅仁市萬山區敖寨鄉中華山村的村民正在食用菌種植基地裏擺放菌棒。肖浩 攝
抓項目:紮實解決産業需求助推高品質發展
數據顯示,2025年1至8月,貴州省90個農業在建項目完成投資91.3億元,佔計劃投資的107%,佔全年投資的68%。
這些數字背後,是像鳳岡縣萬頭肉牛産業園、大方中藥材産業項目這樣實實在在的工程建設。重大項目建設不僅拉動了投資,更提升了貴州農業的科技含量和綜合效益。

小黃姜豐收。余蘭 攝
“現在庫溫12℃,正適合生薑儲存。”9月11日,安順市鎮寧自治縣丁旗街道5000立方米生薑冷庫內,去年收儲的小黃姜整齊碼放在貨架上,靜待最佳上市銷售時機。
“以前沒有冷庫,生薑儲存不了多久,再低的市價也得忍痛拋售。”貴州錦盛姜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歐國平説,“如今建了洗姜廠,三條生産線可同時運轉,最高日處理鮮姜量超過400噸,不用擔心小黃姜因儲存過久腐爛了。”
平壩區總投資1.28億元的貴州省黔壩農業稻米觀光加工廠項目,則探索出“三物共生”生態種植模式,將水稻、魚類、鴨禽和微生物融合在同一片農田。這不僅減少了化肥農藥的使用,更顯著提升了大米品質。

鳳岡縣抓住東西部消費協作機遇,大力發展適度規模的肉牛養殖家庭農場。饒雲 攝
另外,碧江飼料加工廠、鍾山區科技生態漁業、修文美宜佳、七星關天麻、息烽為農服務中心等幾十個農業重點項目也在高效運轉,涵蓋農業生産的方方面面,為現代農業高品質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抓招商:填補産業空白注入“源頭活水”
今年,我省將農業招商引資作為推動産業發展的重要抓手。截至2025年9月,全省納入省級調度的農業擬招商項目共251個、擬引資額436億元。已簽約項目160個、合同投資額282億元,已開工123個、開工率達77%。
在全省各地,一場場招商引資的“速度與激情”正在上演。
惠水縣在3月31日至4月17日的短短18天內,接連簽下4個農業方面的大項目,總投資達2.9億元。這些項目資金全部由企業自籌,社會資本的深度參與為惠水農業轉型升級注入了強勁動力。

位於江口的抹茶工廠。田博 攝
招商引資中,貴州注重産業鏈的整體提升。銅仁市江口縣抹茶産業園項目的建成,將幫助企業抓住國際市場機遇,通過規模化、標準化生産提升出口競爭力。
清鎮市德康生豬産業發展項目將填補貴州省生豬國家核心育種場的空白。
道真自治縣與深圳萬雨集團簽約的食用菌種植加工建設項目,則是把粵黔協作的紅利充分發揮,為食用菌産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為保障“三大抓”工作順利推進,貴州不斷創新工作機制,強化政策支持。在資金支持方面,積極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在服務保障方面,大力推廣農業社會化服務;在組織機制上,健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扶持政策與帶動農戶增收掛鉤機制,讓農民更多地分享産業增值收益。(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鄧鉞潔)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