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黔南州·都勻市一體化政務服務大廳通過一系列務實創新之舉,提升黔南公共服務水準,增進民生福祉,讓各族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模範州建設積極貢獻政務服務“滿意度”,打造民族地區政務服務高品質發展的典範。
走進寬敞明亮的政務大廳,“文明窗口”“標杆部門”“黨員示範崗”的紅色標識在晨光中格外醒目。這些崗位上的工作人員,不僅業務精良,更肩負著特殊使命,他們是群眾路線的踐行者,更是民族團結的宣傳員。

工作人員為群眾辦理業務
“我們不僅要精通業務,更要懂得用心服務。”黨員示範崗代表、都勻市醫保局駐大廳首席代表潘媛媛説。在她的日常中,除了做好醫保領域的本職事項服務外,更要為各族辦事群眾宣傳政策法規的點點滴滴,還承擔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任務。
黔南州·都勻市一體化政務服務大廳于2023年正式運行以來,培育了“黔南政務·都好辦”品牌,將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服務效能,通過“黨建+業務”深度融合,制定完善26項工作制度,推動服務品質持續提升。
在雙語服務隊營造的溫馨前臺背後,是黨建引領下更為深刻的政務服務變革。黔南州將由此凝聚的組織優勢與為民初心,全面聚焦于政務服務的主責主業,以一窗通辦改革為突破口,系統重構辦事流程,紮實推動服務效能倍增,讓群眾便捷辦事更有溫度。
“過去辦理企業變更登記,要在州、市兩個政務大廳之間來回奔波,現在只需取一個號、到一個窗口就能辦完事。”市民王發翠站在“一窗通辦”窗口前感慨。她的身後,清晰的功能分區標識和智慧叫號系統正在有序運轉,辦事群眾按部就班,不再有往日的擁擠和焦慮。
這場以“一窗通辦‘2+2’模式”為核心的政務服務變革,實現從物理整合到化學融合的深刻轉變,是黔南州踐行各族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效的生動縮影。通過“受審分離”改革,黔南州政務服務大廳將原來分散在各部門的828個窗口,整合為402個無差別綜合受理窗口。數據顯示,改革後,但辦事效率提升了兩倍以上。
數字化賦能讓這場改革增添了新動能。在二樓“企業之家”的服務專區,市政府政務中心涉企服務專員林葉會輕點滑鼠,通過數據共享平臺調取企業檔案,正在為一家苗繡企業辦理出口資質。

工作人員為有需要的群眾提供暖心服務
“我們整合了937項涉企服務事項,實現‘前臺綜合受理、後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也為企業提供了清晰透明的辦事指南,實行‘收件、甄別、分派、辦理、回訪’的閉環處理機制。”林葉會介紹,通過電子證照共享調用系統,以往需要跑多個部門才能辦完的業務,現在十分鐘就能完成初審。
在這個充滿溫情的“企業之家”,涉企服務團隊不僅提供專業的政策諮詢,更成為企業發展的貼心夥伴,多維度、深層次為企業排憂解難。“我們堅持強化‘來了就是家人,辦的都是家事’的服務理念,切實解決企業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助力持續改善營商環境。”州政府政務中心涉企服務專員宋運菊説。
從制度創新到心靈共鳴,從流程優化到文化融合……一路探索,一路實踐。州、市政務服務中心始終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核心主線,深深融入政務服務的肌理之中,一系列創新舉措落地生根,將高效的辦事流程與溫暖的人文關懷相結合,讓改革發展的成果真正轉化為各民族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獲得感。從2023年1月運行至今,州、市一體化政務服務大廳總辦件252萬餘件,服務實現“零差評”。
如今,在這片各民族聚居的黔南大地上,高效的政務服務與濃厚的民族團結氛圍相融共生,政務服務正以其特有的溫度,細心繪製著一幅民族團結的“同心圓”。站在新的起點,州、市政務服務中心將繼續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在開拓創新中譜寫民族地區政務服務高品質發展的新篇章。(文/圖 朱麗))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