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故宮博物院迎來百歲生日。9月30日至12月30日,“百年守護——從紫禁城到故宮博物院”展覽在故宮午門展廳開展,200件(套)文物精彩亮相,其中8件貴州非遺文創作品入選參展。
今年9月至10月,貴州殘疾人非遺文創特展率先在故宮博物院文創融合館展出,87件出自貴州殘疾人之手的非遺文創作品大放異彩。隨後,8件佳作脫穎而出,成功入選故宮百年展。
據了解,8件作品包括黔東南州臺江縣張艷梅創作的《手工刺繡車載香薰》、遵義多位仡佬族繡娘製作的《24節氣香包》、黔東南州施秉縣潘東妹創作的《平秀蝴蝶裝飾畫》、六盤水市張調芹創作的《民族風鏤空繡團扇》、六盤水市袁三江創作的《彝族三色漆器》以及黔東南州黎平縣陸永江創作的《侗族發圈》《侗族手帕》《侗族長條圍巾》,每件作品都講述著貴州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精彩故事,凝聚著殘疾人創作者們的智慧與汗水。

《24節氣香包》中的“白露”和“秋分”
據介紹,展品《24節氣香包》曾亮相中非合作論壇峰會中國傳統文化和婦女教育成果展,贏得各國嘉賓的廣泛讚譽。該展品極具貴州遵義仡佬族特色,繡娘根據24節氣特點,在每個節氣裏繡制出不同香包,以純棉布為底,憑獨特技藝,讓每件作品成為不可複製的文化載體。

《手工刺繡車載香薰》
《手工刺繡車載香薰》以苗族“蝴蝶媽媽”文化符號與蛇年專屬吉祥紋樣為設計核心,巧妙運用挑紗、和平繡、盤金繡三種傳統技法打造外觀;香氣上從色彩視角出發,融入艾草、薰衣草等源自大地的植物芬芳,既實現視覺與嗅覺的和諧統一,又發揮醒目提神的功效。

《民族風鏤空繡團扇》
《民族風鏤空繡團扇》上繡有石榴圖案,承載著彝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祝福。石榴果實籽粒繁多,在彝族文化裏象徵著多子多福,作品上的石榴圖案象徵著彝族同胞對家族繁榮的期盼。

《彝族三色漆器》
在8件作品的創作者中,張艷梅和陸永江不僅是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還是國家級美麗工坊的創始人。美麗工坊是由中國殘聯、全國婦聯聯合發起的殘疾婦女就業增收項目。項目在“十四五”期間,通過100家美麗工坊,輻射帶動1萬名以上殘疾婦女就業增收。

張艷梅(右二)和繡娘 受訪者供圖

陸永江在刺繡 李思瑾 攝
在故宮這一代表中華文明高峰的文化殿堂,8件貴州文創作品作為“文化信物”,向社會展示貴州民族文化的魅力,也讓殘疾人朋友依託文創作品走進大眾,用自強與不屈影響社會思想。
“非常震撼!”來自北京的參觀者朱女士這樣形容自己的觀展感受。她仔細欣賞了這些來自貴州的作品,“很難想像這些作品是出自殘疾人朋友之手。”朱女士説,這次展覽刷新了她對殘障人士的認知,“原來他們身上有無限可能。”
山西遊客張女士看完苗繡、侗繡、蠟染、漆器等貴州文創作品,對貴州民族文化産生了興趣,“一定去貴州旅遊。”(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羅亮亮)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