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武漢農科院科技戰疫穩住農業“大後方”
2020-03-16 09:40:53來源:長江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石麗敏

武漢農科院科技戰疫穩住農業“大後方”

武漢市農科院下屬農機所和食用菌研究室正在開發旋轉式多層苗床,用於食用菌工廠化栽培

  3月14日上午9時,位於江夏區鄭店街聯合村的國家種質武漢水生蔬菜資源圃內,科技人員正在對豆瓣菜、蔞蒿種質資源進行春季田間管理暨種質資源農藝性狀調查。

  種質是生物體親代傳遞給子代的遺傳物質。在這座世界上最大的水生蔬菜種質資源圃,科技人員年復一年守護著各類水生蔬菜“遺傳密碼”,並進行系統研究,即使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也不曾中斷一天。

  武漢市農業科學院旗下擁有眾多這樣的科研機構。14日當天接受採訪時,農科院主要負責人已經在單位辦公室連續住了47天。他説,在整場戰疫中,農業戰線是必須穩住的“大後方”,全院幹部職工都在為此全力以赴。

  下沉社區抓防疫,千方百計搞科研,科技服務保春耕——這位主要負責人用三句話概括了農科院系統的戰疫打法。

  下沉社區:送上自産新鮮蔬菜蛋奶

  前兩天,洪山區張家灣街三橋社區白沙洲花園小區一位老人的“老毛病”又犯了,急需一種鮮蒲公英、雪梨、荸薺等混合的藥食。下沉在三橋社區的市農科院蔬菜所副所長、基建處副處長萬學濟恰好對中藥有些研究,他立即趕到江邊和原武焦廢舊廠房內,為老人採回了蒲公英。

  在市農科院的下沉幹部中,像這樣的熱心人還有很多。

  從2月3日開始,農科院幹部職工下沉到張家灣街、青菱街18個社區。他們同時扮演“指揮員”(院領導包保部分社區)“宣傳員”“調查員”“守門員”“配送員”“服務員”等六種角色,協助社區做好防控疫情、服務群眾的工作。

  農科院還利用自身優勢,緊急調度各類社會資源,化解社區防控醫療物資和生活物資短缺的燃眉之急。截至目前,累計籌集防護口罩33000個、防護服500套、防護手套660雙、酒精1090升、二氧化氯消毒片435公斤;從農科院園區示範基地配送新鮮蔬菜7.5噸、鮮牛奶28.4噸、鮮鴨蛋4.7噸。

  看到社區幹部非常辛苦,在全院419名黨員自願捐款42050元匯繳黨費賬戶之外,545名在職和退休職工又自發捐款捐物,將11.6萬元的生活物資和198封慰問信送到社區幹部手中。

  3月11日,青菱社區被認定為無疫情社區。次日,社區給市農科院發來感謝信。信中説:“貴院為堅決遏制疫情擴散蔓延勢頭、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切實維護社會大局穩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艱辛,青菱社區百姓將永遠銘記在心!”

  科研攻關:多個項目順利推進

  3月6日,市農科院蔬菜所博士後宋莉萍克服重重困難,從山東趕回武漢,立即投入科研田間開展授粉。她丈夫所在公司還沒復工,乾脆“婦唱夫隨”,住進基地,幫她一起授粉。

  農科院主要負責人説,農業科研有自身的特點,特別是種子種苗培育,整個過程不能中斷。比如蔬菜種苗,開了花就必須及時授粉。除了下沉社區的幹部職工外,院裏已要求全員返崗。在外科技人員千方百計回到武漢、回到崗位,各個科研項目基本上沒有受到疫情影響。

  他舉例説,農科院下屬農機所和食用菌研究室正在開發旋轉式多層苗床,用於食用菌工廠化栽培。操作人員在育菌車間門口處進行操作,圓柱形的食用菌栽培棒被苗床依次傳送到內部的培養架上,一排排整齊排列,相比傳統方式,大大節省了空間,也提高了效率。

  而以往只能野生採摘的羊肚菌,已經實現人工栽培,並在黃陂區木蘭鄉等地試種,市場零售價達到每斤100元左右,還賣得相當不錯。

  此外,“武農1號”烏嘴烏腳白羽優質肉鴨培育、獼猴桃新品種培育等數十個科研項目,也在順利推進。

  服務春耕:線下線上立體指導生産

  “用刀背從尾部向魚頭方向打鱗;剖開腹部,小心掏出內臟,別弄破魚膽哦……”近日,市農科院水産所發佈《水産博士教你殺鮮魚》系列視頻(分為鳊魚、刁子魚、財魚等),收穫很多“宅男宅女”的關注。這是農科院在疫情期間加大科普宣傳服務的一個嘗試。

  市農科院參與了市防控指揮部農村工作組生産保供工作。2月份以來,該院積極組織選派科研團隊,對科技特派員服務企業、包區服務經營主體及貧困村,開展了200多人次的現場、微信、電話等調研和技術指導服務。編撰併發布“新冠疫情對武漢地區農業經營主體的影響及建議”等春耕生産類稿件20余篇,指導一線生産。協助銷售庫存雞蛋28800枚,火龍果5000多公斤,蓮藕、冬瓜等蔬菜近百噸,幫助對接服務主體減少因疫情造成的損失。

  農科院下屬各研究所和武漢蔬博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武漢中博水産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等科研平臺,也第一時間復工復産,推進成果轉化,把市民所需的團購蔬菜、水産品送到各個社區,把農民生産急需的種子種苗和配套技術送到田間地頭。

  3月18日,農科院將給黃陂4個貧困村送去2000株果樹苗,分為黃桃、葡萄、獼猴桃、蜜棗,一灣一品,保春耕、精準扶貧一打兩就。

  “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市農科院主要負責人説,下一步,全院將繼續奮戰,確保三條戰線全面勝利。(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 文濤 通訊員 高明)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