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熱議:以武漢為中心 引領長江中游城市群一體化發展
2020-05-26 12:31:07來源:長江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石麗敏

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熱議:以武漢為中心,引領長江中游城市群一體化發展

高空航拍晴空萬里下的武漢,能見度極高,在漢口俯瞰,長江兩岸美景一覽無余。記者任勇 攝

  “以武漢為中心引領長江中游城市群一體化高品質發展,是貫徹落實長江經濟帶發展,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等重大國家戰略的必然選擇;是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引擎。”全國兩會上,劉江東等多位全國人大代表擬聯名提出建議:以武漢為中心引領長江中游城市群一體化高品質發展。

  劉江東説,目前,以武漢為中心引領長江中游城市群一體化高品質發展的基礎條件已經具備。近年來,國務院提出將長江中游城市群建設成為長江經濟帶重要支撐、全國經濟新增長極和具有一定國際影響的城市群。中共中央、國務院在推動區域板塊之間融合互動發展中,明確武漢擔負引領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的重任。同時,位於全國中部腹地的武漢基礎條件優厚。長江中游城市群位於全國中部腹地,自然歷史文化資源深厚、交通條件便利、經濟實力較強、工業門類較為齊全、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服務業發展迅速、科教發達,武漢還與其他長江中游城市在多個領域,建立了順暢的合作機制。

  代表建議,參照長三角一體化模式,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群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研究出臺相關發展規劃綱要,以“一盤棋”思路推動差異化協同發展、多領域一體化發展。

  代表們還建議,加大政策傾斜,支持武漢建成長江中游城市群龍頭:支持武漢加快建設積體電路、新型顯示器件、下一代信息網絡、生物醫藥四個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加快建設記憶體、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新能源和智慧網聯汽車、航天産業、大健康等五大産業基地;加快武漢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打造全國經濟中心、高水準科技創新中心、商貿物流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給予武漢5G基站、特高壓、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領域更多支持;支持武漢謀劃建設中部陸海大通道,推進武漢航運中心、天河機場擴容工程、長江幹線航道整治工程等重大基礎設施規劃和建設,推動武漢完善“兩縱兩橫兩連”12個方向高鐵網;支持武漢大力發展科技金融,著力打造中部金融中心;支持武漢建設國際化大都市,讓更多的外國領事機構及國際性組織、部分國際性會展落戶武漢。(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宋磊)

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熱議:以武漢為中心,引領長江中游城市群一體化發展

長江兩岸亮起燈光向英雄之城致敬    記者詹松 攝

  全國政協委員陳純星

  全國政協委員皮劍龍

  儘管遭遇了疫情,武漢的“中心作用”沒變

  “以武漢為中心引領長江中游城市群一體化高品質發展,這個建議很重要,很好。”全國政協委員、武漢智慧電梯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純星表示,武漢在國家和區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沒有改變,這一建議有利於強化武漢的區位優勢,助推這座超大城市疫後重振,帶動中國中部地區高品質發展。

  2018年12月,中央發佈重要文件,確立國家區域戰略發展框架,其中提出,“以武漢為中心,引領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陳純星表示,武漢儘管今年遭遇了疫情衝擊,但是武漢在中國的區域地位沒有變,武漢對於長江中游城市群的牽引力沒有變。這幾年,武漢、長沙、合肥、南昌四省會城市已經初步建立了一些合作機制,具備了一定的共同發展的基礎,武漢要勇挑重擔,在這個城市群發展的過程中發揮更大作用。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金臺律師事務所主任皮劍龍也表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關係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武漢作為長江中游城市群的龍頭城市的地位,沒有因此次疫情而發生改變。

  陳純星認為,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群一體化發展,亟待建立健全國家層面的統籌協調機制,把這一建議上升為國家戰略,儘快出臺發展規劃綱要,全國“一盤棋”統籌推進。

  具體而言,陳純星建議把武漢港建設成為中部地區的國際大港,推動武漢至韓國、武漢至越南等東盟四國的國際直達航線,推動長沙、合肥、南昌等地港口與武漢港口進行深度融合。(記者汪文漢 柯立)

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熱議:以武漢為中心,引領長江中游城市群一體化發展

華燈初上,鸚鵡洲長江大橋猶如一條長龍橫臥在大江之上    記者李子云 攝

  全國人大代表談民強

  勇擔重任,武漢要主動作為

  武漢曾經提出,從湖北來看自己要成為全省的主中心,要充分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從長江流域來看,武漢要成為長江經濟帶的脊梁;從中部來看,武漢要成為中部崛起的戰略支點;從全國來看,武漢要成為國家中心城市;從世界來看,武漢要成為世界城市發展中的亮點城市。如今重新審視這些表述,這些雄心壯志絲毫不過時,仍是這座城市的夢想。

  全國人大代表、東風公司副總工程師談民強表示,武漢要做區域中心不要怕議論,不要靦腆,不要畏首畏尾,要發揚武漢人一貫“敢為人先”的城市精神,勇擔重任,主動作為,積極進取。“當然,主動作為不是盲目作為,要從實際出發。不要好高騖遠,而要找到和激發自身及地區的核心競爭力,發揮長江中游城市群的比較優勢”。

  談民強長期從事汽車行業,尤其側重智慧網聯技術研發。他説,目前自動駕駛已成為全球創新“風口”,中國未來産業發展的制高點。作為紮根武漢的企業,東風有義務有責任在這方面做産業創新的引領者。

  “武漢作為國內汽車産業重鎮,應該加快促進自動駕駛汽車道路測試開放,促進自動駕駛形成商業閉環,推動全國道路測試牌照互認,實現數據共享化管理。”談民強認為,區域中心説到底不是一句空話,而是一個山頭一個山頭強攻,“拼出來、幹出來的”。(記者康鵬 通訊員高旭)

  全國政協委員龔勝生

  做實長江中游歷史上的龍頭城市地位

  長期研究地理與經濟關係的全國政協委員、華中師範大學教授龔勝生指出,武漢作為長江中游地區的龍頭城市由來已久,“北宋以來,武漢就是長江中游經濟最集中、人口規模最大、戰略地位最突出的首位城市”。

  他指出,從全國經濟發展和城市分佈格局看,“武漢地理區位優勢明顯,工業經濟基礎雄厚,綜合交通樞紐作用無可替代,城市圈建設取得重要進步,武漢成為長江中游地區的中心理所當然,也當之無愧”。

  龔勝生分析,武漢目前尚未像一線城市上海那樣,進入擴散作用為主的發展階段,與周邊城市的體系結構還不完善,與省域城市的“落差”偏大,較難形成“長三角”“珠三角”那樣的城市群,“因此,要想像上海、廣州、深圳那樣發揮中心引領作用,武漢的視野還得從省域放寬到長江流域,切實行動起來”。

  龔勝生注意到,武漢近年十分強調“現代化、國際化、生態化”一體化發展,千方百計引進國際機構和跨國公司入駐,放眼建設國際産業體系,進行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形成國際廣泛合作,積極參與國際地域分工,“這些都是很好的作為,要繼續保持和加強”。(記者宋磊)

  全國人大代表余少華

  武漢首先要成為制度創新引領者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余少華建議,以武漢為中心引領長江中游城市群一體化高品質發展,必須重視建立“數字中國”指標體系,武漢要首先成為制度創新引領者。

  當下武漢,正以突出的優勢,在數字經濟發展的多個維度成為“數字中國”的焦點。余少華介紹,武漢要建成長江中游城市群龍頭,必須高瞻遠矚,以武漢實踐、武漢範本等反哺“數字中國”建設,要建設結構合理、高品質發展的數字經濟産業體系,建設管理協調、服務高效的數字政務服務體系,創新社會治理,建設智慧化、專業化的數字社會,建設和推廣精神文明、內容豐富的數字文化,建設和涵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數字生態。

  余少華認為,要加快構建一整套科學合理的“數字中國”指標體系,將武漢的“龍頭效應”,放到數字經濟發展度、數字政務成熟度、數字社會發展度、數字文化繁榮度和數字生態投入度五個核心指標中來考量。

  他認為,武漢要成為數字經濟制度創新的引領者,這是對世界的貢獻和擔當,同時也要在技術創新能力、基礎設施能力、信息共享能力、數據開放能力、網絡安全保障水準、政策機制保障水準、資金保障水準和人才保障水準等“數字中國”指標中,做到力爭上游。(記者李佳)

  全國政協委員謝文敏

  學習長三角、珠三角中心城市的做法

  全國政協委員、湖北首義律師事務所主任謝文敏認為,武漢作為長江中游區域中心的“客觀存在”,既是歷史形成的産物,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現實需要,“這一點,不受疫情衝擊的影響”。

  她表示,武漢多年來承接國家多項發展戰略,無論從歷史、現狀還是未來發展趨勢看,都將在長江經濟帶發展和長江中游城市群建設中發揮主導作用。

  具體到如何主導、如何引領,謝文敏認為,首先還是要在國家和湖北省支持下,破除區域壁壘,進一步規劃好省內長江經濟帶的空間資源,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礎設施通達程度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準大體相當等一系列初步目標。緊接著,是要促進武漢與鄰近省份重要城市之間融合發展。

  她指出,武漢要好好學習長三角、珠三角中心城市的做法,做大做強交通樞紐;要真正發揮好自身的科教優勢,繼續做大做實人才基地;要繼續勇於到國際舞臺上去競爭,爭取建成長江中游地區的國際交往中心。

  謝文敏表示,這個過程肯定充滿困難,不會順風順水,要破解諸多難題,比如城市之間的發展差距,城市間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省會城市與省會城市、省會城市與其他地市之間的種種協調等。

  “我們要看到,最難得的是,中央和國家對武漢的支持一如既往,這是武漢的定心丸、主心骨。我們要深深理解這個歷史大背景,把握好這個發展機遇,果斷重裝上陣。”(記者汪文漢)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