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天鵝洲江豚已發展到約80頭
2020-07-17 17:34:17來源:湖北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天鵝洲江豚已發展到約80頭 網箱繁育江豚首次放歸自然水域

  7月8日,“天鵝洲長江江豚遷地保護30年”暨“貝貝”軟釋放與新生江豚認養會議在石首舉行。從會上獲悉,湖北長江天鵝洲白鰭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現有一個約80頭江豚的遷地保護群體,專家認為這是對瀕危鯨類自然遷地保護的一個成功範例,為長江江豚自然種群恢復奠定了堅實基礎。

  7月6日,世界首例人工網箱餵養江豚成功繁育的後代——“貝貝”,被放歸天鵝洲長江故道內的自然水域。“貝貝”今年4歲,身體非常健康。其母親是2010年從天鵝洲故道引入網箱飼養的雌性江豚“娥娥”,父親是2008年天鵝洲冰災救助後一直在網箱飼養的江豚“天天”。根據年齡、體長和部分生理指標判斷,“貝貝”于2020年夏季進入青春期。保護區和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通過軟釋放的方法,將其釋放到天鵝洲故道自然水域,促使其融入故道江豚群體中,並儘快參與故道江豚種群的繁殖。下一步,將對“貝貝”行為、生存以及健康狀況繼續進行細緻監測,幫助江豚進一步適應自然水域的生存環境。

  1990年,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單位首先在天鵝洲故道開始了長江江豚遷地保護的嘗試。經過30年來的不斷努力,目前已經發展成為一個約80頭江豚的遷地保護群體,且每年有幼豚出生,已成為自我維持的繁殖群體,對世界其他小型鯨類的保護具有重要借鑒和示範作用。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王丁説,長江江豚是長江流域生物多樣性的指標物種,也是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健康狀況的重要標誌。白鰭豚已經功能性滅絕,白鱘已經基本滅絕,中華鱘也岌岌可危。保護江豚,並不僅僅是一個物種的保護,而對整個長江的保護意義重大。(湖北日報記者文俊、通訊員孫慧)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