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湖北省各地持續開展學習宣傳活動 讓《政務處分法》入腦入心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以下簡稱《政務處分法》)適用範圍為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對村幹部也適用。”7月24日17時30分,監利縣390個村(社區)的“村村響”廣播同時響起,宣傳《政務處分法》有關知識,許多村(社區)幹部在喇叭前認真聆聽。
連日來,全省各地各部門持續深入學習貫徹《政務處分法》,通過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使其入腦入心,促使廣大公職人員爭做遵紀守法的模範。
創新學習方式,掀起學習熱潮
《政務處分法》是在新的起點上深化紀檢監察體制改革、堅持和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制度成果,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全面系統規範公職人員政務處分工作的國家法律,意義重大。
日前,省紀委監委向全省紀檢監察機關發出通知,要求帶頭學習好、貫徹好、執行好《政務處分法》,率先掀起學習熱潮。
公安縣紀委監委通過“線上熱議學、講堂集中學、全員廣泛學、以案代訓學”四種學習方法,組織全縣紀檢監察幹部深學細研。
十堰市鄖陽區紀委監委舉行研學班,通過集中學、個人學、交流研討學、以講促學等形式,著力提升紀檢監察幹部履職能力。
京山市紀委監委通過微信平臺廣泛轉發該法原文、權威解讀等內容,將委機關全體黨員幹部分為多個學習小組開展深入學習。
黃石市下陸區紀委監委通過線上研學、以案為例對照學等方式,學深悟透其內涵精髓,推進執紀執法貫通融合。
推動“六進”活動,營造濃厚氛圍
全省各地各部門推動《政務處分法》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農村、進社區、進網絡,營造全社會學習宣傳的濃厚氛圍,努力使法律要求真正轉化為公職人員的日常習慣和自覺行動。
紅安縣紀委監委聯合相關部門利用“升級版”紀法教育“大篷車”走街串巷宣傳12場次,在“清廉紅安”微信和官方網站上推介權威解讀26期,通過多種方式組織全縣4000多名黨員幹部集中學習研討。該縣在天舒廣場設置的“一圖讀懂《政務處分法》”展板,也吸引了眾多市民朋友駐足了解。
襄陽市襄州區紀委監委創新學習宣講方式,通過“微信每日精學一條”“板凳課堂”“灣子夜話”等黨員幹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向全區1萬餘名黨員幹部、群眾宣講《政務處分法》48場次,還在村廉政文化廣場上召開黨紀法規宣講會,用群眾聽得懂、易接受的話語講述《政務處分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
鐘祥漢江管理分局通過黨總支中心組學習會、幹部職工例會、支部主題黨日等途徑,學習宣傳貫徹《政務處分法》,教育引導幹部職工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
“請各位幹警加強對《政務處分法》的學習,下一步將對學習效果進行檢查。”這是宜昌市猇亭區檢察院工作群轉發的一條信息。據悉,該區60多個單位、部門及國有企業,通過微信平臺、QQ工作群等,對1500多名公職人員宣介《政務處分法》知識。
作為工作遵循,抓好貫徹實施
“根據《政務處分法》相關規定,如果你主動配合監委調查、主動説明問題,就有利於減輕或免予處分。”日前,棗陽市紀委監委派出第八紀檢監察組與談話對象一起學習《政務處分法》,通過政策解讀和分析,引導談話對象相信組織、依靠組織,積極配合監委調查,主動説明情況。
《政務處分法》是監察機關開展政務處分工作的基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全省紀檢監察機關依法精準做好政務處分工作,紮實抓好貫徹實施。
省市縣紀委監委把貫徹落實《政務處分法》作為一項重要任務擺上議事日程,加強組織領導,週密安排部署,精心組織實施。在實際工作中,準確把握各項要求,正確實施《政務處分法》,保證政務處分工作效果。
前不久,十堰市張灣區紀委監委為一名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受到不實舉報的村幹部澄清正名“撐腰”。該區紀委監委信訪室主任高敏説:“基層幹部工作任務繁重,壓力大、責任重,不能讓敢擔當敢負責的幹部白白蒙受‘冤屈’,《政務處分法》第五十三條對此作出相關規定,這是對公職人員依法履職的一種保護,有利於保障和激發公職人員幹事創業的積極性,免除其後顧之憂。”(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楊宏斌 實習生 金淩雲)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