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石海變綠洲——黃石國家礦山公園的時光印記
2020-09-01 08:51:19來源:湖北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石麗敏

石海變綠洲——黃石國家礦山公園的時光印記_fororder_01

8月24日,無人機鏡頭下的黃石國家礦山公園鬱鬱蔥蔥、綠樹成蔭。

石海變綠洲——黃石國家礦山公園的時光印記_fororder_02

遊客在黃石國家礦山公園遊玩。(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蔡俊 攝)

  閱讀提要

  近半個世紀,黃石礦山人接力種樹,在硬岩廢礦山上栽活刺槐樹120多萬株,形成萬畝槐花林。每年4月的鐵山槐花遊,列入了中國賞花遊路線圖。

  昔日的礦山露天採石“天坑”,如今已建國家級礦山公園,推出了“天坑飛索”“井下探幽”“激情滑草”等項目,成為名副其實的網紅打卡地。

  礦山車、挖礦機、火車頭、鐵軌……8月24日,走進黃石國家礦山公園,濃濃的工業設計風撲面而來。

  “壯觀!”站在礦山“天坑”旁,中央媒體“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報道團成員不斷發出感嘆——東西長2.4公里,南北跨度1公里,最大垂直高度達444米,坑頂邊緣面積118萬平方米,相當於150個標準足球場。

  天坑中一圈圈宛如年輪般的痕跡,是幾十年間採礦留下的印記。天坑周圍,滿眼的綠樹和鮮花,讓人很難想像,這裡曾是寸草不生的硬岩廢石堆放場。

  廢石堆上,一排排刺槐樹紮根生長,枝葉迎風輕舞,仿佛正在向絡繹不絕的遊客訴説著“石海變綠洲”的動人故事。

  石頭上種出萬畝槐樹林

  “轟隆隆……”面對巨大的“天坑”,70歲的大冶鐵礦退休職工巫東明的記憶一下子拉回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

  黃石因礦石而聞名,洋務運動時期,大冶鐵礦開辦,黃石拉開中國近代重工業發展的序幕。在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裏,大冶鐵礦東露天採場累計剝離岩石3.64億噸,採出鐵礦石1.3億噸,生産礦山銅32.5萬噸、黃金16噸、白銀32萬公斤。

  巫東明在礦上開火車,鐵礦經過精選後,他就拉出去轉運到幹線鐵路上。

  “我們把山上開採出的鐵礦石源源不斷地送進武鋼高爐,又把採礦産生的岩石運到周圍洼地,‘天坑’就是這麼形成的。”巫東明掩不住自豪。

  創造輝煌業績的同時,礦山人也承受了環境之痛。

  “採礦要放炮,早也放,晚也放,每個星期,至少有一次‘五級地震’。”巫東明説,噪聲大不説,還有漫天的塵土,很少有人穿白襯衫。

  “誰破壞,誰修復。”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按照上級部門要求,大冶鐵礦的工人們開始在岩石上種樹。

  石頭上沒有土,怎麼種樹?

  礦工們到處尋找可以在岩石上存活的樹種,嘗試多次後,終於發現了刺槐樹對路子。“我們用蛇皮袋子裝土,一袋一袋地運到岩石上,小心翼翼地將刺槐樹根包裹住。每年挖,每年種,就這樣,刺槐林越來越大了!”撫摸著身旁的刺槐樹,巫東明神采飛揚。

  橫跨近半個世紀,礦山人一代又一代接力種樹,硬岩廢礦山已栽活刺槐樹120多萬株,形成萬畝槐花林。鐵山槐花遊,不僅被納入全省賞花地圖,成為省旅遊部門主推的賞花線路之一,還列入了中國賞花遊路線圖。

  再造一個“礦山森林公園”

  大冶鐵礦石頭上種樹,央視曾對此進行了3分鐘的報道。這條新聞,極大地激勵了礦山人植綠的信心。

  “我們能在石頭上種樹,為什麼不能把採坑變成公園呢?”自此,大冶鐵礦內實行“雙深”戰略,即深部開採礦産資源、深度開發文化資源,掀起一場現場環境整治的綠色革命。

  回填植綠——持續在硬岩上種刺槐樹;破墻透綠——推倒廠房圍墻等過去藏污納垢的設施,改成鐵柵欄等透光裝置;見縫插綠——廠區內有空地的地方,就地植綠……

  巫東明回憶,看到廠裏花這麼大功夫種樹種草,退休職工心裏還有些反對,“花這些錢,吃又吃不了,還不如發給我們呢!”

  2015年,黃石礦山公園成為全國首批、我省首座國家級礦山公園,礦山周邊硬體環境全面提檔升級。巫東明家門口的道路拓寬了、刷黑了,地板磚都修到了家裏,“再也不會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腳泥了。”

  每年4月,滿山瀰漫刺槐花香,不少遊客慕名前來。

  退休職工們一看:環境變美了,還有了門票收入,再也沒了抱怨。

  “我們都願意在這裡養老”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曾經的黃石礦山露天採石場,如今以“天坑”為中心,先後建成“天坑飛索”“井下探幽”“激情滑草”等項目,成為名副其實的網紅打卡地。

  黃石礦山公園管理處主任閻紅勇對公園如數家珍,和遊客講起“石海變綠洲”的故事,總也講不膩。

  “遊客接待量從最初的一年2萬人增長到現在20萬人左右。2019年,光門票收入就有307萬元。”閻紅勇説,旅遊業讓礦區的人們看到了新希望。

  大冶鐵礦所在的黃石市,也邁向了將工業遺址改造為文化公園的深度開發之路。2013年9月,黃石確立了“生態立市、産業強市”戰略,先後否決了硅灰石、煉焦等100余個項目,每年投入近百億元資金,修復治理轄區內327個開山塘口、5萬多公頃石漠化荒地。

  如今,巫東明有空就會來黃石國家礦山公園走走,打上一段竹板。他的老夥伴們聚在一起時,也都沒了過去的抱怨,更多的是分享家人的近況。“以前大家都想離開,現在我們都願意留在這裡養老。”巫東明説。(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廖志慧)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