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邁向小康的江夏探索】江夏大花嶺村:村企一體 利惠民生
2020-09-14 15:33:45來源:新華網編輯:蘇喜茹責編:石麗敏

  編者按: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在中宣部組織開展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活動中,武漢市江夏區被納入調研範圍。為探尋江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階段性成果,8月中下旬,新華網先後深入到江夏區經濟開發區、工業製造企業、創意産業園、污水處理廠,以及多個街道、村灣進行採訪調研,推出“邁向小康的江夏探索”系列報道。

【邁向小康的江夏探索】江夏大花嶺村:村企一體 利惠民生

城鄉融合的大花嶺村。新華網發 柳斌 攝

  新華網武漢9月12日電(胡誠、張潘、劉桔)城鄉融合的武漢市江夏區大花嶺村,已經看不出“村”的模樣。

  這裡沒有田園,沒有村居,沒有此起彼伏的蛙聲,更沒有傳統鄉民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有的只是鱗次櫛比的高層小區、運轉繁忙的産業園區、書香四溢的大學園區,以及城鄉一體的生活街區。

  當然還有綠樹環繞、配置健身器材的中心休閒廣場。傍晚時分,這裡是大花嶺村最熱鬧的地方。

  廣場舞愛好者丁春榮早早來到休閒廣場,她所在的隊伍,現在流行跳健美操。除了她們這個團隊,廣場上還活躍著其他幾支廣場舞團體。除此之外,經常代表村裏外出表演的村舞蹈隊、腰鼓隊也常在廣場亮相。

  丁春榮在家門口兼著兩份靈活工作,月收入4000多元,加上在村辦企業當水電工的丈夫工資、兩套閒置房的出租租金、村裏的股權分紅……每年穩定的家庭收入,讓丁春榮家的日子過得踏實從容。

  白天好好工作,夜晚休閒娛樂。在大花嶺村,許多人同丁春榮一樣,把日子過得“有模有樣”。村民説,除了收入有保障,還要歸功於村裏的“福利包”。

  在大花嶺,“福利包”的內容包括:學齡兒童小學至初中學雜費全免;孩子上村辦幼兒園費用減免;考取一類大學獎勵1至2萬元;村民在小區做生意,租金上優惠10%;女55、男60歲以上現在每年可享4800元生活補助,還領取失地養老金;城鄉居民醫保、養老保險等各項社會保障費用全部由村裏承擔;針對困難戶的補助逐年上漲……

  村裏能有今天,很大程度得益於區位優勢和好的政策。

  大花嶺村位於湯遜湖畔,緊鄰107國道,京廣鐵路大動脈穿村而過。隸屬江夏經濟開發區管轄,地理位置既靠江夏城區又與武漢中心城區接壤。

  “2002年以前的大花嶺村,村集體經濟幾乎是個空殼。”大花嶺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林風輝回憶,當時,他作為村幹部一年工資才2000元,還經常打白條。

  2003年,隨著3所大學和一批知名企業相繼落戶,大花嶺村迎來良好的發展機遇。

  通過遷村騰地,騰退土地4000余畝。一大筆徵地補償款讓大花嶺村“手有餘糧”。

  然而,新的矛盾接踵而來。鉅額補償款,是一次性分光還是留一部分用作村集體發展?村民拆遷後的還建房,是沿襲傳統的“一戶一基,村民自建”,還是統一建造公寓樓?圍繞這兩大問題,一度爭論激烈。

  “當時為徹底解決分歧,村裏召開由48位村民代表組成的村民代表大會,連開三天會。”林風輝回憶説,全村最終統一思想:補償款只分一小部分,剩下的作為投資用作村集體長遠發展,未來産生收益給村民分紅;寶貴的土地用於項目開發,村裏統一建造住宅小區作村民還建房。

  這個至關重要的決定,深刻影響著大花嶺村今後的發展方向。

  很快,一幢幢住宅樓拔地而起。辦公樓、村民活動中心、福利院、大型超市、美食廣場等也相繼建成……昔日的大花嶺村徹底改變了模樣。

  村集體經濟有了保障,大花嶺村開始甩開臂膀。

  大力開發集體所有的商業網點,在原村辦企業的基礎上組建成立大花嶺集團,形成村、企一體,不斷承接新項目。

  建成江夏區第一家村辦工業園區——大花嶺工業園。先後引進“武漢鑫海盛冷藏公司”等96家明星企業,涵蓋汽車製造業、裝備製造業和輕工業。

  大花嶺工業園已成為村集體最大的收入來源。2019年園區租金收入超過3000萬元,帶動地方稅收800多萬元,吸納本地及外省市就業人員達1300余人。

  大花嶺村的經濟實力步步上揚:村集體年收入達到5000萬元,村集體資産總額突破10億元大關。

  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除了工資收入,還有分紅、財産性收入等多種收入來源,人均年收入超過3萬元。

  集體富不忘惠民生。經濟基礎得到大大改善後,大花嶺村建立了福利和保障體系,如今為村民解決了後顧之憂。

【邁向小康的江夏探索】江夏大花嶺村:村企一體 利惠民生

大花嶺集團。新華網發 柳斌 攝

【邁向小康的江夏探索】江夏大花嶺村:村企一體 利惠民生

大花嶺村小區廣場。新華網發 柳斌 攝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