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煮“熱”一壺房縣黃酒
2020-09-17 10:22:23來源:湖北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石麗敏

煮“熱”一壺房縣黃酒_fororder_01

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房縣的釀酒戶就會採用傳統工藝釀造純正的房縣黃酒。

  閱讀提要

  房縣黃酒已有2700多年曆史,在向現代産業轉型過程中,當地從賣黃酒到賣文化,從小作坊到民俗村再到黃酒特色小鎮:黃酒博物館、工藝酒窖、特色民居、花田酒溪生態康養、休閒度假、避暑山莊……在文旅融合、農旅融合中,房縣黃酒走上了現代工業化之路。

  9月8日,秋高氣爽,湖北日報全媒記者一邁進房縣土城鎮土城村,空氣中瀰漫著一股濃郁的酒香。作坊褐墻黛瓦,門前酒旗飄揚,酒罈整齊排列。酒農們或收糯米,或制酒粬,或整理包裝,為即將開始的秋釀忙碌著。

  這裡是房縣“黃酒之鄉”。“我們的目標是到2049年,把房縣黃酒打造成百億大産業。”房縣縣委書記蔡賢忠説。此前,他曾經多次走上幾大電商平臺,為黃酒站臺吆喝,直播帶貨。

  房縣黃酒,終於煮熱了!

  歷史源遠流長

  記者走進房縣黃酒博物館,領略了房縣黃酒的悠久歷史。

  據我國著名學者紀連海先生對房縣七里河文化遺址的考證,房縣黃酒起源於新石器時代末期,距今4100年-4600年。西周時期,房縣黃酒就已成為“封疆禦酒”。西元前827年,房陵(今房縣)人尹吉甫,作為楚使者出使周,帶房陵自産的“白茅”(黃酒)獻給周宣王,當殿開罈,滿殿飄香,周宣王嘗了一口,大讚其美,遂封為“封疆禦酒”。尹吉甫是《詩經》的收集者和編纂者,《詩經》中有60多處詩句記述了房縣先民們種稻、釀酒、飲酒的民風民俗。

  房縣黃酒興盛于漢唐。唐中宗李顯流放到房縣期間,攜720名宮匠對房縣民間黃酒進行皇家改良,房縣黃酒得“黃帝禦酒”封號,房縣“皇酒”名稱一直沿用至今。如今,房縣依然保留著家家釀造黃酒的習俗,無論宴請親朋,還是招待貴賓,一碗清冽香醇的黃酒,最能代表著房縣人質樸的祝福。

  房縣地處中國地理中心,兼具中國四大物種基因庫,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釀造美酒必須的氣候優勢,房縣黃酒按其屬性分屬北方半甜型黃酒。釀造房縣黃酒須具備“五要素”,即:神農架山系和境內青峰山斷裂帶的優質泉水,生長週期長達半年的高海拔地産糯稻,當地獨有的蓼草酒粬,傳承千年的古法釀造工藝,神秘的北緯32度地理氣候環境和不間斷釀造傳承孕育的微生物群落。

  由於悠久的歷史與獨特的技術,房縣黃酒釀造工藝是湖北省非遺文化保護品牌 ,是國家質檢總局批准的地理標誌保護産品。

  産業升級“三把火”

  2014年,房縣黃酒被縣委縣政府確定為脫貧致富主導産業。但是,因為土法上馬,家家戶戶小作坊,産品無標準、無檢測,只能在家門口擺賣,難以進商超,更難在電商平臺售賣。

  2017年,縣委縣政府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對培育做大做強房縣黃酒産業燒了“三把火”,把房縣黃酒熱起來了。

  第一把火,統一標準。對黃酒小作坊的生産設施、製作工藝、安全標準進行界定與規範,對達標作坊頒發《小作坊食品生産許可證》。從業人員要參加黃酒釀造技術培訓,還要有健康證;生産車間需有防鼠、防蠅、防塵等措施。土城村全村有106家黃酒作坊辦了證。

  房縣探索出“大證管小證、一證管多坊”模式,讓取得生産許可證的小作坊加入合作社,其原料、釀造工藝、釀酒器具、品質標準、包裝標識、品牌宣傳以及産品定價都須接受合作社統一管理,小作坊的主要生産車間裏安裝高清攝像頭,監控生産全過程;縣公共檢驗檢測中心在合作社設立黃酒品質檢測分中心,産品檢驗檢測全覆蓋。

  第二把火,科研創新。“世界上有三大發酵酒,啤酒、葡萄酒和中國黃酒。啤酒全球年産2億噸,葡萄酒年産2600萬噸,唯有中國黃酒年産僅175萬噸,這與其幾千年的傳承不匹配。有短板,就得補,需要聚力攻關。”説起黃酒,房縣黃酒産業局副局長謝逾群頗為惋惜。

  謝逾群,美國愛達荷大學博士畢業,2014年回國到湖北工業大學任教,2017年到房縣挂職,助推房縣黃酒産業化;2019年4月,挂職期滿,她申請延期,繼續留在房縣做大做強黃酒産業。

  第三把火,頂層設計。縣委縣政府制定黃酒中長期發展規劃,成立黃酒和發酵産業領導小組,組建全國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個“黃酒産業發展中心”。

  深山釀出脫貧酒

  今年49歲的鮮艷家住房縣土城鎮土城村。18歲起,她跟隨父親學習釀酒,開設的“三碗不過崗”酒坊已是黃酒民俗村裏的明星酒坊。走進酒坊,一股濃郁的酒香撲鼻而來。寬敞明亮的廠房裏,一個個一米多高的酒缸整齊排列,井然有序。

  “釀製房縣黃酒主要包括泡米、蒸米、晾酶、拌曲、發酵、出酒等6道工序,其中拌曲和發酵環節非常重要。”鮮艷説,由於發酵所用小粬不同,最後釀出的黃酒口味也千差萬別。拌好小粬後還需15到30天,發酵完成的黃酒才能入口。在此期間,對於溫度的把握十分考驗釀酒人的水準。

  憑藉著好品質,鮮艷的酒坊越做越紅火。去年,她的黃酒生意收入超過70萬元。自己的生活好了,鮮艷也沒忘記身邊的鄉親。她不僅帶動身邊200多戶農戶經營酒坊,還主動吸納當地貧困戶到自家酒坊“上班”。

  因父母和奶奶的身體不好,在外務工的瞿萬江返鄉照顧老人,無法外出務工,家庭生活困難。2015年,他家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2016年在駐村工作隊幫扶下,申請貼息貸款10萬元,辦起了釀酒作坊。“傳統的釀酒工藝,只能在農曆九月初九開始釀酒,保存時間也有限。通過湖北工業大學技術指導,常年釀造得以實現,保存的時間也延長了。”瞿萬江每年生産3萬餘斤黃酒,年收入30余萬元。他用釀酒賺的錢對家裏兩層小樓進行了翻新,黃酒作坊環境大大改善。去年,瞿萬江購置一輛小轎車,從貧困戶變成了産業大戶。

  據介紹,土城村上半年黃酒産量突破200萬公斤,預計今年銷售收入7500萬元,帶動34戶貧困戶109人脫貧。房縣黃酒年銷售收入20萬元以上的專業大戶500余家,黃酒規模加工企業4家,省級農業産業化重點企業2家,廬陵王酒莊、忠和酒業和神農泉黃酒年均産能都突破5000噸,房縣黃酒從傳統作坊式生産走上了工業化規模生産之路。

  融合發展朝氣升

  中國酒業協會黃酒分會副理事長、中國釀酒大師于秦峰説,房縣黃酒産業與詩經文化渾然一體,從黃酒村、黃酒鎮,到黃酒博物館、黃酒研發基地,再到黃酒産學研,構成了房縣黃酒的大格局。如何將房縣黃酒産業做強做大?于秦峰認為,應將黃酒産業發展與美麗鄉村建設、康養旅遊結合,細化百億産業發展目標與規劃。

  文旅結合、農旅結合,黃酒小鎮配套建有滑雪場。記者在黃酒村,遇到武漢來的數十名客人前來品嘗黃酒,考察花田酒溪神農谷的生態康養項目。項目將運動健康、生態頤養、老年文養深度融合,總投資3.8億元,建設集旅居、康復醫院、藥膳、國學中心等一體的大型綜合性康養基地,計劃今年竣工投入使用。

  以黃酒村、黃酒小鎮為核心的花田酒溪景區,引入湖北中青文旅康養公司運營,投資近1200萬元。兩年多時間,共舉辦36場次的鄉村廟會、年貨節、黃酒節、啤酒節、攝影采風節、老年模特大賽等各種活動,先後接待17萬遊客來到花田酒溪。花田酒溪康養中心及黃酒民俗文化村影響力與日俱升,房縣黃酒民俗文化村也被評為AAA級旅遊景區。

  煮熱一壺黃酒,盤活一個産業,撬動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鄉村旅遊和城鎮化建設,房縣黃酒大有可為!(文/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黃中朝  通訊員 李先江 杜達巍)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