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武漢江夏實驗室:守護國家生物安全
2021-02-25 10:57:47來源:湖北日報編輯:胡禮國責編:石麗敏

武漢江夏實驗室:守護國家生物安全_fororder_01

中科院武漢病毒所P4實驗室外觀。

武漢江夏實驗室:守護國家生物安全_fororder_02

中科院武漢病毒所P4實驗室科研人員在做實驗。(中科院武漢病毒所供圖)

  所有空氣經過兩級高效過濾器處理後才能排放,確保“裏面的東西不能出來,就像一個密封的盒子”!2月19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走進江夏實驗室平臺之一——中科院武漢病毒所P4實驗室。在這裡,研究人員進入實驗室要花費至少半小時進行層層消毒,換上很像“宇航服”的正壓防護服,確保和外界空氣不發生任何接觸。

  作為新揭牌的湖北實驗室之一,江夏實驗室由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牽頭組建,武漢大學等單位共建。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肖庚富介紹,江夏實驗室建設生物安全科技條件平臺,圍繞新發和高致病性病原的發生發展和致病機制、生物安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生物安全防禦藥物戰略儲備等三個方向開展研究,建設成為國家生物安全與健康領域的高端人才集聚地、原始創新策源地、重大成果輸出地。

  世界一流的生物安全條件平臺

  2月18日,武漢大學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徐可教授和藍柯教授團隊在國際權威期刊《細胞研究》上發表論文,首次報道了流感病毒能顯著促進新冠病毒感染。研究結果表明,兩種病毒共感染形同火上澆油,使得新冠病毒的感染性增強進而導致更嚴重的疾病,研究為進一步重視和防控兩種病毒的共感染提供了科學依據。

  肖庚富説,江夏實驗室擁有病毒學、農業微生物、抗感染新藥研發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在科研平臺方面,擁有國內生物安全等級最完整、開展病原種類最多的生物安全團簇特色平臺,包括P4—P3—P2實驗室、P3級車間,可以開展大動物—小動物—細胞實驗活動;還有亞洲最大的國家病毒資源庫以及中國典型培養物保藏中心等微生物菌毒種保藏平臺,以及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的國家級藥物臨床試驗平臺等。

  記者獲悉,江夏實驗室生物安全科技條件平臺建設首席科學家為袁志明、張定宇、鄧菲。主要開展正壓防護服等生物安全關鍵防護裝備和可穿戴/遠程傳染病診療高端設備技術研發,實現自主可控;新建抗病毒疫苗藥物創新研發功能平臺等。

  病原發生發展和致病機制研究首席科學家為石正麗、陳新文、藍柯。主要聚焦新發與高致病性病原,開展病原發現、流行規律、跨種傳播機制、感染複製機理、免疫及致病機制與臨床救治新策略等創新研究。

  生物安全偵檢消技術突破首席科學家為關武祥、金梅林、馬立新。主要建立未知病原鑒定技術體系、檢測新技術及設備,實現未知“一錘定音”,開展國家生物風險因子系統編目,建立生物風險因子綠色高效消殺新方法等。

  抗病毒疫苗藥物戰略儲備首席科學家為申碩、鐘武、肖庚富。主要實現廣譜抗病毒藥物技術突破,建立病毒通用疫苗、新概念疫苗、新型佐劑、納米遞送系統,針對重要病原研製並儲備一批候選疫苗、藥物等。

  “武漢地區聚集了中國最多的病毒性傳染病的研究力量。”肖庚富説,我們有這麼好的平臺,也有這麼一支專業隊伍,這是爭創國家實驗室最好的條件。

  推動生物安全科技創新、生物醫藥産業高品質發展

  “今年會在這裡打造小分子藥物研發、大分子藥物研發與生産、藥物分析與代謝技術、動物飼養和安全性評價平臺等。這些平臺在湖北實驗室內部共享,也會面向省內外有需求的單位。”

  站在正火熱建設中的光谷南大健康産業園中,肖庚富告訴記者,産業園提供7萬平方米用房作為實驗室新增建設空間,並預留千畝土地支撐實驗室未來發展。在實驗室佈局過程中間,還加入了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武漢科前生物、宜昌東陽光這些優勢産業力量。

  在世界上最先進的P4實驗室之一武漢病毒所P4實驗室,記者看到,實驗室是鋼結構,共分為4層。從下自上,一層是污水處理以及動力保障設備;二層是核心實驗室;三層是管道層安裝有空氣過濾系統;二層和三層之間的夾層是管道系統;最上一層是空調和通風機組。所有一層、三層、四層、夾層均是為了保證二層核心實驗室的正常運行,保證實驗室處於一個梯度負壓的單向氣流狀態,確保“連空氣都出不來”。

  肖庚富介紹,江夏實驗室五年建設目標和主要任務是打造全國最優、世界一流的生物安全條件平臺;在病原發現、致病機制等方面取得原始創新重大進展;在偵、檢、消、防、治等關鍵環節實現顛覆性技術突破,儲備試劑、裝備、疫苗、藥物等系列生物安全防控産品,打通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中試放大—生産應用創新鏈條;支撐國家傳染病應急防控、生物醫藥産業高品質發展。(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文俊  通訊員 張子超 丘劍山)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