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一書帶您“穿越”武漢地標的1800年
2021-07-01 10:28:52來源:武漢晚報編輯:李燕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呈現最完整最清晰演變輪廓 最新版黃鶴樓“百科全書”首發 一書帶您“穿越”武漢地標的1800年

一書帶您“穿越”武漢地標的1800年_fororder_2

  《黃鶴樓志》(2019年版)編審潘長勝介紹編撰出版情況。

一書帶您“穿越”武漢地標的1800年_fororder_3

  《黃鶴樓志》(2019年版)。

一書帶您“穿越”武漢地標的1800年_fororder_4

  黃鶴樓公園落梅軒,《黃鶴樓志》(2019年版)首發式現場。

  6月30日,《黃鶴樓志》(2019年版)首發暨捐贈儀式在黃鶴樓公園落梅軒舉行。記者了解到,該志書是在1999年版的基礎上修編而成,堪稱黃鶴樓“百科全書”,不僅時間跨度大,且內容十分豐富,讓讀者能全面了解黃鶴樓1800年“樓生”的興衰起伏。

  20年沉澱2年打磨

  名樓名志“翻新”問世

  志書在於存史,是為了全面、真實、準確地反映事物的發展變化。

  黃鶴樓公園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為給名樓修名志,20多年前,武漢多位專家聚集,閱覽古今相關文獻,並進行實地考察,才編撰完成《黃鶴樓志》(1999年版),由於其資料豐富,受到學界和社會的廣泛好評。但20年已過去,許多新發生的大事記、新成果需要記載,根據國務院頒布的《地方誌工作條例》中關於“地方誌書每20年左右編修一次”的規定,2019年,他們和長江日報一起精心策劃,啟動了第二輪《黃鶴樓志》編修工作。

  “經過兩年編修,2019年版志書終於在黨的百年誕辰之際,和廣大讀者見面了。”記者看到,新志書共分為五篇,分別是沿革、園林、人物、藝文、旅遊。

  入志資料上自漢末三國,下至2019年,時間跨度長達1800年,涵蓋範圍包括黃鶴樓公園及周邊地域在內的自然環境、歷史演變、建置沿革、文物名勝、名人行蹤、古跡遺名、藝文創作、園林建築、花木景園、旅遊發展等等。並充分吸納近20年來黃鶴樓歷史文化研究和黃鶴樓事業發展的新資料、新積累。

  將黃鶴樓演變輪廓

  最完整最清晰呈現出來

  首發儀式上,《黃鶴樓志》(2019年版)編審、黃鶴樓文化顧問、武漢出版社原高級編輯潘長勝對此書予以高度評價。他説,新志與舊志在歷史的傳承上具有明顯的連續性,但收羅更加宏富,資料信而有證,真實可靠;且求新求變、與時俱進。

  在體例框架上,新志將舊志原來的章、節、目三個層級,創新增加到四個層級,即篇、章、節、目,分類更加細緻,記述的範圍更加廣泛。在設計排版上,使用了很多高清大圖。

  “在新志中,圖片所佔篇幅比例大大提升,這更加符合現代人的閱讀和審美習慣。”該書設計師説。“經過編撰者篩選大量資料,新志還填補了多處學術空白。”潘長勝介紹,第一篇章第一章《古樓》,這是迄今為止我們所能見到的最完整、最清晰的黃鶴樓演變的輪廓。

  例如元代是否存在黃鶴樓,以前是存疑的,但這一次,編撰者經過精詳考證,給出了肯定的回答。並徵引頻繁,用文史互證互補的方法,記述、還原了歷史真相。

  還有第四篇《藝文》,它在第五章以35個條目,首次系統記載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項目《黃鶴樓傳説》的源頭文字,為保護、傳承國家非遺進行了開拓性探索。此篇中記載的許多詩詞書畫作品,不僅稀見,而且具有傳世意義。

  懷著感情編修

  主編馮天瑜傾情推薦

  作為文化史研究者,同時作為1999年版和2019年版《黃鶴樓志》的主編,武漢大學教授、文化史名家馮天瑜對黃鶴樓有著特殊的情懷。

  “作為武漢人,從小在黃鶴樓下長大,黃鶴樓文化融入了我的生活和記憶之中。所以在兩本書的編修中,我都懷抱著熱愛和期待。”馮天瑜説,參與新志編修的工作人員更加全面,不僅有新黃鶴樓的設計者、長期從事黃鶴樓文化研究的學者,還有黃鶴樓5A級景點的經營者。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新志書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都更加趨近完美。“它是一本讓大眾了解、認識黃鶴樓的參考文獻。”馮天瑜期待地説,也希望在今後,它能對黃鶴樓文化的進一步傳播,起到積極作用。

  黃鶴樓公園管理處主任李鳴生表示,新志書的編修,不僅有利於黃鶴樓歷史文化的傳承,還能進一步加強黃鶴樓的國際傳播能力。“這也鼓勵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更加注重黃鶴樓的文化管理,進一步注重修繕景點,編寫導遊詞、完善數據庫,打造文化品牌、開發旅遊線路和文旅商品等。” 

  記者了解到,在隨後的贈書儀式上,新志書編撰成員們現場向省市博物館、圖書館、檔案館和高校圖書館等20余家單位贈送《黃鶴樓志》(2019年版)。

  儀式過後,新志書副主編、武漢大學教授鐘年和編撰成員、中南民族大學教授王兆鵬,分別以《歷史真實與想像真實——作為精神地標的黃鶴樓》  《武漢與黃鶴樓的前世今生》為主題,發表了學術講座。

  (記者楊曉雨 通訊員詹才來 王建權 攝影 記者苗劍)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