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中國超高壓直流輸電技術 從湖北萌芽造福華夏
2021-07-07 11:45:25來源:湖北日報編輯:李燕責編:石麗敏

中國超高壓直流輸電技術 從湖北萌芽造福華夏_fororder_6

  位於湖北宜昌的±500千伏龍泉換流站交流場。(通訊員 歐陽雷 攝)

  閱讀提要

  三峽的水從宜昌到上海,約需16天;而三峽的水電,到上海僅需0.0038秒。

  閃電般的傳輸速度,靠的是超高壓直流輸電技術。

  湖北是中國超高壓直流輸電事業的搖籃。從我國第一個超高壓直流輸電工程起步,湖北見證了能源互聯網從形成到不斷發展的全過程。

  捧著英漢詞典摸索技術

  湖北成國內直流“黃埔軍校”

  1983年,葛洲壩水利樞紐機組相繼投産發電,為了將電能送往東部地區,作為跨區電網示範工程的葛南直流輸電工程隨即動工興建,這是我國第一個超高壓直流輸電工程。

  相比交流輸電,直流輸電有距離遠、容量大、更經濟等優勢。然而,當時國內超高壓直流技術空白大把,能找得出來的教材只有浙江大學發電教研組1982年出版的《直流輸電》。

  設備、知識都要從國外引進,人才要自己逐步培養。回憶起1985年籌建葛洲壩換流站的日子,國網湖北直流運檢公司總經理唐開平頗為感慨:“那時候直流輸電技術給人很高大上的感覺,能去學習這些技術的都是‘牛人’。”

  遇到的困難不少。葛洲壩換流站的設備全部從瑞士BBC公司(Brown Boveri)進口,設備圖紙資料均是英文。他們對著厚重的英漢詞典,一個單詞一個單詞地查,一點一滴地積累技術經驗,每天晚上都要在一起集中學習,討論圖紙、技術及運維中的難題,分析一個又一個計算機代碼。

  邊學習邊摸索,湖北這批超高壓直流技術的先行者,慢慢積累起運行、檢修和管理經驗,還在實踐中發現了“洋設備”的一些缺陷,在國內率先對直流控制保護系統、換流閥核心元件可控矽、交直流濾波器等開展國産化改造可行性研究並成功應用。

  進入21世紀,三峽電站機組相繼投産,與之配套的5座換流站相繼建成。其中,湖北第一座全國産化換流站——團林換流站于2011年建成。

  今天,湖北境內7座換流站由國網湖北直流運檢公司運維管理,繼續承擔著確保三峽電力外送、維護湖北直流與跨區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的重要使命。在直流輸電領域,該公司擁有各種專利100余項,制定標準15項,並編撰有一系列技術叢書。這些技術,凝聚著一代代湖北直流人的集體智慧、心血與汗水,並不斷結出新的碩果。

  眼下,新建的武漢±800千伏換流站正在進行設備驗收及調試,它可為湖北帶來陜西豐富的風、光、火電能源,每年可接受電力超過400億千瓦時。這座新站的核心,就是湖北自主研發的直流運檢智慧管控系統,使作業流程更簡化、更標準,大大提高了工作質效。

  30年來,中國直流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如今,在全國各地的直流換流站中,仍能看到很多“老葛站人”或“老湖北直流人”的身影,崗位變了,但始終不變的,是老一輩“直流拓荒人”的拳拳之心。

  累計輸電超1.7萬億千瓦時

  硬核技術造福華夏大地

  6月28日,±420千伏宜昌換流站內,站長肖旭光正在仔細核算各項運行數據。再有2天,就是中國共産黨百年華誕,也是該站正式投運2週年。

  宜昌換流站是渝鄂直流背靠背聯網工程北通道換流站,該工程是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輸送容量最大的柔性直流背靠背聯網工程。從2019年投運至今,華中電網與川渝電網通過該工程南北通道,交換電量累計超過201.3億千瓦時,相當於減少排放二氧化碳約2006.6萬噸。

  該工程是當今我國直流輸電技術的得意之作。傳統的電網面對風、光、水等波動較大的可再生能源時,顯得“剛性有餘”,而柔性直流輸電技術接入可再生能源就高效得多。

  “背靠背柔性直流輸電技術可以靈活地改變電網潮流方向。原來的渝鄂輸電線路好比一條河流,電網的波動就像河中的波浪。採用柔性直流輸電、背靠背聯網技術後,如同在河中加裝了一座大壩,不僅能減少水的波動,還能根據大壩上下游需求控制水流量和方向。”肖旭光介紹,該工程在豐水期可擴大四川水電的外送規模,枯水期重慶可接受華中電網電力,大幅提高了電網間互濟能力。

  與30年前不同的是,渝鄂直流背靠背聯網工程的系統成套、設備研製、關鍵組部件和控制保護系統做到了全業務環節國産化,促進形成了柔性直流輸電全套中國解決方案。

  “在常規直流運維領域,湖北實現由搖籃到標杆;在柔性直流運維領域,湖北則實現由先發到領先。”唐開平感嘆,湖北直流的精神就是“直”,是直面一切困難的實幹精神,是解決實際問題的“執行力”。

  30多年來,正是這份精神薪火相傳,為直流輸電技術注入了不竭動力,造福華夏大地。據統計,截至目前,國網湖北直流運檢公司所轄7座換流站累計向華東、華中、西南、南方電網輸送電量總計超1.7萬億千瓦時,相當於武漢市2020年用電量的30倍。

  從葛南直流輸電工程起步,如今湖北電網成為三峽外送起點、西電東送通道、南北互供樞紐、全國聯網中心,一代代湖北直流人沿著中國直流輸電技術發展的“腳印”,接續奮鬥,再攀高峰。(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彭一葦 通訊員 易少偉 顧建新 歐陽雷)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