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親水親綠“墊高”大美襄陽 漢江濱水空間成為新地標
2021-08-16 09:32:38來源:湖北日報編輯:李燕責編:石麗敏

親水親綠“墊高”大美襄陽 漢江濱水空間成為新地標_fororder_01

無人機航拍襄陽月亮灣濕地公園。(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田悅 通訊員 謝勇 攝)

親水親綠“墊高”大美襄陽 漢江濱水空間成為新地標_fororder_02

工作人員在維護水體環境。(通訊員 楊東 攝)

  閱讀提要

  漢江是襄陽人民的“母親河”,中心城區百萬市民“家住漢江邊”。

  經過兩三年來的建設,襄陽漢江濱水空間煥然一新。

  從魚梁洲、月亮灣,到鳳雛大橋邊的濱水綠道等,構成大美襄陽的新地標。它們形態各異,但都有鮮明的共同點:綠色打底、惠民暖心、功能複合,由此提升城市綠色指數、幸福指數、發展指數。

  8月8日上午9時許,襄陽市襄城區鳳雛大橋邊的濱江大道,綠樹蔥蘢。

  家住荊州街的市民李宏偉駕車來到這裡,擺上非洲鼓,水杯放好,便坐下跟隨節拍器拍了起來。“這地方空氣好,綠植多,人少,不擔心吵到誰。”他對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説。

  下午4時許,離李宏偉練鼓處10余公里的樊城區月亮灣濕地公園,市民李女士一襲紅裙,在大樹下翩翩起舞。這裡,是襄陽市面積最大、水生動植物和鳥類種類眾多、濕地景觀特色明顯的綜合性公園。

  8月9日上午,離李女士跳舞地8公里左右的魚梁洲,市民楊納言帶著10歲的兒子挖沙、踩水。“這裡是襄陽城區段最大的沙洲,原來垃圾多,現在衛生情況好多了。”他説。

  連日來,記者行走襄陽城區漢江濱水空間,閱讀沿一江之水延展開的生活岸線、生態岸線、景觀岸線,觸摸這座城市還江於民、還岸於民、還景於民的進階足跡。

  追綠

  穿“新鞋”,走“綠道”

  走進魚梁洲,眼前草木茂盛,寧靜悠然。

  魚梁洲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李曉波回憶,剛分管城建、城管工作時,幹的第一件事,是用後八輪自卸車拖走28車雞毛。“先是拉到垃圾焚燒站,燒了10車左右,人家不讓了,爐子快搞壞了。沒辦法,最後拉到老河口去燒了。”

  痛感有多深,決心就有多大。

  由此,催生了經典故事。

  比如,全省重點工程項目東西軸線通道魚梁洲段的設計、施工——棄造橋,擇隧道。

  以橋和路的方式穿過魚梁洲,整個沙洲會被切成兩半,對生態完整性破壞極大。

  “魚梁洲下二三十米都是沙,也不可能像長江一樣做大隧道。市委市政府慎重考慮,最終採用港珠澳大橋的沉管技術,這是內河地區第一家。”李曉波手舉規劃牌,圈圈點點介紹,投資近50億元的沉管下穿,佔總投資的一半,如果採用橋梁建設,至少可節省10余億元。

  “這筆賬怎麼算?從保護城市生態綠心的完整性和功能性上看,值!”李曉波説。

  由此,催生了潑綠手筆。

  圍繞魚梁洲全域修復,市財政採用PPP模式,投資近20億元,具體做兩個項目:環島景觀帶、中央生態公園。加上原有的綠化,兩個項目藍綠空間佔比基本達到70%(“藍”指水體,“綠”指綠地)。

  不只魚梁洲。

  樊城江灘公園一期,栽植地被植物及灌木5.09萬平方米。二期,綠化總面積15.83萬平方米。

  鳳雛大橋邊的濱江綠道,曾經是羊腸小道、垃圾填埋場;變身景色優美的景觀跑道,用時77天。如今,沿水一線垂柳綿延,堤頂路兩旁,月季、粉美人蕉等點綴其間。

  月亮灣濕地公園,綠化率達97%。“岸芷汀蘭、水草豐美、魚翔淺底、百鳥婉轉”,寫在公園內展板上的介紹詞,寫意,也寫實。

  現在生態領域流行一個概念:彩化。其直接含義是,為城市一年四季增添更多色彩。

  在襄陽城區漢江濱水空間,這裡的造綠者對“彩化”有自己的理解:襄陽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不搞違背物種自然生長規律的跨地域移植,不醉心於“珍、奇、特”植物。

  穿“新鞋”,走“綠道”,帶著明顯的襄陽本土特色,漢江濱水空間自此築基,從“有”和“多”,邁向“好”和“優”。

  惠民

  走得進、摸得著、讀得懂

  夜幕降臨,鳳雛大橋下,藍色燈光剪影出橋體輪廓,在襄城的堤頂路上眺望對岸,燈光秀不時變幻。

  風和日麗時,大橋左邊的親水準臺,多“靜”;大橋右邊的運動場,多“動”。

  平常日子,右邊廂喇叭聲震天響,廣場舞、曳步舞等各類舞者鬥姿,群眾籃球、羽毛球等運動,一派熱鬧。

  湖北工建綠化項目公司相關負責人用兩張今昔對比圖,向記者展示了這處“動感地帶”的變遷。過去,這裡是鳳雛大橋的制梁場,垃圾密布;現在,成了附近居民的健身打卡地,遊客也來,拍照拍得不亦樂乎。

  “月亮灣濕地公園開放初期,公園配套設施簡陋,手動的鐵制大門,主景區部分地帶才有水泥硬化路面,逢下雨,園區一片泥濘。”月亮灣公園管理處副主任尹雪囡對記者説。

  細小處見用心。行走月亮灣公園,一個細節引起記者注意——知識類小展板密布。詩詞歌賦裏的漢江,各類樹木的身份信息,眾多水生植物、動物的介紹……公園“水陸空”立體空間生命體的知識普及幾乎全覆蓋。

  再説到魚梁洲。這裡怎麼開發建設、保護利用?過去的思路,有的説做成新加坡的聖淘沙,有的説建成哈爾濱的太陽島,會展中心、旅遊中心等,五花八門。

  現在的魚梁洲,惠民之心堅定。李曉波以中央生態公園為例:“7500畝,這麼大面積的城市中央公園,不搞房地産開發,就做民眾休閒的樂園。”

  濱水空間,落腳點是“人”。

  在襄陽城區漢江濱水空間採訪,市民的評價,沒有抽象概念,而是閒話家常。濱水空間無聲地造福人,人在自己的家園裏行走、觸摸、閱讀,並不需要冥思苦想。

  功能

  把單一生態資源變成複合資源

  在魚梁洲環島景觀公園入口處的展板上,有一句話:把單一的生態資源變成複合資源,變單純的生態建設為綠化、美化、文化並重。

  這道出了城市濱水空間佈局的一個核心問題:功能。

  漢江幹流襄陽沿江區域,上起丹江口市界,下至鐘祥市界,全長約195公里,襄陽中心城區佔了大部分。

  看沿岸綠化。襄陽漢江兩岸今明兩年營造林將達9.06萬畝。“這將增加該區域森林覆蓋率5.2%,流域森林生態功能全面加強。”襄陽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科室負責人説。

  看整體騰飛。據《漢江生態經濟帶襄陽沿江發展規劃(2018-2035年)》,沿江區域的未來圖景是:生態綠水青山、路暢岸安,産業現代高端、園區集聚,城市智慧便捷、宜業宜居,鄉村田園風光、悠見鄉愁,文化保護傳承、漢風楚韻。

  看局部運筆。魚梁洲謀劃初步形成以快樂水岸沙灘運動為引領的運動板塊,以環島景觀帶、中央生態公園為依託的生態遊賞板塊,以汽車影院、房車營地為代表的休閒板塊,以文體賽事、節慶活動為載體的文體板塊。打造葉森園片區楚風襄韻盆景園,培育生態休閒、主題遊樂等消費新熱點。

  襄陽市住建局局長汪厚安介紹,襄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全力打造“産業興、經濟活,環境優、市場旺,功能強、生活美,治理好、百姓樂”的大美襄陽。

  “大美襄陽走的是一條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水準提高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是一條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長點、成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撐點的路子。”汪厚安説。

  古時的漢水,江面帆檣如林。

  密密匝匝的黑色布瓦和白色山墻,慢慢化為歷史記憶。但水城關係、人水關係,因人的努力,以新的面貌顯現于新的時空。

  親水親綠“墊高”大美襄陽,有過疼痛,有了欣喜,精彩還在繼續。(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肖擎 通訊員 陳鑫 江偉兵)

  專家訪談

  做好濱水空間“有機生命體”文章

  ——訪武漢大學城市設計學院教授彭建東

  城市是“有機生命體”,作為城市一部分的濱水空間也是。

  在這個比喻裏,“生命”好理解——包括濱水空間在內的城市像人,有新陳代謝。而“有機”是什麼?

  在武漢大學城市設計學院教授彭建東看來,“有機”就是空間、自然與人文的良性互動。

  他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人們記起一座城市大多是從水開始的。到倫敦,定會在泰晤士河邊走走,各個時期最具代表性的建築物,像顆顆珍珠串在一起。塞納河穿城而過,巴黎給其留足了各色文化空間,讓人流連。

  中國的水系大多自西向東,漢水南北向,是一個特別的存在。它連接長江與黃河、北方與南方,襄陽正在中心點上。“襄陽的濱水資源極其豐富,河湖水系發達且水量充盈,是襄陽能成為千年寶地的根本。”彭建東説。

  研究表明,全球城市濱水區大體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自然經濟時代、工業化時代和後工業化時代。中國走的是新型工業化道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城市濱水區面臨的核心課題是,水、城、人重新建立良好關係,濱水區的生態功能與城市其他功能和諧共生。

  如何建立良好關係?彭建東以濱水空間的公共設施為例。“綠道、驛站等,是為讓人近水、親水而建,這是必需。但也要注意保護動植物的生存空間,劃定一些專門的地方留給它們,有些還必須是禁人區域。文化類空間功能要加強。比如去滕王閣,就會想起‘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背後不只是景色,而是一種歷史底蘊和生命力。”

  如何活化利用濱水資源,做好襄陽濱水空間“有機生命體”文章?

  彭建東建議,系統梳理濱水空間相關規劃,並出臺相應政策;強化宣傳,動員越來越多襄陽人加入守護家園、美化家園的隊伍;完善基礎資料的建設與實時管控,讓數字化建模與數據庫建立提供有效保障。(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肖擎)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