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襄陽打造山水共融城市
2021-09-27 12:44:55來源:湖北日報編輯:李燕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打造山水共融城市——《襄水岸線修復生態提升工程專項規劃方案》解讀

襄陽打造山水共融城市_fororder_01

昔日被建築物蓋住的襄水逐漸露出真容。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田悅 通訊員 謝勇 攝)

襄陽打造山水共融城市_fororder_02

襄水沿線部分節點風景。

  “水興則城興。”襄陽因襄水而興。

  《漢書·地理志》記載:“因位襄水之陽,故名。”先有襄水,後有襄陽。

  古時,襄水為漢江支流。明清以來,襄水逐漸乾涸,一度淪為排水溝。2014年,襄陽市啟動“漢江—南渠—護城河”三水連通工程,並於2015年完工通水,雖有所改善,仍難盡人意。

  “項目建成後,將繪就一幅水清、岸綠、景美的自然生態襄水文化長卷。”9月24日,站在風林古渡,展望3天后襄水岸線修復生態提升工程正式啟動,襄陽漢江生態經濟帶投資建設有限公司負責人胡明星略顯激動。

  清淤流浚:重塑防洪功能

  “8月份下大雨時,最高水位接近岸線。”雖然已經過去一個月,但順著胡明星的手指方向,仍能清晰看到襄水檀溪段漲水痕跡。“河道淤積,管網不暢,只要一下雨,襄水沿線容易被淹。”他説。

  襄水作為漢江支流,從春秋戰國時期就承擔起襄陽的防洪功能。然而,伴隨著城市發展、居民聚集,原襄水河道的防洪排水能力大不如前。

  襄陽市水利和湖泊局副局長張力介紹,因城市發展,襄水岸線、灘地以及周邊部分塘堰被擠佔、侵佔,過洪斷面縮窄,威脅到城市安全、人民生命財産安全。“襄水整治,提升蓄排水能力、提高防洪標準必須放在第一位。”

  《方案》顯示,襄水流域根據地形地勢,按照“等高截流,分區排水”的原則,分為襄水自流片區、琵琶山泵站排水片區、陵園泵站排水片區、102泵站排水片區、峴山泵站排水片區5個片區,洪水來臨時可通過襄水和護城河流入漢江。其中,自流片區將對襄水支流入口進行疏通改造,改善主、支流的水系連通,增強支流水系排水能力。

  同時,本次工程也將把海綿城市理念運用其中,充分利用自然生態系統的“滲、滯、蓄、凈、用、排”功能,發揮溝渠、坑塘、濕地和河流等“海綿”作用,減輕襄水的防洪壓力。

  文史鉤沉:二十八景一線串

  劉備馬躍檀溪的故事,源遠流長。

  可真走到馬躍檀溪遺址,現狀著實讓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大失所望——荒草叢中,靜臥一塊巨石,20米外襄水流過,深不足0.2米,寬不足3米。這處地方早已失去“忽從水中涌身而起,一越三丈,飛上對岸”的歷史風采。

  襄水沿線,歷史文化豐富,摩崖石刻、馬躍檀溪遺址、李曾伯紀功銘、觀音閣等歷史遺跡、自然景觀匯聚於此,楚文化、漢水文化、三國文化交織碰撞。

  將散落的歷史文化碎片串聯起來——全長15公里的襄水景觀帶上,將打造出襄水源景區、鴨湖景區、檀溪景區、峴首山景區、鳳林古渡景區五大景區,共28處景點,講好不同主題的襄陽故事。其中襄水源景區突出古道文化,鴨湖景區突出魏晉文化,檀溪景區突出軍事文化,峴首山景區突出詩詞文化,鳳林古渡景區突出驛道文化。

  將襄水歷史文化資源與峴山、唐城、三線建設等文旅資源相結合——根據《方案》,襄水岸線修復生態提升工程將襄水和峴山生態環境連接形成一體,以建設山水林田湖草的生命共同體為目標,連通全城生態系統,營造多樣化生態環境,建設“會呼吸”的河道。

  在此基礎上,襄水沿岸還將運用“互聯網+”、5G技術等智慧信息技術,建立智慧園林化管理系統。未來,襄水將與城市總體規劃緊密銜接,統籌考慮地方生態建設、老舊小區改造、城市功能更新,形成城市發展的軟實力和核心競爭力。

  和諧共生:推進山水城共融

  根據《方案》,襄水沿線第二個景區,名叫鴨湖景區。

  説是“湖”,現在只能算是一口“塘”。“建樓、修路所致,湖面面積不斷縮小,現在的鴨湖只剩下這一片了。”張騰説,“我們計劃把它打造成一塊自然濕地,做到山水城共融。”

  《方案》顯示,整個襄水沿線將建設無障礙生態綠道,運用生態理論種植櫻桃樹、柿子、楊梅、懸鉤子等本土化漿果植物,合理搭配灌叢、草地比例和種類,使襄水畔成為適合鳥類生存的場所,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面。

  以五大景區為例,襄水源景區主打生態陂塘風貌,以蓼汀桃岸為主題,打造生態陂塘、綠島濕地;鴨湖景區主打湖泊濕地風貌,以水生植物和沼生植物為特色,營造楓葉荻花、煙雨蒼茫的濕地風光;檀溪景區主打水岸花甸風貌,以水生、沼生植物為主,營造古時襄水“三月綠草齊,花樹繞大堤”的秀美景色;峴首山景區主打唐韻風雅風貌,打造峴首春日、花韻煙樓、芳草萋萋、雪半山寺等景點;鳳林古渡景區主打江口濕地風貌區,襄水西側補植季相變化明顯的春秋兩季植物,江邊綠地保留大片密林,引入水系,形成濕地綠島,打造江灘濕地風貌。

  根據《方案》,襄水還將銜接環峴山綠道、濱水綠地、濱河步道,將沿河慢行系統與城市綠道相結合,實現綠道全線貫通,形成有機整體,並引進親水活動、兒童活動、文化藝術活動、健身活動、休閒觀光活動等,成為集生態、安全、文化、景觀、展覽、服務和休閒為一體的城市河濱生態走廊。

  依山而行,傍城而過,一幅水清、岸綠、景美的襄水文化長卷已然打開。(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趙峰 通訊員 江偉兵 何麗 曾忠保)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