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辛亥革命110週年》紀念郵票首發 出自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遠《武昌起義》畫作
中國郵政10月10日發行的《辛亥革命110週年》紀念郵票由著名畫家馮遠設計。
10月10日,中國郵政發行《辛亥革命110週年》紀念郵票一套1枚。該郵票設計者是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馮遠。
馮遠接受長江日報專訪時説:這枚郵票取材于十多前自己為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繪製的繪畫《武昌起義》,展現了武昌起義時革命志士高舉大旗,武裝推翻封建統治的場景。
■ 創作時到起義門實地考察
辛亥革命波瀾壯闊。創作過程中,馮遠查閱了大量歷史資料,並到起義門實地考察。數易其稿、反復琢磨之後,馮遠鎖定起義軍攻進武昌城這一瞬間的畫面,“我想表達的就是武昌首義打響了反抗腐朽封建統治的第一槍,是辛亥革命最振奮人心的爆發點”。
“我首先考慮這是一支衝破舊世界的起義軍隊,起義軍綁著白布帶,以火把為號,衝進武昌城,佔領了當時駐軍的軍械庫,控制了守城的部隊。我想呈現的就是這樣一個歷史瞬間,所以我設計了一個類似電影鏡頭的場景,雖然是以中國畫的筆墨來表現。”馮遠談《武昌起義》畫作創作時説。
相比于類似題材的作品,馮遠誇大了黑、紅兩種顏色,尤其是火把的顏色,形成一種強烈的視覺效應。通過人物組合,使衝擊黑暗勢力的一股力量撲面而來,定格一個歷史的瞬間。他特意把城外的火光處理得比較明亮,並通過煙雲繚繞烘托氛圍。
■ 郵票對原畫作進行了裁切
馮遠的《武昌起義》草圖創作于2004年到2005年,小稿尺寸是40×50cm。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通常是多人同題創作,整件作品從小稿創作到反復修改,最終由馮遠、杜滋齡、房俊燾、鮑鳳林于2008年到2009年合作完成,形成一幅306×451cm巨畫,被中國美術館收藏,在多個重要紀念活動上都有展出。
為發行辛亥革命110週年紀念郵票,中國郵政公司製作團隊從中國美術館的相關藏品中選中了這幅畫,然後找到主要作者馮遠。此前,馮遠的作品曾多次入選紀念郵票。
把十余平方米的巨畫,縮小到郵票方寸之間,要求畫面非常精緻,製作團隊經過反復討論,決定選用馮遠小稿的內容,並請他對色彩進行調整,以取得最好的視覺效果。
正式發行的紀念郵票,把原畫作內容裁切了一部分,主要裁掉了一部分黑暗的城郭,完整保留了起義部隊衝進城門的人物組合。
作為多項國家重大題材美術創作工程的組織者、推動者和創作者,馮遠感慨:人民是創造歷史的動力。中國勞苦大眾、英烈先賢為國效力,前赴後繼,轟轟烈烈,這為創作提供了豐富多彩的素材。(長江日報駐京記者柯立)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