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武漢將打造“站城融合”綜合交通樞紐
2021-12-23 11:33:44來源:湖北日報編輯:李燕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讓老百姓更舒適、更方便乘車 武漢將打造“站城融合”綜合交通樞紐

  12月21日,以“共建、共享、共贏”為主題的新時代客運樞紐與城市高品質發展論壇在漢開幕。

  會上透露,武漢將加快建成“五主二輔”(武漢站、漢口站、武昌站、漢陽站、武漢天河站以及武漢東站、長江新區站)客站佈局,努力打造“超米字型”高鐵樞紐網和“一環八向”普速鐵路網,構建武漢城市圈和長江中游城市群市域鐵路交通圈,形成功能完備、能級強大的鐵路客貨運“雙樞紐”,並打造“站城一體融合發展”的鐵路客站。

  武漢站旅客發送量全國排名第12位左右

  近年來,武漢相繼建成20多項幹線、支線高鐵及站場、貨場工程,成為全國重要的鐵路樞紐和客運中心,為全國主要經濟區客貨流通發揮了承東啟西、接南轉北的重要作用。

  面向“十四五”、開啟新征程,武漢交通發展和鐵路建設迎來重大機遇。根據《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雙城經濟圈“菱形四極”的交會點正是武漢,6條交通主軸中有2條經過武漢。

  鐵路是城市的“騰飛路”,車站是城市的“加油站”。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鄭健認為,經過10餘年創新發展,我國鐵路客站在建設理念、規劃設計、工程建造、運營管理等方面總體水準已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據統計,截至2020年底,我國已建成客站1608座,其中高鐵客站1067座,普速客站541座。全國主要高鐵站旅客發送量方面,廣州南站、上海虹橋站和杭州東站位居前三,武漢站大約排在第12位。

  “如今,以人為本、以流為主設計理念得到廣泛認同,鐵路客站已經實現‘從單一客運場所向綜合交通樞紐、從管理旅客向服務旅客’兩個根本性轉變。”鄭健介紹,鐵路客站特別是現代客運綜合樞紐的建設,引導城市拓展了發展空間,優化了城市空間佈局,帶動了城市擴容提質,促進了城市土地增值、産業集聚、勞動就業,實現了城市平衡發展。

  “中國第四代鐵路客站”涌現

  據介紹,到2035年,我國新建客站總量將達到1277座,其中高鐵客站984座。客站與城市相存相依、共生共榮,如何實現站城融合?

  鄭健認為,站城融合的本質是要處理好客站與城市的關係,必須因城而異、量力而行,要“因地制宜”“量體裁衣”。同時,站城融合是一個長期過程,要根據交通承載能力、經濟實力,一體規劃設計開發,分期分步實施。

  不少專家認為,在站城融合新理念下,客運樞紐實現蝶變升級,以“暢通融合、綠色溫馨、經濟藝術、智慧便捷”為特點的“中國第四代鐵路客站”顯現。

  比如,由鐵四院設計的杭州西站,將匯集高鐵、地鐵、公交、網約車、計程車、社會車輛等多種交通方式于一體,引入商務、商業等多重城市功能,打造成以交通為中心的城市綜合體。廣州白雲站,將打造成為站城融合、交通綜合、功能複合、生態結合、智慧統合,具有嶺南特色的全新TOD(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開發模式)大型綜合交通樞紐。

  未來,在重慶東站,旅客步行距離200米以內就能出站,5分鐘以內就能與其它交通換乘。

  重慶鐵路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汪欽琳介紹,重慶東站片區將以鐵路為核心,實現站房與交通換乘中心、城市功能的多元無縫銜接,可實現樞紐內外各種功能的高效融合和各方向旅客的快速換乘,構建以重慶東站鐵路綜合交通樞紐為核心城市功能佈局體系。

  “站城融合併沒有固定的形態模式,而在於其協同理念和使用效果,打造高可達、可逗留、可穿越、有韌性、可生長、記得住、再造用地的車站。”鐵四院總建築師盛暉説。

  漢陽站將成“站城融合”典型

  令人期待的是,武漢鐵路客站也朝著“站城融合”發展方向邁進。

  武漢市政府負責人介紹,武漢將全力建設“三線三站一橋”(沿江高鐵武漢至宜昌段、武漢至合肥段、武漢樞紐直通線,漢陽站、武漢天河站、長江新區站,白沙洲公鐵兩用大橋)重大項目,加快建成“五主二輔”(武漢站、漢口站、武昌站、漢陽站、武漢天河站以及武漢東站、長江新區站)客站佈局,努力打造“超米字型”高鐵樞紐網和“一環八向”普速鐵路網,構建武漢城市圈和長江中游城市群市域鐵路交通圈,形成功能完備、能級強大的鐵路客貨運“雙樞紐”。

  “‘站城融合’的目的是要讓客站融入城市,服務於城市,讓老百姓更舒適、更方便乘車。”盛暉介紹,正在規劃設計的漢陽站將對標杭州西站和廣州白雲站,打造成為“站城融合”典型。此外,武漢還將對一批站房進行“站城融合”改造,比如武漢站。(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左晨 通訊員 劉新紅 張啟山)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