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要
今年以來,“五證同發”在孝感全域推廣。孝感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數據顯示,截至2月15日,孝感已有71個項目實現“拿地即開工”,總投資312億元,總佔地面積5660畝。
流程長、程式多、花費高——辦證曾讓企業苦不堪言
得知孝感出臺“拿地即開工”五證同發新政策,許多企業第一反應是將信將疑:“真的嗎?能否兌現?”
可功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智慧裝備製造生産商,近年來,在各地投資多個項目。
談起以往的辦證經歷,副總經理宋法勇頗有感觸:“辦證本身不難辦,難在流程太長、程式太多。”
一般情況下,項目取得《不動産權證》後,還得依次取得《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設計方案批復》《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才能開工。一環扣一環,某一個環節遇到問題,就會延遲項目開工時間。
宋法勇粗略計算了一下,最終拿到《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至少需要跑3個單位6個部門,申請材料不少於30份,辦結時限少則兩月,多則半年。“有時像無頭蒼蠅一樣,根本找不著北。”
耗時長、程式多、花費高,是企業的共同感受。
2021年,孝感試點“拿地即開工”五證同發審批服務模式,宋法勇試著提交申請,並按要求準備相關資料。20天后,孝感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負責人給可功公司送來“五證”。“對於企業來説,時間就是效益。‘五證’含金量滿滿,讓我們能把更多精力投入項目建設和生産。”
串聯審批變並聯審批——打破有形無形的圍墻
“五證同發”是個新鮮事物,受法律法規的約束,更受制于體制機制的運行。
探索之初,孝感市組織住建、自然規劃、司法等部門對可行性進行集中研討。
一次次修改方案,一遍遍論證流程,歷時一個多月,改革方案正式出臺。
“在合規的前提下,倒逼流程再造。”孝感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陳興民介紹。
以往,企業拿地後才開始辦理審批,如今,在土地出讓公告、掛牌和成交公示期40天內,各部門就提前介入,採取超前受理、部門聯動、並聯辦理的機制,開展審查、審核、調查等工作。
“串聯審批變為並聯審批。”陳興民介紹,各部門之間打破有形無形的“圍墻”,一個項目對應一個服務專班,信息共享,協調聯動,最大限度幫企業和項目減環節、減材料、減成本、減跑動。
湖北天山農夫供應鏈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食品加工企業,2021年11月落戶孝感市臨空區。負責人王偉拿到土地出讓合同後,只需按照清單準備資料,審批事項則由部門跑腿。“相當於當了一回甩手掌櫃,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為了提升效率,孝感不斷優化“五證同發”的流程,探索實施工程規劃許可“豁免制”、施工圖審查“豁免制”、施工許可告知“承諾制”,加強事中事後監管,讓項目高效落地。
“低風險建設工程施工圖免於審查,由建設單位和勘察設計單位作出品質安全承諾;一般性工程實行承諾制辦理施工許可。”陳興民解釋。
倒逼思想和作風轉變——幹部追著項目跑
1月31日,除夕,孝南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侯軍舟仍在辦公室加班,家中已經多次來電,催他回家吃團圓飯。
“孝南44個重大項目將在正月初八集中開工,年前得加緊辦理。”2021年以來,侯軍舟早已習慣了這樣的工作節奏。
改革全面推行,倒逼孝感幹部轉思想、轉作風。
年前,侯軍舟和服務專班跑遍44家企業,主動對接,全程帶辦、幫辦、指導辦。侯軍舟説,“企業提供資料的速度有多快,我們審批就有多快。”
超前鋼構有限公司自落戶孝感高新區後,一直被“趕”著往前走,正月初八成為首批拿到“五證”的企業之一。董事長左威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以往是“企業圍著部門轉”,現在是“幹部追著項目跑”,想慢都慢不下來。
幫助企業少跑路的同時,還為企業減負。以評估為例,一個項目需要請仲介機構對環保、防洪、地震等10項指標進行評估,耗時不説,評估費少則3萬元,多則10萬元。“五證同發”改革推行以來,孝感市拿出財政資金,集中對項目用地進行評估,實現共享共用,每畝地可為企業節約成本約8000元左右。
陳興民坦言,以往的審批流程和機制,容易出現“吃拿卡要”,滋生腐敗。如今,集中的辦理、透明的流程,凈化了營商環境。
審批“加速度”助力項目建設,增強了企業投資孝感、深耕孝感的信心。
2021年底以來,一批重大項目紛紛在孝感簽約落戶,包括投資450億元的楚能新能源鋰電池、投資173億元的湖北祉星紙業、投資210億元的大悟抽水蓄能、投資88億元的漢川電廠四期等。(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胡瓊瑤 通訊員 喬衛華 李琦)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