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老品種暢銷不衰 新品種走俏市場 “西瓜第一鎮”打贏轉型突圍戰
2022-09-06 10:12:37來源:湖北日報編輯:李燕責編:蔣碩

  “今年種了30畝西瓜,賣了10萬斤,純收入超過了5萬元。”8月4日一大早,宜城市流水鎮孔畈村村民桂雲強送完田裏的最後一車瓜,喜滋滋地説出了今年的收成。

  流水鎮素有“湖北西瓜第一鎮”的美譽,今年該鎮8萬畝西瓜喜獲豐收,還賣出好價錢。據粗略統計,今年該鎮西瓜銷售5億斤,日均銷售1000萬斤;全鎮22000名瓜農靠著西瓜,走上了致富之路。

  因地制宜大種西瓜

  黃衝村是流水西瓜的發源地。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一次偶然的機會,一名從河南務工的農戶帶了一些西瓜苗回村,沒想到喜獲豐收。

  時任村支書熊祖國得知消息後,和村委會一幫人摸底發現,黃衝村的自然條件非常適合種植西瓜。

  隨後,一場西瓜“革命”在黃衝村打響。現任村支書王朝富回憶,那時種一畝瓜,賣0.1元/斤,畝均收益就可達到1000元。當時的稻穀畝均收入200至300元,一畝西瓜的收益能抵好幾畝稻穀。

  “種瓜能致富!”消息迅速從黃衝村擴散到全鎮,流水鎮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種西瓜。1995年,該鎮召開大會,時任鎮黨委書記向玉國倡議各村把荒坡地大面積種西瓜。

  2012年,全村單靠西瓜産業收入過10萬元的農戶達90戶,95%的農戶置辦了中型農用機械,90%的農戶有了小轎車。2015年,流水鎮西瓜種植面積達到10萬畝,戶均收入達8萬元。

  2013年,流水西瓜經原國家工商總局評審,獲國家農産品地理標誌認定。

  “三座大山”難翻越

  嘗過輝煌的滋味,低谷到來時,卻是苦澀難咽。

  “前些年,流水西瓜很難賣出高價,效益不斷下滑。”該鎮宣傳委員王金波分析,流水西瓜陷入落寞,主要原因是有“三座山”難以翻過。

  第一座山,時機問題。流水西瓜糖分高、味道好,但6月底才能上市。山東的東明西瓜、江蘇的東台西瓜、河南的夏邑西瓜、新疆的昌吉西瓜等,都是名品,這些地方抓住消費者嘗鮮心理,打時間差,每年四五月能上市。

  第二座山,品種問題。以北京市大興西瓜為例。該地西瓜種植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主栽品種還是黑蹦筋,七十年代,鄭抗、鄭雜和早佳等系列品種開始推廣,九十年代以來,隨著種子公司的興起和育種技術的不斷提升,大興西瓜品種日漸豐富。反觀流水西瓜,過去主要是“黑美人”品種,種植多年後,品質有所下降,加上其他品種西瓜層出不窮,“黑美人”美貌不再。

  第三座山,地力問題。種西瓜本身就對地力有所傷害,流水鎮多年種植西瓜,重茬、病蟲害等問題也逐年加重,進一步降低了西瓜品質。

  多重因素影響下,流水西瓜進入“陣痛期”,種植面積也從過去的10萬畝,下降至8萬畝。

  打響轉型突圍戰

  走進流水鎮鶯河村,西瓜大棚連排連片,瓜農正在地裏忙碌地收著最後一茬西瓜。

  該鎮農業辦負責人饒傳波介紹,去年底,流水鎮投資400萬元建了175個大棚,安裝了灌溉系統,探索設施化種植。今年5月,西瓜種植獲得成功,每個大棚的純利潤有6000多元,是傳統種植的兩倍多。未來三至五年,流水鎮將全面推廣這種設施化種植模式,計劃建3萬至5萬個大棚,使全鎮西瓜實現從露天種植到大棚種植的轉型。

  大棚種植是流水西瓜突圍的第一步,該鎮近年來還先後引入菲律賓“伊利莎白”、美國“黑將軍”、日本“千島小鳳”等10多個新品種,形成了小籽瓜、無籽瓜、禮品瓜等系列。如今流水鎮傳統的“黑美人”西瓜依然暢銷,新引進的“甘美”“甘涌”等品種則賣到了每斤2元多的價格。

  為解決地力和蟲害問題,經過多地考察和反復認證,流水鎮在以西瓜為核心産品的同時,同步發展桃、杏、李、石榴等林果,通過輪作方式改良土壤。如今流水鎮桃、梨、李、軟籽石榴等林果種植面積已達7萬畝左右。鎮裏還引進湖北綠鑫生態科技公司,利用該公司的技術及有機肥産品,進一步讓土地“休養生息”。

  此外該鎮還開展“文旅+農業”方式,繼續擦亮西瓜品牌。近年來該鎮舉辦“瓜王爭霸賽”“吃瓜大賽”等多項活動,與當地鄉村遊、農家樂結合,既擴大了流水西瓜的知名度,也提升了銷售價格。

  今年5月,流水西瓜再次通過國家工商總局認可的原産地地理標誌。這是流水西瓜繼2013年首次通過國家地理標誌以後,再次過“國檢”。(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陳鵬 通訊員 李鋒 胡明慧)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