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治理後的百二河河道。(通訊員 葉相成 攝)
“8月份排第四,這次衝到第一,還要繼續加油,衝年度冠軍。”10月17日,十堰市發佈9月份縣域及鄉鎮跨界水質情況通報,武當山旅遊經濟特區名列榜首,十堰市生態環境局武當山分局局長姚萬軍十分感慨。
今年6月開始,十堰市推行水質“月考”,按月排名,對水質不合格的縣市區通報批評。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藍勁松表示,“月考”有效傳導壓力,強化流域治理理念,錘鍊“中國好水”,更好地保障一庫碧水永續北送。
率先實施“四級聯考”
十堰是南水北調核心水源區,北方的“大水井”。
自2012年通水以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累計向北方送水近520億立方米,惠及沿線8500多萬人。作為水源地,丹江口水庫水質穩定保持在地表II類及以上,入選首批“中國好水”。
南水北調,成敗在水質;水質好壞,關鍵在治理。
十堰境內大小河流2489條,直接入庫的漢江一級支流有堵河、金錢河、東河、天河、曲遠河、神定河、淘谷河、泗河、劍河、官山河、浪河等11條。水環境保護壓力大、責任重。
今年3月,十堰以堵河流域為試點,開展跨界水環境品質考核,將堵河以縣域分區段,通過分析對比縣域邊界出入境斷面水質變化情況,進一步厘清屬地政府責任。
6月初,十堰開始全面實施縣域跨界水質考核,涵蓋10個縣(市、區),考核指標包括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總磷3個,全市有28個斷面納入其中。
6月底,十堰各縣市區相繼啟動跨鄉鎮水質考核,全市119個鄉鎮均設置一個考核斷面,各個斷面水質變化情況作為對各鄉鎮水污染防治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據。
至此,十堰在省內率先完成涵蓋國家、省、市、縣(市區)四級的水環境品質聯考體系。其中,縣域及鄉鎮跨界水質情況考核完全由十堰市實施。
該市生態環境局水科科長龔鵬飛表示,排名只是手段,根本目的還是預警。通過情況通報,督導各縣市區及鄉鎮對水質出現波動的斷面及時開展排查、診斷和治理,確保水質穩定。
投資2億元,換來“探花郎”
8月份和9月份,十堰經開區連續兩次水質“月考”第三。
“這個‘探花郎’,來得不容易。”十堰市生態環境局開發區分局局長冉學軍介紹,轄區內方塊村斷面曾經很讓他們頭疼,“雨污沒有分流,污水處理能力不夠。方塊村斷面水質在2018年前還是劣V類,近年來才提升到Ⅲ類。”
以“月考”為契機,十堰經開區投入2億元,完成污水管網建設約151公里,基本實現城區污水管網全覆蓋,消除6條黑臭水體,對茅塔河經開區段3公里河道進行修復,逐漸恢復水體自凈功能。
十堰經開區還嚴格落實轄區18條支溝日常管理,實施管委會、區直部門、街辦、村(社區)的“四級領導包保制”,區河長辦統籌河道、支溝巡查責任到人,發現問題第一時間整改。
9月,方塊村斷面水質考核達到地表II類。
同樣的故事,也發生在竹溪縣水坪鎮閻壩橋斷面。
7月,該斷面水質連續數日為劣Ⅴ類。竹溪縣聘請專家,先後3次召開現場會,提出整改意見。隨後,該縣累計完成管網排查整改107公里,查出污水溢流問題8個,全部完成整治;排查規模養殖場35個,確保畜禽養殖糞便得到規範處理;清運治理庫存垃圾與衛生死角,城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
9月中旬以來,閻壩橋斷面水質趨於穩定,達到地表Ⅲ類標準。
9月份水質“月考”結果顯示,28個縣域跨界斷面全部達到考核目標;119個鄉鎮跨界斷面中,116個斷面達到考核目標,月度達標率97.5%,其中水質達到Ⅰ至Ⅲ類的有116個,佔比97.5%。
三個區聯手護河
水質“月考”以縣市區為單位,但並非讓大家各自為戰。
“我們強調系統性流域治理。對於出現問題的斷面,分析上下游情況,協調縣市區團隊出擊。”藍勁松説。
今年6月,神定河河口斷面水質雖然達標,但較上游有所下降。藍勁松介紹,神定河流經十堰城區,是2011年水質不達標的十堰“五河”之一,去年才將水質提升到地表Ⅳ類,“神定河水質是個老大難問題,必須齊抓共管!”
十堰市生態環境局列出問題清單,神定河沿線3個區迅速行動——
鄖陽區組建由環保、水利、住建及有關鄉鎮組成的調查專班,深入支溝排查,發現一處管網破損。該區將破損管網修復,並在涵洞口處修建沉澱池,將部分無法收集的污水統一收集後,再接入污水管網。
張灣區緊盯神定河八畝地斷面水質,不斷強化轄區內新建的龍洞溝污水處理廠運營效益。
茅箭區加快推進柳林溝內澇治理項目建設進度,通過實施雨水及排洪工程、污水治理工程等項目,解決柳林溝雨污混流等問題。
9月份水質“月考”結果顯示:神定河河口斷面水質明顯好轉。
藍勁松介紹,十堰市生態環境局要求各縣市區、各相關部門加強聯動,建立信息共享和會商預警機制,強化污染強度分析,做好隱患排查,提高防控和應急反應能力。
十堰市還計劃在明年將縣域及鄉鎮跨界斷面水質考核結果納入流域生態補償,構建上下游“保護責任共擔、流域環境共治、生態效益共享”的新治理格局,形成全市保水護水“一盤棋”。(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戴文輝 通訊員 葉相成 顧才華)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