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神農架:天高草美大九湖 百囀千聲鳥翔集
2022-11-17 09:23:35來源:湖北日報編輯:李燕責編:蔣碩

  原標題:天高草美大九湖 百囀千聲鳥翔集 當地水鳥增至52種,鳥類總數超過250種

神農架:天高草美大九湖 百囀千聲鳥翔集_fororder_01

大九湖濕地風景美如畫。(神農架國家公園供圖)

神農架:天高草美大九湖 百囀千聲鳥翔集_fororder_02

神農架國家公園工作人員在大九湖濕地巡護。(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梅濤 攝)

  2012年,神農架大九湖濕地開始實施生態移民;至2019年,大九湖濕地草地面積由528.23公頃增加到629.72公頃;至2022年,大九湖水鳥由28種增至52種……

  神農架人“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如今,大九湖濕地水草豐美,物種豐富;濕地之外,小鎮悠悠,宜業宜居。

  用心保護:為鳥兒搭建安樂窩

  初冬的清晨,大九湖微風輕拂,水鳥在湖面嬉戲。

  “咔嚓!”馬國飛用相機拍下這一瞬間。

  馬國飛是神農架國家公園科學研究院工作人員,也是一名拍鳥“達人”。不久前,他在大九湖拍到斑頭雁,為神農架再添一個鳥種記錄。

  “有人問我大九湖的保護成效,我説可以去看看鳥兒。”馬國飛説,鳥兒不會説話,卻會用腳“投票”。

  2015年以來,大九湖水鳥種類從28種增加至目前的52種,加上濕地及周邊區域,各鳥類總數已超過250種。

  為了給遷徙來的候鳥提供一個安樂窩,神農架國家公園在大九湖濕地恢復區建設了4處總面積達7萬平方米的鳥類棲息島,為不同鳥類提供多樣的生活空間。

  馬國飛介紹,大九湖濕地生態功能持續完善,關鍵在於一種不起眼的植物——泥炭蘚。

  泥炭蘚屬於苔蘚植物的一種,已在地球生活近3億年。這種神奇的植物可以吸收自重10到25倍的水,被稱為活體水庫。

  大九湖濕地是華中地區唯一保存較完好的亞熱帶亞高山泥炭蘚沼澤濕地。馬國飛説,泥炭蘚雨季吸水、旱季放水,週而复始地維持大九湖不斷生長繁育。

  為保護泥炭蘚種群繁衍,神農架國家公園聯合湖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開展泥炭蘚種群恢復研究。

  今年5月,神農架國家公園科學研究院在大九湖濕地建設10畝泥炭蘚種苗基地,區內泥炭蘚長勢良好,基本達到移栽條件。

  科普人氣旺:年均受眾60萬人次

  “濕地面積只佔地球面積的6%,卻是20%物種的家園……”11月13日,大九湖國家濕地公園濕地館講解員涂遠芳正在接待一批遊客。

  濕地館于2016年開館,免費向公眾開放。展館面積約1200平方米,主要展示了大九湖豐富的自然資源、生態系統、文化底蘊等,讓遊客全方位了解大九湖濕地。

  展館內,一根高達2.5米的泥炭柱立在展廳中央——這是濕地館的鎮館之寶。

  泥炭由生活在沼澤裏的動植物死亡後,殘體在沼澤底部潮濕缺氧且酸性的環境下形成。這根泥炭柱“記錄”了華中地區近1.3萬年的氣候變化,被譽為“華中氣候的自然檔案館”。

  “照片裏只看到大九湖的風景美,沒想到它還有這麼多重要作用。”遊客錢曉佳説,這趟大九湖之行讓她了解了濕地,也讓她感受到保護自然的意義。

  “科普教育豐富大家的知識,更喚醒人們對自然的保護意識。”涂遠芳説,平均每年有60萬人在濕地館接受科普教育。

  多年來,神農架國家公園多措並舉,全力在本地居民和遊客間宣傳濕地保護知識,營造濕地保護人人知曉、人人參與的良好氛圍。

  11月10日,神農架國家公園在大九湖鎮舉辦“濕地保護人人有責·美好家園你我共建”主題宣傳活動,通過科普、有獎問答、圖片展示等方式,讓群眾了解濕地。

  “濕地不再是一片沼澤地,而是動植物的家園,人類的家園,作為大九湖人,我們應該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愛護濕地,保護濕地。”大九湖中心學校學生劉垚垚説。

  和諧共生:搬遷戶端穩“旅遊飯”

  “天高雲闊,飛鳥雲集。”“雲間濕地,天上九湖。”

  然而,大九湖也曾經有過開山伐木、過度放牧、排水種菜的慘痛經歷。

  “那時的大九湖滿眼荒蕪,天都是灰的。”神農架國家公園大九湖管理處負責人黎宏林説,由於人口越來越多,大九湖污染橫流、垃圾遍地。

  黎宏林在大九湖工作30餘年,見證了大九湖從開發到保護,再到生態與發展同頻協奏的過程。

  2000年,神農架全境禁止伐木;2006年,大九湖成為全國第四個、華中地區首個國家濕地公園,全面禁止種菜、禁止放牧;2012年,我省在大九湖實施生態移民工程,湖區400多戶1600多人搬至20公里外的坪阡小鎮。

  還湖于自然,大九湖變得更美了。20公里外,搬遷的人們建起了明清川鄂風格的坪阡小鎮,“鹽道”“水街”文化貫穿其中,儼然“湖北小麗江”。

  濕地得到休養生息,小鎮也迎來了更多遊客。當地也通過挖掘特色的鹽道文化、山野傳説等,推出實景舞臺劇等沉浸式文旅産品,不斷豐富旅遊業態。

  神農架林區大九湖鎮鎮長盧琳介紹,坪阡小鎮老百姓都吃上了“旅遊飯”,現有近600戶民宿客棧,1.4萬張床位,與搬遷之前相比,整整增長12倍。(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漢澤 通訊員 張燃 吳冠宇 王品)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