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先行區’邁穩第一步、見到新氣象!”
“跨越5萬億,再譜新篇章!”……
隨著湖北進入兩會時間,出席會議的代表委員們回首五年征程,感慨不已。
這是湖北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的五年;
這是難中求成、殊為不易的五年;
這是牢記囑託、感恩奮進的五年!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出發。新起點上,湖北加快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荊楚篇章。
“量”的提升——
書寫“難中求成”不俗答卷
一路爬坡過坎,穩步前行,勇攀新高峰。
2019年,湖北GDP超過4萬億元;2021年,首次跨越5萬億大關。
從3萬億到4萬億,湖北用時3年;從4萬億到5萬億,用時僅2年。
面對複雜國際環境、前所未有的疫情衝擊、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保持定力穩經濟、促發展,戰貧困、建小康,控疫情、抗大災……湖北經濟展現強大韌性,交出英雄答卷。
2022年以來,湖北省主要經濟指標增速總體好于年初預期目標、好于全國平均水準。前三季度,全省GDP增長4.7%,高於全國1.7個百分點,在過5萬億經濟大省中增速第一。
面對“一難兩難多難”“既要又要還要”的多重挑戰,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多重施壓,2022年的湖北經濟運行穩中向好、進中提質。
看投資,前11個月全省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15.1%,穩居全國第二,中部第一;
看消費,前11個月全省消費品市場持續恢復,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0%,增速持續跑贏全國;
看出口,前11個月全省進出口總額達5646.6億元,其中出口3839.1億元,同比增長22.6%。
把握穩中求進主基調,三駕馬車“穩步前行”,湖北以自身確定性有效應對外部不確定性,闊步邁向新征程。
“進”中提質——
高品質發展路徑愈發清晰
5萬億,不僅僅是量的提升,更蘊含著質的提升。
2022年,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努力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這是事關湖北長遠發展的戰略性佈局。
“湖北高品質發展的路徑越來越清晰!”這是代表委員們共同的心聲。
推進經濟發展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提質提效提能級,體現在推進重點産業,體現在一個個重大項目,體現在增長曲線上。
創新驅動“引擎”強勁——
打造全國科創高地,帶動區域創新優化提能。2022年前11個月全省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1.6%,對全省工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33%,新能源、新材料、智慧裝備、數字經濟等高新産業愈發亮眼。
綠色發展動能更足——
做好長江大保護“三篇文章”,傳統産業涅槃重生,轉型升級蹄疾步穩,“含綠量”“含新量”“含金量”更高。
協調發展持續優化——
武漢都市圈全力打造“引領湖北、支撐中部、輻射全國、融入世界”的全國重要增長極,襄陽都市圈漢江三城共彈汽車産業協奏曲,“宜荊荊”都市圈搶佔綠色發展新賽道,全國百強縣增至8個。
湖北高品質發展的強大磁場,更源於為市場主體強信心的“軟環境”。
2022年,湖北省出臺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穩增長18條等政策,實施“穩增長、解難題、促發展”企業幫扶活動,“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不斷擦亮營商環境“金字招牌”。
一項規下工業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全省九成以上企業表示持續享受財政、稅收、社保和開拓市場等政策優惠,信心明顯增強。
感恩奮進——
以“實幹”姿態邁步新征程
起步即衝刺,開局即決戰。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貫徹落實省第十二次黨代會部署的關鍵之年。
正值全省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之際,省兩會將為湖北發展擘畫新藍圖。
代表委員們説,回首2022年湖北取得的成就,根本在於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根本在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是全省上下踔厲奮發、團結奮鬥的結果。
強信心、穩增長、防風險、推改革、惠民生,2023“關鍵詞”啟示我們——
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危中尋機、化危為機,譜寫新時代湖北高品質發展新篇章。
始終堅持站位全局,始終堅持穩中求進,始終堅持底線思維,始終堅持系統觀念,始終堅持精準施策,始終堅持群眾路線;
激發全社會幹事創業活力,讓幹部敢為、地方敢闖、企業敢幹、群眾敢首創,形成共促高品質發展的強大合力……
奮鬥創造奇跡,力量源於團結。
湖北人民信念如磐、信心似鐵,發力先行區,奮進新征程。
讓我們激揚奮發有為的精氣神、保持拼搶實的好作風,揭開新篇章,打開新天地。(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周志兵 鄧偉)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