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湖北省博物館即將舉辦建館70週年暨“長江文明特展”開幕式和“文明交流互鑒視野下的博物館文化傳播”學術研討會等多場重要活動。
自湖北省博物館籌備處成立至今70年來,在國家文物局的關懷指導下,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湖北省文旅廳黨組的堅強領導下,一代又一代博物館人銳意進取、開拓創新,湖北省博物館在場館建設、公眾服務、社會影響、對外交流等各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成為當之無愧的“國家文化客廳”“荊楚文化中樞”。
歷史的接力棒傳至今日,新的時代,偉大征程,湖北省博物館將以創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館為主要目標砥礪奮進。
近40萬件套藏品 展荊楚文化之美
越王勾踐劍 圖片來源:湖北省博物館
“荊楚文化是悠久的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的地位舉足輕重。”
湖北省博物館是八家中央與地方共建國家級重點博物館之一、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是國家4A級景區、國家級文明旅遊示範單位,是出土木漆器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擁有各類藏品近40萬件/套、國家一級文物1005件/套,被譽為荊楚文化的淵藪殿堂。
殿堂的建構得益於一代代博物館人的接續奮鬥。1953年,湖北省博物館籌備處成立,老一輩博物館人篳路藍縷、奮發圖強,他們或選址建館、舉賢任能,或主持發掘、倡率研究,或搜採藏品、組陳展覽。他們以學術研究為公器,以文化惠民為己任,逐步打造荊楚文化的高堂邃宇,夯實荊楚文化的展示平臺。
雲夢睡虎地秦簡 圖片來源:湖北省博物館
70年來,湖北省博物館、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院)主持發掘了一批重大考古項目,盤龍城遺址、屈家嶺遺址、望山沙冢墓群、銅綠山古銅礦遺址、雲夢秦墓、曾侯乙墓、包山二號墓、學堂梁子遺址、梁莊王墓、九連墩楚墓、郢靖王墓、葉家山曾國墓地及湖北三峽庫區考古、南水北調湖北庫區考古等,無不是震驚中外的大手筆。一大批荊楚瑰寶的面世讓困擾學界的眾多難題逐步澄清,也為館藏和展陳打下殷實基礎。
曾侯乙編鐘 圖片來源:湖北省博物館
70年來,湖北省博物館主持了一批重大文物保護項目,獲得了一批文物保護專利。在竹木漆器類文物的現場保護、脫水與修復、製作工藝及復原方面,解決了國際性難題,相關技術至今仍是出土飽水木漆器脫水保護領域之首選;經近三年聯合攻關,成功複製曾侯乙編鐘,獲文化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對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華夏正音奏響世界具有深遠影響;葉家山墓地出土珍貴青銅文物保護修復項目,獲文化遺産保護金尊獎和首屆全國十佳文物藏品修復項目獎。
元青花四愛圖梅瓶 圖片來源:湖北省博物館
如今,湖北省博物館已形成以商周青銅器、戰國秦漢漆木器、楚秦漢簡牘、先秦及明代藩王墓出土的金玉器為特色,體系完整、數量豐富、品質精湛、地域特色鮮明的館藏,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加強研究利用 傳長江文明之魂
“長江造就了從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的千年文脈,是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和中華文明的標誌性象徵,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湖北是長江徑流里程最長的省份,是距今百萬年的古人類重要發祥地、東方人類的故鄉,是農耕文明發源地、長江中游持續千年的文明中心,見證了曾國的傳奇、楚文化的璀璨奪目。
鄖縣人1號和2號頭骨化石及復原模型 圖片來源:湖北省博物館
位於長江中游的湖北省博物館,館藏長江文物特色鮮明、體系完備。湖北省博物館加強對館藏文物研究,推出“湖北省博物館長江文物研究系列叢書”,以保護好長江文物和文化遺産,深入研究長江文化內涵,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湖北省博物館還舉辦了多個長江文明相關展覽。2021年,湖北省博物館、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長江沿線各大博物館舉辦“長江文明展(數字)”,首次集中展示先秦長江文明。2023年,由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江西五省文物局主辦,湖北省博物館、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承辦的“唯見長江天際流——考古中國·長江中游文明進程研究成果展”,展出五省考古新成果,聚焦長江中游歷史進程。重磅打造的“長江文明特展”,得到多家博物館支持,增加長江上游、下游文物,以130余件文物全面展示新石器時代到戰國時期長江文明的發展歷程。
以上展覽和研究成果,對湖北省博物館打造長江文化品牌、推進長江文物利用研究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以更親民姿態 用好博物館這所大學校
“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是連接過去、現在、未來的橋梁。”“一個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
湖北省博物館新館(湖北日報全媒記者何宇欣攝) 圖片來源:湖北省博物館
黨的十八大以來,湖北省博物館與全國博物館行業一道步入發展“快車道”。2021年12月20日,三期新館對外開放,以“鼎盛江城、楚韻基石”理念設計的場館,成為江城又一文化地標。三期擴建工程總投資 10.37億元,是省委省政府重大民生實事項目,也是代表湖北文化形象的標誌性工程。全面建成後的湖北省博物館總用地面積8.5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達11.4萬平方米,展覽面積達3.6萬平方米,位居全國省級博物館前列。
湖北省博物館新館 圖片來源:湖北省博物館
2022年“5·18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設在湖北省博物館,舉辦了一系列精彩紛呈的活動。大會揭曉了“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湖北省博物館新館基本陳列當選,含“楚國八百年”“曾侯乙”“曾世家”“越王勾踐劍特展”“梁莊王珍藏——鄭和時代的瑰寶”等展覽。
作為博物館服務社會的窗口,湖北省博物館社教工作從單一到多元,逐步發展壯大。2007年11月,該館率先在中西部地區向社會免費開放,開展志願者工作,先後有2000余名志願者加入。2014年9月,該館依託館藏資源創辦“禮樂學堂”。一路走來,社教工作獲諸多殊榮:“禮樂學堂”獲文旅部等7部委舉辦的“中國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金 獎;社教部獲評全國婦聯授予的“巾幗文明崗”;7次獲“牽手歷史——中國博物館十佳志願者之星”團隊(個人)榮譽稱號;“荊楚故事我來講”少兒志願服務項目獲中宣部等18部委舉辦的全國學雷鋒志願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之“最佳志願服務項目”。
湖北省博物館做強特色文物保護(木漆器、金屬文物、古籍善本與書畫、陶瓷器) 圖片來源:湖北省博物館
湖北省博物館成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首批科普教育基地、首批“全國公共文化設施開展學雷鋒志願服務示範單位”、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基地。
社教活動“金錠帶你下西洋” 圖片來源:湖北省博物館
為讓文物活起來、潮起來,湖北省博物館牽頭成立全省博物館文創聯盟、湖北省博物館協會文創專委會,推出“舌尖上的博物館”“四季之愛”系列文創等爆款。
全面上新的湖北省博物館,以更積極、開放、親民的姿態面世,成為公眾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受到海內外遊客追捧。
紙質文物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湖北工作站揭牌儀式 圖片來源:湖北省博物館
國家文化客廳 亦是國際音樂考古“聖地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
2018年4月,中印兩國領導人在漢舉行非正式會晤期間,在湖北省博物館參觀了精品文物展,該館因此贏得“國家文化客廳”的美譽。除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等鎮館之寶外,來自鄭和時代的梁莊王墓出土的金錠等,生動展現了海上絲綢之路帶來的中西文化交流。
2019年11月,“禮樂·華章——中國湖北文物特展”走進印度,在印度國家博物館展覽持續兩月。100件/組展品,靜靜講述輝煌燦爛的荊楚文化、中華文明。
湖北省博物館編鐘樂團表演編鐘樂舞《禮樂天下》 圖片來源:湖北省博物館
黨的十八大以來,湖北省博物館還向俄羅斯、美國、意大利、埃及、墨西哥、日本等國家和地區引進和推出一系列的展覽,在海內外贏得良好口碑和聲譽。
湖北省博物館還是全球擁有出土音樂文物最多的博物館,成為國際音樂考古的“聖地”,也是國際博協樂器專委會唯一的中國諮詢單位。近年來,該館圍繞音樂文物舉辦了多場大型國際交流活動、多屆國際音樂考古培訓班,還在美法等國舉辦“孔子時代的音樂”文物展等,引發廣泛好評。
距今2400多年的曾侯乙編鐘,代表著中國古代禮樂文化的巔峰,象徵著軸心時代人類文明的光輝成就。其複製件頻頻出現在國際舞臺,先後出訪2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文化交流“金色名片”。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超6億人通過各種途徑領略了編鐘樂舞的視覺盛宴。
“舌尖上的湖北省博物館”之編鐘巧克力 圖片來源:湖北省博物館
2016年10月,第十屆國際音樂考古大會在湖北省博物館召開,來自中美韓等17個國家和地區的百餘名考古學家、音樂學家與會,大會通過《東湖宣言》,學者們一致認為,曾侯乙編鐘加入世界記憶名錄,當之無愧。該項目目前正在積極推進中。
博物館記錄歷史,更面向未來。作為大國文明的窗口,湖北省博物館在促進世界文明交流互鑒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海冰)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