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2600多萬畝“詩地”為生態湖北添彩
2023-11-03 09:19:16來源:湖北日報編輯:李燕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2600多萬畝“詩地”為生態湖北添彩——武漢國際濕地大會一週年觀察

2600多萬畝“詩地”為生態湖北添彩_fororder_01

廣水徐家河濕地鳥瞰。(廣水徐家河國家濕地公園供圖)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金秋,荊山楚水絢麗多彩,星羅棋佈的濕地不僅成為鳥類的樂園,也是人們嚮往的“詩地”。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湖北濕地的真實寫照。

  2022年1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以視頻方式出席在武漢舉行的《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開幕式併發表致辭,提出“凝聚珍愛濕地全球共識”“推進濕地保護全球進程”“增進濕地惠民全球福祉”三點倡議,為濕地保護指明方向、提供根本遵循。

  牢記囑託,不負期望。近年來,湖北省委、省政府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濕地保護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決扛起濕地保護重大政治責任,打造全球濕地保護湖北樣板,書寫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湖北新篇章。

2600多萬畝“詩地”為生態湖北添彩_fororder_02

石首麋鹿保護區麋鹿種群數量不斷增長。(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梅濤 攝)

  湖北濕地生態地位日益凸顯

  ——國際重要濕地數量居全國第二

  逐水而居,因水而興。千湖之省湖北,與水有著不解之緣。

  長江、漢江、清江,一條條河流交匯相融,為湖北營造一片片美麗的濕地。打開歷史地圖,古雲夢澤水網密布,經過人類合理開發利用,造就今天富饒的江漢平原湖泊濕地群。

  “湖北是生態大省、濕地大省,擁有全國最大的淡水濕地生態系統。”省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昌友介紹,根據濕地保護法口徑測算,湖北省現有濕地2620.35萬畝,佔國土面積的9.4%,濕地面積在中部六省排首位。

  濕地是大自然的瑰寶,與森林、海洋並稱為地球三大生態系統,具有涵養水源、調節氣候、改善環境、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多種生態功能,在維護生態安全和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共抓長江大保護,維護長江流域生態安全,確保“一江清水東流”“一庫凈水北送”,湖北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制定一系列規章制度,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持續推進濕地保護修復與可持續利用。

  ——規劃先行,完善頂層設計。編制實施《湖北省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發展規劃綱要》《湖北省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2021—2035年)》《湖北省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十四五”規劃》《湖北省濕地保護規劃(2023—2030年)》等,科學劃定流域綜合治理“底圖單元”,明確並守住全省流域安全、生態安全底線。

  ——依法治理,創新工作機制。深入實施《濕地保護法》《長江保護法》《湖北省湖泊保護條例》《湖北省濕地公園管理辦法》等,完善江河湖庫及濕地保護的省級法規規章。建立濕地分級管理及名錄製度,出臺《湖北省省級重要濕地名錄管理辦法》,形成國家重要濕地(國際重要濕地)、省級重要濕地、一般濕地三級管理格局。

  ——科技賦能,提升監管能力。充分運用衛星、無人機、視頻監控、地面巡護等多種方式,建設全省濕地智慧化監管平臺,形成“空、天、地、人”四位一體的立體監測網絡體系,有效提升濕地管理智慧化、精細化、標準化水準。

  憑藉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富有成效的保護與修復,湖北濕地生態地位日益凸顯。

  2月4日,省林業局在公安縣舉行2023年世界濕地日宣傳活動,為新晉國際重要濕地的公安崇湖、仙桃沙湖授牌。目前,湖北省共有國際重要濕地6處、國家重要濕地8處、省級重要濕地50處,國家重要濕地、國際重要濕地數量分別居全國第一、第二位。

2600多萬畝“詩地”為生態湖北添彩_fororder_03

青頭潛鴨遷徙公安崇湖濕地。(荊州市觀鳥協會供圖)

  暢通濕地“毛細血管”

  ——修復退化濕地11.5萬畝

  秋日,黃岡遺愛湖水準如鏡,岸邊的柳樹倒映湖中,猶如一幅水墨畫。

  “別看湖面上風平浪靜,湖底可是別有洞天。”黃岡市遺愛湖風景區管理處負責人説,工作人員在湖中種植了3種沉水植物和一種挺水植物,營造一片鬱鬱蔥蔥的“水下森林”,構成穩定水生態平衡系統。

  遺愛湖是黃岡市區的城中湖。3年前,黃岡市投資7.78億元,啟動遺愛湖水環境綜合治理,實施管線調蓄和智慧分流、生態清淤、生態修復、智慧化控制等工程,還原遺愛湖靈秀之美。10月24日,黃岡召開新聞發佈會透露,通過開展系統治理,遺愛湖水質穩定在Ⅳ類,部分區域水質甚至達到Ⅲ類、Ⅱ類。

  遺愛湖是湖北省濕地治理的一個縮影。

  7月14日,經國家林草局批復,長江中游濕地保護修複國家創新聯盟在武漢籌備成立。該聯盟由湖北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牽頭,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湖南省林業科學院、江西省林業科學院等16家科研單位、高校、企業參與共建。

  長江中游濕地,包含江漢平原湖泊濕地群、三峽丹江口庫區濕地、鄂西山地泥炭沼澤濕地,洞庭湖、洪湖、鄱陽湖等著名湖泊位於該區域,是我國最具有代表性的由長江及其眾多支流形成的河湖濕地地區。省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説,以長江中游為主的“長江及其周圍湖群”是世界自然基金會確定的具有全球意義的生態區之一,是長江經濟帶的生態命脈,維繫著長江流域生態安全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湖北省以長江高水準保護十大攻堅提升行動、小流域綜合治理、“雙重”工程等為抓手,系統修復濕地生態,暢通濕地“毛細血管”。

  ——推進實施“荊楚安瀾”現代水網規劃建設,著力構建“三江多支貫通,百庫千湖聯調”的現代水網格局,全面提升全省水安全、濕地安全保障能力。

  ——投資175億元,實施湖北三峽地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荊州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修復工程;謀劃實施5個“雙重規劃”濕地保護修復項目,修復退化濕地11.5萬畝。

  ——統籌中央水污染防治資金20.59億元,支持湖泊水庫污染防治項目70個;爭取中央財政資金5億元,實施池塘改造治理11.73萬畝,有效減少面源污染對濕地生態造成的破壞。

  ——建立濕地外來入侵物種防控省級協調機制,投入資金1億元,健全普查工作體系,推進普查監測預警及防控工作,守好濕地生態安全“第一道防線”。

  經過持續的系統治理,湖北濕地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穩步提升。

2600多萬畝“詩地”為生態湖北添彩_fororder_04

遊客在神農架大九湖濕地體驗原生態樂趣。(省林業局供圖)

  挖掘濕地生態價值

  ——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近年來,湖北省林業主管部門積極探索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把生態財富轉化為經濟財富。

  4月21日,“湖北漢江流域濕地生態系統碳匯研究項目”諮詢會在武漢舉行,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等單位專家為項目落地見效建言獻策。省林業局濕地保護中心主任周衛平介紹,該項目對於促進濕地保護修復,發揮濕地碳匯功能具有積極意義,不僅具有顯著的湖北地域特色,而且高度契合國家“雙碳”戰略目標需求。

  濕地生態系統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碳庫之一,其儲碳總量佔陸地生態系統的35%。調查顯示,全省濕地儲碳量約3.5億噸,濕地碳匯市場潛力巨大。

  據介紹,位於武漢市蔡甸區的國際重要濕地沉湖,儲碳量達12.55萬噸,碳匯價值約為600萬元,蘊藏巨大的生態價值。

  一條河流關乎上下游民生福祉。“誰保護、誰受益”,湖北省建立完善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激發全流域參與生態保護的積極性。

  按照省與市縣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原則,省財政每年安排6000萬元對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地有序實施生態保護和補償。武漢市每年投入1500萬元,對濕地自然保護區範圍內的村(社區)和農戶給予經濟補償,進一步調動群眾參與濕地保護的積極性。

  通順河是長江一級支流,貫穿潛江、仙桃、武漢匯入長江,流域面積3782平方公里。2022年5月,為落實全省流域治理“一盤棋”的考量,下游的武漢經濟開發區代表武漢市與上游的仙桃市簽署全省首個跨市級流域生態補償協議。今年6月1日,武漢經濟開發區向仙桃市發放通順河生態補償資金300萬元,為湖北省跨市級流域生態補償機製成功運行做好表率。

  依託資源優勢,發展綠色産業。全省林業部門聚焦“生態美、産業強、百姓富”目標,推動濕地保護與産業發展有機融合,大力發展濕地生態種養、生態旅遊、自然教育等産業,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武漢東湖、神農架大九湖、荊州洪湖、潛江返灣湖等一批濕地成為當地著名城市地標,吸引遊客打卡,有效推動旅遊和地方經濟發展。2022年,神農架大九湖國際重要濕地接待遊客52.02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3.12億元。天門張家湖國家濕地公園打造“水八仙”生態産品,成立電商産業園,年銷售額突破8000萬元。

  突出全民共享,深化共同締造。湖北省推進5個小流域綜合治理試點,將政府治理、社會參與、居民自治有機結合,推動濕地生態修復和系統治理,轉變群眾生産生活方式,改善人居環境,助力美麗鄉村建設和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不斷提高群眾的參與度和獲得感、體驗感,促進濕地成為人民群眾共享的綠色空間。

  珍愛濕地、保護濕地,建設美麗家園,“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湖北故事精彩呈現。(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汪訓前 通訊員 董家聖 胡文傑)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