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我在武漢這些年”——外籍人士“家在武漢”故事分享會在武漢國際傳播中心舉行。本次活動由武漢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長江日報社、武漢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主辦,旨在搭建平臺讓外籍人士分享自己在武漢工作、學習、生活的精彩故事,助力武漢提升國際化水準。
活動現場 攝影 陳亮
2012年4月,武漢市政府正式啟動外籍人士“家在武漢”工程,涉及政府公共信息發佈、出入境管理、外籍人士子女就學、涉外醫療服務、涉外社會保障、外籍人士在漢生活指南等16個方面的具體工作,不斷改善涉外服務環境,增強外籍人士在漢工作生活學習的舒適度和滿意度。
活動現場的一段視頻回顧了外籍人士“家在武漢”工程十年來的精彩瞬間,“啄木鳥行動”英文標識規範活動、在漢外國友人迎春競走、國際兒童節嘉年華、黃鶴樓外籍志願者選拔等畫面勾起到場嘉賓的美好回憶。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搭建了合作交流平臺,促進了中外文化交流互鑒,同時也讓越來越多的國際友人成為講武漢故事、傳播武漢聲音的新生力量。
武漢市友協專職副會長王祥勝表示,將進一步廣泛聽取外籍人士的意見和建議,做大做強“家在武漢”品牌,不斷豐富活動內容,吸引外籍人士參與,讓他們更加真切地體會到“家”的感覺。
在故事分享環節,六位外籍嘉賓依次上臺講述自己的“武漢故事”。他們雖然來自不同的國家,在不同領域工作,但都把武漢當作自己的家,是這座城市國際化發展的推動者和見證者。
2003年,武漢長江外籍人員子女學校成立,武漢有了第一所經教育部批准設立的外籍人員子女學校。截至目前,武漢市共有五所外籍人員子女學校。來自美國的任安武是武漢長江外籍人員子女學校的現任校長,他分享了4年來在武漢從事國際教育的經歷。
武漢是著名的“大學之城”,在校大學生和研究生人數超過130萬,其中也有不少來自世界各國的留學生。7年前,柯雯遠渡重洋,從加蓬來到武漢。現場,她分享了自己在華中科技大學的求學故事。
來自孟加拉國的加力布分享他的“武漢故事” 攝影 陳亮
在服務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過程中,“武漢力量”引人注目。來自孟加拉國的加力布現任武漢理工大學跨文化交流與“一帶一路”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作為一名高校教師,他分享了自己對於“一帶一路”、跨文化交流的理解。加力布説:“以前中國培養了我,現在我培養中國青年,這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動體現。”
在漢外籍人士把武漢當作第二故鄉,關心支持武漢的建設與發展,參與見證武漢的進步與變化,他們的精彩故事贏得了中外觀眾的陣陣掌聲。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留學生表演詩朗誦 攝影 陳亮
韓國駐武漢總領事館總領事河成柱、湖北省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副會長司晴川、武漢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專職副會長王祥勝、法國駐武漢總領事館文化專員裴諾、韓國駐武漢總領事館文化領事樸祥鎮,省市友協、市委宣傳部、市出入境管理局、外國駐漢機構代表,以及8所在漢高校的留學生約150人參加活動。(文 李高婧 何智超 范婷婷)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