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最高1億元支持!武漢全力打造科創高地
2025-02-08 10:12:57來源:湖北日報編輯:高鈺姍責編:魏寒冰

最高1億元支持!武漢全力打造科創高地

  2月6日,武漢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全市科技創新大會新聞發佈會。會上獲悉,世界知識産權組織發佈的《2024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武漢位列科技創新集群全球第13、全國第5。《自然》雜誌發佈的《2024自然指數-科研城市》顯示,武漢位列全球第9、全國第5。

  會上介紹,2024年,武漢全力推進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加快把科教人才優勢轉化為創新發展優勢,以科技創新推動産業創新,取得顯著成效。武漢大學李德仁院士榮獲202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在漢單位牽頭完成的通用項目共獲獎19項,在全國城市排名第2,創歷史最好成績。

  2024年11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時指出,要在推進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上開拓進取,努力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為武漢科技創新工作指明瞭方向,提供了遵循。

  6日上午,“武漢新春第一會”全市科技創新大會召開。武漢市科技創新局副局長胡軍介紹,將按照大會要求,以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為目標,以建設科技創新中心為抓手,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融合發展。2025年聚焦“六個融合”來推進科創高地建設——

  一是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激發深度融合的動力。二是增加高品質科技供給,夯實深度融合的基礎。三是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突出深度融合的關鍵。四是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暢通深度融合的路徑。五是拓展開放協同創新網絡,構建深度融合的格局。六是優化創新創業生態,凝聚深度融合的合力。

  會上,武漢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張皓介紹,2025年將做好以下四個方面工作:一是産業創新中心“擴面”。服務新能源與智慧網聯汽車、北斗等重點産業發展需求,進一步佈局建設4家左右市級産業創新中心。二是工程研究中心“賦能”。支持不低於30家單位爭創省工程研究中心。三是企業技術中心“提質”。支持3至5家省企業技術中心實現提檔升級。支持不低於50家單位爭創省企業技術中心。四是政策性資金保障“增效”。積極爭取上級政策性資金支持,全力支撐武漢市産業創新平臺建設。

  武漢市科技創新局副局長袁遠明介紹,2025年將瞄準武漢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支持首批實驗室繼續優化升級、發展壯大,同時積極對接國家戰略科技資源,謀劃新的一批産業創新聯合實驗室,引領武漢新質生産力發展“成勢見效”。

  武漢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副局長明文龍介紹,將聚焦製造業創新,全力打造産業、賽道、企業三大新先鋒。今年將集中發佈一批階段性創新成果。組建謀劃第二批産業聯合創新實驗室。建立110家以上中試平臺培育庫。力爭全年新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0家以上;完成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500家;力爭全年為政府投融資平臺提供200個重點産業科創項目。

  武漢市科技創新局副局長柯敏介紹,將深入實施企業梯次培育“四個計劃”:實施初創科技企業“育苗計劃”、小微高企“躍升計劃”、骨幹高企“瞪羚計劃”、領軍企業“引領計劃”。對企業牽頭承擔的市級科技重大專項,給予單個項目最高2000萬元支持。將著力做大做強研髮型企業,加快推進實施“四個一批”:認定支持一批研髮型企業;擴能升級一批研髮型企業;招引落地一批研髮型企業;吸引建設一批外資研發中心。其中,世界500強企業在漢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可給予最高1億元引導支持。

  武漢産業創新發展研究院院長助理王慧仲介紹,武創院將以武漢顛覆性技術創新中心為平臺,探索顛覆性技術“發現-遴選-培育-轉化”具有中部地區特色的創新機制,推動中部地區産業創新。推進落實《武漢市促進顛覆性技術創新實施方案(2025—2027年)》,助力促進顛覆性技術創新,搶佔科技戰略制高點。

  2025年,武漢將持續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打造全國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重要陣地,努力在湖北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中當好龍頭、走在前列。(記者劉潔、謝慧敏、通訊員陳雅嵐)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