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漢産動畫《靈籠》第二季定檔5月23日盛裝上映
2025-04-01 15:56:26來源:荊楚網編輯:高鈺姍責編:魏寒冰

  3月31日,從出品方獲悉,漢産原創科幻動畫《靈籠》第二季正式定檔5月23日11點開播。作為第一季的續作,該片延續了科幻題材風格,並在製作細節和故事格局上全面升級,從個體的人性掙扎上升到文明層面的思考。定檔預告片發佈後,其憑藉高品質的製作、撲朔迷離的劇情走向,發人深思的思考,迅速引爆全網熱度。《靈籠》第二季預告片累計播放量突破4700萬,定檔預告片微博話題上榜9次,總閱讀量超1億,同時接連登陸B站、抖音等多平臺熱搜榜單。

漢産動畫《靈籠》第二季定檔5月23日盛裝上映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0401154217

  科幻語境下反套路敘事 探索人類文明存續問題

  第二季以獨特的科幻視角重構末日敘事,通過龍骨村與燈塔兩大陣營的設定,展現了人類文明存續的多元可能性。作品突破傳統的東西方對立框架,將兩種生存哲學置於末日背景下進行觀察。代表西方文明的燈塔以理性至上的冰冷制度維繫秩序,而充滿東方韻味的龍骨村則通過重建情感聯結來守護人類文明的火種。

  該劇的創新之處在於將“和而不同”的東方智慧融入科幻敘事,在機甲戰鬥與生存博弈的表像下,暗含對文明演進規律的深刻思考。多元族群的共存設計,既體現了天下大同的理想追求,也折射出現實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邏輯。隨著劇情發展,更多人類陣營的出現將進一步拓展文明存續的探索維度。

  《靈籠》第二季通過這種反套路的敘事方式,不僅為科幻題材注入了創新的文化表達,更展現了國産動畫在思想深度上的突破。作品既呈現了不同文明的應對智慧,也為現實中的文明對話提供了富有啟發性的觀察視角。

漢産動畫《靈籠》第二季定檔5月23日盛裝上映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0401154231

  動畫藝術的細節考量 科技向善的中式表達

  除了對人類文明的探討,作品中還帶入了對於人工智能、基因工程等前沿科技的探討。既展現了科技發展的無限可能,也引發了關於科技倫理的深刻思考。特別是在人工智能與人類關係的刻畫上,作品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命題:當科技發展到一定程度時,人類該如何保持自身的主體性?

  這些思考與現實社會中正在熱議的科技倫理問題形成呼應。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進步,人類如何在科技創新中堅守倫理底線、促進科技向善,已經成為全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靈籠》通過藝術化的表達,為這些思考提供了一些見解。《靈籠》第二季PV中出現的超級人工智能ASH,雖為AI,卻願意冒著失去意識的風險,尋求解決瑪娜生態拯救人類的辦法,讓這個本身冰冷的機器人也就有了人性的溫度。這也正是人類社會一直在追尋的科技向善之道,技術發展必須服務於人類共同福祉,而非淪為資本或權力的工具。

  製作水準全面提升 展現國産動畫新高度

  在製作上,第二季對作品的打磨較第一季也更上一層。從角色細節到場景設計,《靈籠》製作團隊以嚴謹的態度打造了一個極具真實感的末日世界。人物面部表情的細微變化、武器雕花的真實還原、環境光影的自然過渡,都展現了國産動畫工業體系的成熟與進步。

漢産動畫《靈籠》第二季定檔5月23日盛裝上映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0401154238

  漢産動漫加速發展 探索文化産業新方向

  3月27日,《靈籠》還入選了國家廣電總局發佈的2024-2025年“網絡視聽節目精品創作傳播工程”扶持節目名單。

  作為武漢文化創意産業的代表性作品,《靈籠》系列作品在思想性、藝術性和技術性上的突破,為我國動畫産業的高品質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在競爭激烈的國漫市場中,選擇科幻這一小眾賽道本就需要極大的冒險精神,第二季並未止步于第一季的成功,而是大膽突破原有風格框架,這種勇於創新的探索態度尤為可貴。如果説在不同季度風格上的突破與創新是《靈籠》IP的自我突破,那麼在內容層面的探索則是《靈籠》所代表的成人動畫對國漫成人市場的極大重視,填補了當下國漫18+動畫的需求。在跌宕起伏的劇情外殼之下提供給觀眾更多的思考空間。

  武漢作為國家中心城市,近年來在文化産業領域取得了長足發展。《靈籠》等優秀作品的涌現,體現了武漢在文化創意産業方面的創新能力和人才優勢。這些成果的取得,離不開地方政府對文化産業的大力支持,也展現了我國文化體制改革的顯著成效。像《靈籠》這樣既具有東方特色,又具備國際視野的優秀作品,正是文化自信的重要體現。期待未來能有更多這樣的作品出現,為促進我國文化繁榮注入新的活力,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作出更大貢獻。(通訊員 李楊)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