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漢,黃鶴樓及龜蛇二山、長江大橋共同構成了最核心的城市景象。得益於嚴格實施的視線廊道與景觀保護規劃,黃鶴樓周邊40年未建高樓,確保了長江兩岸、蛇山內外各個方向都可觀覽名樓。
“四面可賞”的景觀格局催生眾多網紅打卡機位。日前,記者實測發現,3小時即可高效串聯十大經典打卡點位。更關鍵的是,這些機位正釋放出強勁的“同框效應”,拉高多處文旅街巷的人氣流量和經營收益,將黃鶴樓的文化輻射力轉化為文旅經濟發展動能。
黃鶴樓“四面可賞”。(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成熔興 攝)
記者親測:3小時可跑遍十大經典打卡機位
6月6日8時30分,記者從地鐵5號線彭劉楊站B2口出發開始極速打卡之旅。
首站位於黃鶴樓南路人行道上,此處位於黃鶴樓正南270米處,可清晰拍到樓上“南維高拱”匾額。旁邊西廠口社區大草坪上,一棟民房側墻刷有粉色笑臉墻,結合草坪上“我愛武漢”的裝置陳設,構成了第二機位。
黃鶴樓南路西廠口社區機位。(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成熔興 攝)
沿黃鶴樓南路北行5分鐘抵長江大橋引橋,經橋下通道穿至引橋北側,即抵黃鶴樓公園西門。引橋上共分佈四個點位:司門口天橋上方、原值守崗亭旁、鬥級營上方、橋頭堡內,步行往返約40分鐘可完成拍攝。
長江大橋引橋司門口天橋機位。(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成熔興 攝)
經司門口天橋下引橋進入民主路,往北經戶部巷進入鬥級營街區,可抵達第七機位——“玉笛黃鶴”壁畫樓頂。在這裡可以拍到黃鶴樓與山下房屋、塔吊合影,實現古今同框。
出鬥級營後,南行約1公里可至司門口黃鶴樓地鐵點,C出口外就是著名的紅墻打卡點(第八機位),近200平方米的區域被分為自拍/商拍區域,還有城管、安保人員維持秩序。不遠處的得勝橋20號,可以在民居窄巷中拍攝煙火樓影(第九機位)。
最後,記者打車2.7公里(6分鐘)抵達曇華林山頂城墻市集,鐘樓附近東南方向1.2公里處,名樓金頂與城市天際線交相輝映,被遊客稱為“最具詩意的框景機位”。至此完成十大點位拍攝,全程耗時3小時。
周邊不建高樓 讓黃鶴樓“四面可賞”
武漢市自然資源和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1985年黃鶴樓重建開放後,該市連續實施七輪視線保護和景觀控制規劃,確立了“三鎮望樓”的景觀目標。
這些規劃在黃鶴樓周邊嚴格控高,確保了從漢口龍王廟公園、漢陽南岸嘴公園、大禹治水園、武昌紫陽湖公園以及鸚鵡洲大橋漢陽橋頭、橋中和武昌橋頭等角度都能眺望黃鶴樓,使得黃鶴樓標誌性景觀格局得以保留。
如今在社交媒體上,黃鶴樓成為全國乃至全球攝影愛好者打卡武漢的首要拍攝對象。在小紅書上,類似的打卡點位遊覽攻略篇數過萬,頗受用戶歡迎。
除了記者高效打卡的10處經典點位外,還有長江江面、龜山山頂、解放路江漢環球影城5層、漢陽江灘大禹神話園九鼎廣場等一眾打卡點。
“同框效應”帶火多條文旅街巷
當千萬遊客舉起手機追逐黃鶴樓的一角飛檐,快門聲便不再是簡單的留影紀念,而成為驅動文旅經濟發展的動力。
在司門口地鐵站,武漢地鐵集團數據顯示,該站日均客流超4萬,峰值達21.55萬人次。洶湧而來的打卡人流引爆相鄰的青龍巷。20多年的老店——張記熱幹面老闆張宏勝撈麵不停:“過去晌午收攤,現在忙到淩晨!”短短兩三年間,青龍巷內商戶從30家激增至200余戶,藕湯與竹筒茶香氣晝夜蒸騰。
地鐵5號線司門口黃鶴樓站紅墻機位。(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成熔興 攝)
2024年9月開街的鬥級營街區,因“玉笛黃鶴”樓頂機位迎來了第一波人氣。街區運營負責人介紹,遊客中不少都是剛遊覽完黃鶴樓,在戶部巷品嘗美食後,順道走到這裡。“我們希望打造一個文旅商融合創新的慢時光街區,點杯咖啡、逛逛書店,把腳步放緩,沉浸在漢味悠長的景致中放鬆身心。”
運營數據印證了“一樓帶火一街”的效應:鬥級營遊客量從2024年國慶的15.69萬人次,躍升至2025年春節的25.86萬人次,今年“五一”更實現了倍增。
鬥級營“玉笛黃鶴”樓頂機位。(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成熔興 攝)
在曇華林,遊客們身著漢服登上山頂城墻,與黃鶴樓合景同框,體驗非遺國風市集、聆聽城墻音樂會、感受震撼燈光秀……武昌古城文旅集團曇華林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與黃鶴樓的客流聯動,2024年曇華林文藝小鎮的客流已突破1000萬人次,今年“五一”期間日均遊客量近7萬人,最高峰接近10萬人,武昌古城“黃鶴樓—曇華林”景觀軸正日漸清晰。
曇華林山頂城墻機位。(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成熔興 攝)
武昌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區依託“大黃鶴樓+武昌古城”區域山水形勝、底蘊深厚優勢,進行古城改造升級,打造武漢文旅新地標,形成融匯古今和面向未來的現代人文勝地。(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成熔興 實習生 蘇雅蘭)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