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層林盡染的湖北巴東縣迎來豐收時節。在群山環抱的千年古鎮野三關,一場民事法律實務培訓活動正如火如荼地開展。外聘恩施律師事務所的楊力律師用方言講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買賣合同的內容,台下五十多位村幹部聽得聚精會神。
這樣的場景,正是巴東縣“律師進村”工作的縮影。在全縣159個行政村的廣袤大地上,由39名律師組成的法律服務團隊日復一日地丈量著3352平方公里的土地。他們將專業法律知識從城市帶到鄉村,讓法治種子在村民心中生根發芽,用責任與擔當書寫著新時代“法律擺渡人”的動人篇章。
在全面依法治國戰略指引下,巴東縣深入貫徹落實恩施州司法局“法律三進”工作部署,將“律師進村”作為提升基層治理法治化水準的基礎工程。通過建立縣委政法委牽頭、縣司法局組織實施、鄉鎮人民政府協同配合的工作機制,三年來累計化解各類矛盾糾紛1000余件,審核村級合同700余份,開展法治宣講50余場,讓“遇事找法”成為50萬山鄉百姓的新習慣。
深耕基層:精準施策化解治理難題
“糾纏了七年的疙瘩,在律師的幫助下終於解開了。”日前,林某拿到補償款後握著律師王聯祚的手激動地説。這起涉及多方利益的信訪積案,在王聯祚律師駐村後,通過多輪調解,最終促成各方達成和解。類似的成功案例在巴東並非個例。高文書律師運用專業能力,妥善處理了因意外死亡停放七個月未安葬的許某身後事糾紛。三年來,律師深入基層精準施策,深度介入各類複雜矛盾糾紛現場,為紛爭的化解作堅強的法律支撐。
除了解決矛盾化解第一線的疑難積案,在産業護航領域,巴東組建“産業鏈律師專班”,為重點項目和企業提供全流程法律支持。溪丘灣鄉開發“神農溪”礦泉水項目,律師團隊全程參與盡職調查,提出23條整改建議,助力項目3個月內投産,帶動6個村集體增收,解決就業150人。巴東一工貿公司因供應商違約導致生産線停滯,律師通過非訴談判追回貨款80萬元。“律師不僅幫我們挽回損失,更教會我們如何防範風險。”該公司負責人在挽回損失後感慨道。
在民生權益保障方面,針對弱勢群體推出《防詐騙手冊》《務工維權指南》等普法産品。東瀼口鎮“假種子”維權案中,村民王某購買劣質種子導致絕收,律師通過“田間普法”講解《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協助收集證據並提起訴訟,最終獲賠2萬元,查處違法商戶8家,推動了全縣農資打假專項行動,規範了農資市場秩序。
創新模式:打通法律服務“最後一公里”
為破解山區法律服務資源分佈不均的難題,巴東創新採用“鎮聘村用+跨域調配”模式,不僅整合縣域內律師資源,還從恩施引進3名資深律師,組建起39人的專業服務團隊,實現“一村一法律顧問”全覆蓋。
在金果坪鄉司法所公示欄上,駐村律師王毅、王聯祚的聯繫方式格外醒目。這個距離縣城160公里的偏遠鄉鎮,通過“定期坐班+靈活預約”機制,確保群眾“想見就能見到律師”。縣司法局還統一製作《公共法律服務指南》,在每個村(社區)委會設立律師信息公示牌,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找到法律幫手。
“沒想到在外地打工,也能通過手機向家鄉律師諮詢。”水布埡鎮外出務工人員劉某通過“法律顧問微信群”,在家鄉律師指引下收集證據,最終追回被拖欠的3萬元工資。目前,巴東縣司法局深入推進“線上+線下”深度融合,已建立159個“法律顧問微信群”,實現“法律諮詢24小時響應”。針對偏遠村信號弱的問題,布設“遠程法律諮詢終端”,對接“恩施州公共法律服務平臺”。
此外,巴東縣司法局注重“普遍宣講+個案釋法”結合,既開展“法律明白人”培訓、“模擬法庭進鄉村”等普惠性活動,又針對婚姻家庭、土地流轉等高頻糾紛開展專題講座。同時著力解決群眾個性化法律難題,對典型案件組織“案件復盤會”,或將相關法律知識改編成方言小品,通過“法治+文藝”的形式,讓抽象的法律條文變成村民能懂、會用的生活指引。
雙向奔赴:凝聚法治建設強大合力
“律師進村”是為民辦事的有效實踐,也是對律師能力和責任的考驗。這些考驗不僅是距離上的,還有心靈上的。“村民需要的不只是開庭打官司,更多是日常的法律指引,他們的信任和認可讓我捨不得離開。”楊力律師結束培訓後説道。
為讓律師“下得去、留得住、幹得好”,巴東縣司法局推出系列保障措施:完善績效考核,建立“綜治中心日常督查+群眾評議”雙線考核機制,將駐村頻次、矛盾調處率等納入鄉鎮法治建設考核;落實工作保障,對優秀律師予以通報表揚和績效獎勵。積極爭取財政支持,落實法律顧問經費,並探索建立與服務品質掛鉤的績效激勵;加強宣傳引導,對“律師進村”服務內容、典型案例、創新做法進行宣傳,調動各方參與積極性。
“我們邀請律師為村幹部開展專題講座,幫助他們提升依法辦事能力。”野三關司法所副所長胡小燕介紹,通過法律知識專題講座,充分發揮“一村一法律顧問”機製作用,法律服務資源觸角深入到村寨的各個角落,基層治理法治化水準顯著提升。
“下一階段,我們將堅持擴容提質、強化保障相結合,增加律師進偏遠地區服務頻次,建立‘律師進村’可持續機制,凝聚法治建設的強大合力。”巴東縣司法局黨組書記、局長余建軍表示。
作為恩施州“法律三進”工作的生動實踐,巴東縣“律師進村”工作已實現159個村(社區)全覆蓋。如今,走進巴東鄉村,無論是村委會公示欄裏的律師信息牌,還是村民手機裏的法律顧問微信群,亦或是田間地頭的普法宣傳隊,都在訴説著法治如何改變山鄉,書寫著基層法治建設的巴東答卷。(通訊員 萬曉麗)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