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紀行:蘆葦畫,創新中延續歷史文脈

2017-04-12 10:55:03  來源:河北新聞網  責編:董建雄

圖片默認標題

4月9日,劉永樂(右)正在指導工人製作蘆葦畫。 記者 趙威 陳建宇 攝

  碧波浩淼,風光旖旎,4月的白洋淀初展迷人的風姿,蘆葦當然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道風景。這醉人的畫面,還可以用精美的蘆葦畫表達出來。

  “雄安新區的設立給了我無限的想像空間。蘆葦畫這一淀區傳統民間工藝,也將隨著技藝的創新、傳播得更遠而煥發勃勃生機,更好地延續歷史文脈。”安新縣蘆葦畫大師劉永樂説。

  “女人坐在小院當中,手指上纏絞著柔滑修長的葦眉子。葦眉子又薄又細,在她懷裏跳躍著。”著名作家孫犁在其代表作《荷花淀》裏的描寫令人神往。

  4月9日上午,在安新縣城建設大街楊丙軍蘆葦畫藝術館裏,河北省非遺蘆葦畫技藝傳承人楊丙軍凝視著自己畫裏的淀區風光若有所思:河北雄安新區的設立,會對蘆葦畫這一民間傳統工藝帶來怎樣的影響?

  恰在這時,電話響起。接完電話,楊丙軍告訴記者,有人打算將他的蘆葦畫通過“互聯網+”進行線上展覽和銷售。“雄安新區的設立,給白洋淀蘆葦畫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這幾天,打電話找我合作的人著實不少。”他説。

  4月1日以來,劉永樂也接到了許多電話,有山東的、新疆的、內蒙古的,甚至他到訪過的耶魯大學的教授也表達了尋求合作的願望,“你們那裏就要繁榮發展了,希望我們有機會多合作。”

  蘆葦畫是在古老的葦編技藝基礎上發展而來。安新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張勝偉介紹,白洋淀為古雍奴澤遺跡,距白洋淀15公里發掘的容城上坡遺址已發現葦蓆的痕跡,表明白洋淀遠在三千多年前即産葦蓆。隨著社會生活的改變,葦編逐漸沒落,但蘆葦有色白、節長、皮薄、柔韌等特點,是蘆葦工藝畫上好的材料。“葦編技藝並沒有失傳,而是在原來的基礎上得到藝術的昇華,蘆葦畫的豐富多姿遠遠超過葦編。”張勝偉説。

  在強調蘆葦畫藝術性的同時,劉永樂對這項藝術瑰寶的傳播也很期待。他説,雄安新區的設立,吸引著世界的目光,這是傳統工藝得到發揚的絕好時機。

  帶著好奇,記者來到了安新縣端莊鎮西前街劉永樂的蘆葦畫製作廠房,五六名女工正在從容有序地製作著蘆葦畫,靈動的手指輕快地舞動。“我們要練好這項手藝,將來新區來的人多了,蘆葦畫肯定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女工劉會燕説。

  “蘆葦畫的製作也需要不斷創新。一味停留在老的手法和表現形式上,必然造成人們的審美疲勞。”劉永樂指著自己的一幅蘆葦畫説,你看這柳樹葉子,就是先點上膠,再把蘆葦碎末撒上去,這是手法上的創新。

  為了克服蘆葦畫色彩的相對單一,劉永樂打算嘗試使用蒲草和青草等純天然植物為材料,以增強畫面的層次感。

  楊丙軍則希望通過創新,把白洋淀蘆葦畫藝術做成精品,佔領高端市場,使葦編技藝的歷史文脈得以延續。

  據安新縣委宣傳部新聞科科長趙會英介紹,雄安新區的設立,對當地文化的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安新縣擁有蘆葦工藝畫生産廠家41家,該縣正挖掘傳統文化內涵,在全國各大中城市和重要旅遊景區設立白洋淀精美工藝品銷售渠道,大力發展旅遊文化新産業。(記者 張偉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