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巡察利劍直指基層“微腐敗”

2017-04-20 08:59:07  來源:河北新聞網  責編:董建雄

  2016年至今,市縣兩級巡察縣區直部門276個(次)、鄉鎮79個、行政村32個,發現各類問題451個,提出整改建議254條,移交問題線索303個。日前,承德市通報了該市開展基層“微腐敗”巡察的工作成效。

  據了解,承德市連續兩年開展基層黨風政風“清潔行動”,推進“微腐敗”專項治理。“市委明確要求巡察工作要精準聚焦,通過排雷式巡察,把群眾身邊的‘微腐敗’問題找出來,看緊盯牢群眾的‘血汗錢’‘救命錢’。”承德市委巡察辦主任高雲濤説。

  哪有問題,巡察就指向哪

  開展巡察前,承德市委首先廣泛進行調查研究,認真徵求市紀委信訪室、案管室意見,同時通過財政、審計、信訪、扶貧等部門,匯總梳理群眾反映強烈的單位作為重點巡察對象。

  2016年,承德市委巡察組選取群眾信訪舉報較多、在同一崗位任職時間較長的38個縣區直部門和鄉鎮相關負責人,圍繞扶貧攻堅、“三資”管理、項目扶持、救災救濟等方面的“微腐敗”問題,開展專項巡察。

  為了進一步找準病灶,今年初,承德市紀委委託第三方專業機構開展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群眾反映強烈的“微腐敗”問題主要集中在教育、衛生、基層執法等行業系統。市委根據這一調查結果,4月上旬再次開展專項巡察,靶向治療“微腐敗”。市級層面,10個巡察組重點巡察教育局、衛計委、公安局等7個行業系統的30余家單位;縣區層面,重點巡察學校、醫院、派出所及鄉鎮的基層站所。

  巡察利劍一竿子插到底,使很多隱藏在群眾身邊的“蛀蟲”現出原形。

  巡察組在灤平縣巡察期間,發現一個鄉鎮個別村幹部虛報冒領扶貧資金的問題線索,而這正是群眾深惡痛絕的“微腐敗”問題之一。

  緊盯這一問題線索,巡察組按照資金走向,從始端查至終端,結合扶貧項目計劃、資金清單、收支表格、培訓情況進行資金鏈過濾,針對涉及的每一個項目、每一筆資金、每一個事項以及反映存在的具體問題,到該村各家各戶、項目現場實地走訪。不僅如此,巡察組還採取“一托N”方式,針對這一問題線索延伸方向,把監督觸角向下、向外、向縱深延伸,對該鎮相關扶貧資金以及涉及的村進行拉網式巡察,最終發現該鎮有3個村都存在虛報冒領、套取挪用養殖業扶貧資金和水稻種植扶貧資金問題,目前有9名村“兩委”班子成員受到了黨紀處分。

  “嚴查‘雁過拔毛’,也是巡察的工作重點。”一名巡察組組長告訴筆者。

  隆化縣委巡察鄉鎮時,一位群眾反映某村黨支部書記孔某剋扣危房改造補助款。沿著這條線索,巡察組開展實地核查,該村書記多個“雁過拔毛”的違紀問題浮出水面。調查發現,孔某在經手發放危房改造補助款時,剋扣了10戶村民補助;在發放移民搬遷補助時,指使其妻盧某收取2名村民近千元現金;在發放低保補助時,收取11戶低保戶現金及早餐奶、杏仁露、幹蘑菇等禮品。目前,縣紀委給予孔某開除黨籍處分並移送司法機關,給予其妻盧某黨內嚴重警告處分,並收繳違紀所得。

  標本兼治,狠抓整改文章

  “只巡不改是紙老虎,要狠抓整改後半篇文章,在促進標本兼治上下功夫。”高雲濤表示。

  “錢都給合作社了,沒見到分紅啊!”承德市市委巡察組在走訪寬城某扶貧項目時,有群眾閒談時透露,該村將部分貧困戶的扶貧資金入股企業,雖然發放了股權證,但實際沒有得到分紅。循著這個線索,巡察組迅速到現場察看,發現扶貧資金在使用環節存在漏洞。巡察組沒有局限于發現問題,而是對這一需要有關職能部門予以關注和解決的問題,開展深入調研。通過了解該縣近兩年的扶貧資金管理使用情況,形成《關於扶貧資金管理使用情況的調查報告》,對巡察中發現的6個共性問題提出12條整改措施,引起市委對這種扶貧模式的重視,有關部門研究推行“一函兩承諾”等制度,從源頭上堵塞漏洞,發揮了治本作用。

  不僅如此,承德市將巡察工作與執紀審查有機銜接,對反映集中、影響較大、明顯違紀的黨員幹部問題線索,及時移交快查快辦;對輕微違紀的問題列出清單,督促其在民主生活會上對照檢查和剖析;對反映問題線索籠統、可查性不強的進行函詢談話。

  去年以來,承德市不斷完善制度措施,建立問題清單、任務清單、責任清單,並實行限時整改、對賬銷號,由黨委(黨組)書記作為第一責任人簽收反饋意見;對整改工作不力、措施不到位的,嚴肅追究問責;對發現的普遍性問題,向全市發出通報,既督促被巡察單位及時整改,又提醒其他單位自查自改,發揮巡察監督標本兼治作用。

  “巡察如同利劍出鞘,點穴‘微腐敗’,補齊了基層黨內監督短板,凈化了基層黨內政治生態。”承德市紀委相關負責人説。(記者 劉榮榮 通訊員 劉正軍 劉洋)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