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論專題片《法治中國》在河北省各界持續引起強烈反響
推進科學民主立法夯實法治之基
“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8月19日,政論專題片《法治中國》播出第二集《大智立法》,在河北省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反響。大家表示,立法是全面依法治國的前提和基礎,要緊緊圍繞事關改革發展穩定的熱點難點,抓住提高立法品質這個關鍵,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加強重點領域立法,為善治奠定堅實的良法根基。
“專題片第二集專門介紹立法工作,我作為一名地方立法工作者尤其關注,更加增強了做好立法工作的歷史使命感、政治責任感和時不我待的緊迫感。”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周英錶示,專題片中再次強調,良法是善治的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立法工作的實踐更加充分地説明瞭這一點。發揮法治對改革發展的引領作用,必須保證立法和改革發展決策相適應。今年京津冀立法項目協同進入實質實施階段,依照《京津冀人大立法項目協同辦法》,一方起草條例,其他兩方密切配合,這將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更為有力的法治保障。
“專題片總結回顧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的立法成就,河北省立法工作是全國立法工作的一個縮影。”省立法研究會秘書長徐勝洪表示,近年來,河北省立法機關貫徹落實全面依法治國這一重大戰略部署,積極推進新形勢下地方立法在科學立法、民主立法方面的探索與創新,謀劃和實施了一批事關改革發展穩定的重大立法項目。特別是針對深化改革、轉型升級、協同發展、冬奧會籌辦、生態環境保護、脫貧攻堅等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河北省力促地方立法提質提速提效,一批重要法規相繼出臺,為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作出積極貢獻。
關注民聲、汲取民意、匯聚民智是立良法的起點。省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趙建明介紹,近年來,省政協發揮聯繫面廣、人才薈萃、智力密集、渠道暢通的優勢,探索開展立法協商活動,建立健全立法協商工作機制,在提高地方立法品質,推進法治河北建設中發出了響亮的政協之聲。截至目前,省政協通過專題協商會、書面溝通協商意見等形式,已就安全生産、農村扶貧開發、優化營商環境等20余件地方性法規草案開展立法協商,政協委員和有關專家、學者累計提出意見建議600余條,有關部門吸納率達到70%以上。
專題片中關於創新公眾參與立法方式的介紹,令河北經貿大學法學院教授田韶華深有感觸。前不久,在省人大法制委、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等舉行的《河北省社會信用信息條例(草案)》立法聽證會上,田韶華就提出多條有價值的意見建議。田韶華表示,民主立法的核心,在於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這就需要創新、拓寬社會各方參與立法的途徑,廣泛凝聚社會共識。希望這種開門立法的做法能夠在深度和廣度方面進一步推進,以使越來越多的公民能夠參與立法,使法律真正體現和表達人民的意志。
“人民有所呼,立法有所應。”專題片中始終貫穿立法為民的思想,省食藥監局副局長許彥增就此談到《河北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飲小攤點管理條例》的制定過程。許彥增介紹,食品“三小”遍佈城鄉、體大量多,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息息相關。河北省在全國較早探索出臺食品“三小”地方性法規和相關配套措施。去年7月1日條例正式實施,截至今年6月,河北省共完成食品“三小”登記備案26萬餘戶。食品“三小”有法規管、有部門管、有人管,生産經營行為得到有效規範,群眾滿意度大幅提升。
“實踐發展永無止境,立法必須與時俱進。”去年9月,《河北省農村扶貧開發條例》頒布實施,併入選河北省2016年度十大法治成果。省扶貧辦黨組副書記、副主任郭若定説,在脫貧攻堅啃硬骨頭的關鍵時期,出臺這部條例意義十分重大,填補了河北省農村扶貧開發立法的空白。條例緊緊圍繞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退等核心問題,明確權利義務,規範工作程式,厘清法律責任,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落到實處提供了法治保障。
“依法辦事,難題不難。通過建立完善相關制度,為解決矛盾糾紛提供了法治渠道。”邯鄲市司法局副局長張志軍介紹,為有效化解醫療領域糾紛,該市出臺了《醫患糾紛處置調解工作細則》,以衛生行政部門以及醫療機構為責任主體建立源頭預防機制,以各級公安機關為責任主體建立教育打擊機制,以司法行政部門為責任主體建立醫患糾紛第三方調解機制,從源頭防控、教育打擊、調處化解三方面入手,避免了醫療糾紛漫天要價,基本杜絕了“醫鬧”現象。
“立法是基層依法治理的基礎和前提。”豐寧滿族自治縣人大常委會研究室主任李永進説,多年來,該縣結合當地實際積極開展民族立法工作,截至目前已制定了水土保持條例等七個單行條例。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制定實施,對於保證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在民族自治縣的貫徹實施,保障和促進該縣經濟社會全面進步,促進民族團結,保持社會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