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綠”贏得世界掌聲

2017-12-19 14:44:45  來源:河北新聞網  責編:董健雄

  “中國綠”贏得世界掌聲

  ——在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榮獲聯合國“地球衛士獎”頒獎現場

  進入12月,同樣是海拔約1500米的高原上,塞罕壩和內羅畢卻大不相同:內羅畢花團錦簇、陽光明媚,被譽為“陽光下的綠城”。塞罕壩則風雪交加、氣候嚴寒,被冰雪所覆蓋。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001

  內羅畢當地時間12月5日,聯合國副秘書長兼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埃裏克·索爾海姆(右一)等聯合國官員為塞罕壩林場建設者代表頒獎。記者 龐超 攝

  然而,讓兩地相連的卻是另一種力量——追求人類共同的生態文明。內羅畢當地時間12月5日夜,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向河北塞罕壩林場建設者頒發聯合國環保最高榮譽——“地球衛士獎”。

  此時此刻,塞罕壩林場建設者55年三代人書寫的綠色傳奇,贏得了世界讚譽。此時此刻,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國經驗,讓世界得到更多啟迪。

  塞罕壩建設者贏得世界喝彩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002

  內羅畢當地時間12月5日夜的“地球衛士獎”頒獎儀式結束後,獲獎者拍攝“全家福”。記者 龐超 攝

  當地時間12月5日夜的“地球衛士獎”頒獎現場,記者觀察到這樣一個細節——在全部獲獎人員拍攝“全家福”的時候,聯合國副秘書長兼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埃裏克·索爾海姆與河北塞罕壩林場建設者代表、退休職工陳彥嫻長久交談,他深深彎著腰、久久地握著這位退休的中國林業女職工的手,是他與所有獲獎者中交流互動時間最長的一位。

  這個舉動,印證了索爾海姆在塞罕壩林場建設者獲得“地球衛士獎”時的頒獎評價——深受激勵、甚是感謝。

  12月5日,在內羅畢,在第三屆世界環境大會上,默默無聞的塞罕壩,一夜之間變成最耀眼的“明星”。“世界對塞罕壩的關注,超出了我的想像。”塞罕壩林場建設者代表,總場黨委書記、場長劉海瑩説,獲得“地球衛士獎”的當晚,很多自己並不認識的外國人主動走到他身邊祝賀,有的人還跟他探討起在荒山沙地種樹的方法。

  來自哥斯達黎加國際森林協會的工作人員佩雷拉·馬凱斯説,在南美洲一些地方,有人為增加森林砍伐量,企圖修改伐木法規,這種只求一時之利的短視想法,與今天聽到的塞罕壩故事恰恰相反。“當有些人在拼命砍樹的時候,塞罕壩人卻用55年的堅守拼命種樹、修復已經破壞的生態環境,這種做法令人敬佩,我希望大家都能成為塞罕壩林場建設者那樣的人,加入到保護森林的行列。”佩雷拉·馬凱斯説。

  來自貝寧的何迪,是中國一家新能源企業晶科太陽能在非洲的市場負責人。曾經留學北京的他,主動找到講中文的中國記者聊天。何迪説,中國是他的第二故鄉,得知“家鄉人”塞罕壩林場建設者獲“地球衛士獎”,他特意讓河北日報記者轉達祝福。“塞罕壩林場三代人齊心努力,專心做好種樹一件事,最終建成了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人工林,他們簡直太棒了!”何迪説。

  中國經驗帶給世界啟迪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003

  內羅畢當地時間12月5日,塞罕壩林場建設者領獎,陳彥嫻代表林場建設者答謝。記者 龐超 攝

  在頒獎儀式上,陳彥嫻代表塞罕壩林場建設者致答謝辭時透露了一個心願——希望用這個獎來激勵塞罕壩人創造新的綠色奇跡,激勵更多的人行動起來,爭當地球衛士、環保英雄。

  在台下聽完塞罕壩的故事,肯尼亞健康社區聯盟負責人艾德姆·約翰華表示,他正在思考塞罕壩林場的經驗,能為他的家鄉帶來什麼?

  塞罕壩林場的造林實踐,讓他覺得有希望擺脫荒漠化的困擾。他説,肯尼亞有很多乾旱地區,如果中國造林經驗得以實施,就會給當地帶來更多糧食和水,再考慮發展風電、太陽能等綠色産業,當地的貧困狀況也會更快得到改善。“我正在讓女兒學中文,希望她不久後能到中國留學,把塞罕壩的好經驗帶回來,在非洲做成實實在在的項目。”艾德姆·約翰華説。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習近平總書記所説的這句話在中國早已家喻戶曉。劉海瑩認為,塞罕壩實踐就是證明了這句話、印證了這個道理。他想把這種綠色發展理念告訴更多的人,減少對資源産業的過分依賴,努力轉向保護生態與發展經濟協調統一。

  尼日利亞民間環保組織——“氣候星期三”負責人伊多烏説,塞罕壩經驗,可以喚醒環保意識,傳達綠色理念。尼日利亞在北部區域有大面積沙漠,多年來,當地人只知道土地沙化不宜種植農作物後,就舉家搬遷到更遠的地方,越搬越窮,很少有人想過該如何改變,未來種樹能讓環境變得更美、讓生活變得更好。正如索爾海姆接受採訪時的評價:塞罕壩林場的建設證明退化的環境是可以被修復的,而修復生態是項有意義的投資。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首席科學家劉健認為,塞罕壩林場創造的生態文明建設奇跡,為人類治理荒漠化、改善生存環境提供了中國方案,是可複製、可推廣的。(河北日報特派全媒體記者龐超)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