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塞罕壩精神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2017-12-19 14:45:42  來源:河北新聞網  責編:董健雄

  55年艱苦創業,終把荒原變林海。習近平總書記對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感人事跡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塞罕壩林場的建設者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鑄就了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他們的事跡感人至深,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生動範例。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思想深刻、內涵豐富,是對塞罕壩人半個多世紀以來艱苦奮鬥歷程的高度肯定,為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瞭努力方向。黨的十九大把“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對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作出了重要部署。全省林業系統幹部職工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切實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學習弘揚塞罕壩精神,以實實在在的行動,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作出應有貢獻。

  牢記職責使命,不忘初心、激情奉獻。塞罕壩人聽從黨的召喚,始終牢記修復生態、保護生態的歷史使命,幾十年如一日紮根基層,無怨無悔、矢志不渝,用心血和汗水在莽莽荒原築起萬頃林海,把對事業的追求書寫在青山綠水間,書寫到人民群眾心裏邊。“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幾代塞罕壩人堅持把個人理想與事業追求、個人選擇與國家需要、個人追求與人民利益緊密結合起來,用實際行動譜寫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時代樂章。今天,弘揚塞罕壩精神,就要把對黨忠誠作為“根”與“基”,不斷增強“四個意識”,以飽滿的熱情、過硬的作風、務實的行動踐行忠誠于黨的事業的政治品格。要學習塞罕壩人使命至上、甘於奉獻的崇高品質,始終牢記職責使命,愛崗敬業、踏實做事,夙興夜寐、激情工作,全身心投入到生態文明建設當中。

  直面艱難困苦,艱苦創業、攻堅克難。55年前,第一代塞罕壩人堅持“先治坡、後置窩,先生産、後生活”,啃窩頭、喝雪水、住馬架、睡窩棚、鑽地窨子,以苦為樂、以苦為榮,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勇往直前,為莽莽荒原播種綠色。進入新世紀以來,塞罕壩人開始二次創業,在機械設備上不去的陡峭坡地,堅持用肩扛、馬拉、驢馱的原始方式送苗造林,集中力量啃硬骨頭、打攻堅戰,區域內森林覆蓋率提高到80%。當前,全省林業建設正處在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我們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為引領,弘揚塞罕壩人艱苦創業的精神,只為成事想辦法、不為困難找理由,把各項工作不斷引向深入。要堅持突出重點、分類施策,加快太行山綠化、京津保生態過渡帶和張家口冬奧會綠化進程,大力推進張承地區三個規模化林場建設,紮實開展雄安新區及周邊造林綠化,精心組織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三北防護林建設、退耕還林等林業重點項目,力爭到2020年全省新增造林綠化面積2000萬畝。要進一步強化責任擔當,抓住用好重大機遇和有利條件,勇挑重擔,頑強拼搏,以必勝的信心、明確的思路、精準的舉措,全力以赴打贏林業生態建設攻堅戰。

  勇於開拓創新,為林業改革發展增添活力。塞罕壩人克服物資匱乏和技術支撐不足的困難,將林業科技知識與塞罕壩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強化科技攻關,闖出了以科技創新促進林場可持續發展的成功模式。從馬蹄坑會戰開創國內使用機械成功栽植針葉樹先河開始,塞罕壩人先後攻克了高寒地區引種、育苗、造林等一項項技術難關,多項科研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準,填補了世界同類研究空白。弘揚塞罕壩精神,就要深入學習塞罕壩人科學求實的嚴謹態度,勇於開拓創新的精神,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因地制宜,精準發力,進一步強化科技攻關和技術轉化,特別是加強困難立地造林、森林可持續經營、林木良種培育等核心關鍵技術攻關,大力提升科技對林業建設的支撐力。要學習塞罕壩人銳意進取永不懈怠的改革創新精神,認真落實《關於完善集體林權制度的實施意見》《關於加大改革創新力度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林業建設的意見》,加快推進國有林場改革,激發林業發展內生動力。全面實施林業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提高林業改革發展水準。

  堅持綠色發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55年來,塞罕壩人始終以改善生態、造福京津為己任,久久為功、持之以恒,一代接著一代幹,一張藍圖繪到底,用實際行動譜寫了綠色發展的華美樂章。與建場初期相比,塞罕壩林場森林覆蓋率提高了68.6個百分點,林木蓄積量增加了30倍。塞罕壩及周邊區域小氣候有效改善,無霜期增加了近15天,年降雨量增加了60多毫米。每年涵養水源1.4億立方米,相當於10個西湖的蓄水量。同時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恢復,野生動物達293種、植物達625種,形成了森林、草甸、濕地相結合的生態系統,為京津地區構築起一道堅實的綠色屏障,有效阻止了渾善達克沙地南侵。據測算,塞罕壩林場目前的森林資源總價值已達到202億元,每年帶動當地實現社會總收入超過6億元。綠水青山已經成為林場實現綠色發展、帶動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金山銀山。弘揚塞罕壩精神,就要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塞罕壩林場先進事蹟昭示我們,要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新格局,為永續發展奠定堅實根基。(河北省林業廳黨組書記、廳長 周金中)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