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科技

2018-01-18 14:20:52  來源:河北新聞網  責編:董健雄

  剖宮産孩子或更易肥胖

  美國《科學進展》雜誌近日發表的一項新研究表明,與自然分娩相比,剖宮産可能更易導致孩子肥胖,而這可能是腸道菌群惹的禍。

  為了解剖宮産對後代早期發育時體重增加的影響,紐約大學醫學院瑪麗亞⋅多明格斯-貝爾等人比較研究了34隻經剖宮産出生的小鼠和35隻自然分娩的小鼠,定期記錄它們的體重,並通過基因組學技術分析它們從出生到成年期腸道菌群的變化。

  結果顯示,剖宮産小鼠斷奶後15周的體重會比順産小鼠高33%,其中剖宮産雌性小鼠比順産雌性小鼠體重高出70%,表明體重增加過快問題在雌性身上更為明顯。

  相對應的是,剖宮産小鼠腸道菌群與順産小鼠有明顯不同,不過這種差異不分性別。順産小鼠的腸道菌群構成會隨著小鼠長大而正常成熟;但剖宮産小鼠的腸道菌群構成起初成熟過快,但後來會變得相對不成熟。

  瑪麗亞⋅多明格斯-貝爾説,這項研究首次表明瞭剖宮産與哺乳動物體重增加存在因果關係,也顯示在自然分娩過程中,母親會把可阻止孩子體重增加過快的菌群傳給後代。

  食草恐龍有時也“開葷”

  大型食草恐龍通常被認為嚴格“吃素”,但美國科學家最新發現,它們偶爾也會“開葷”,吃些螃蟹等甲殼類動物。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等機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英國《科學報告》雜誌上介紹説,他們研究了10塊來自美國西部猶他州的植食性恐龍糞便化石,結果卻發現,糞便中存在甲殼類動物遺骸。這些甲殼類動物至少有5釐米長,可能是螃蟹。

  研究人員分析,這些糞便應該屬於生活在距今7500萬年前、白堊紀晚期的鴨嘴恐龍。他們猜測,這些體長可達十余米的大塊頭突然食用甲殼類動物,可能是因為它們在繁殖期需要額外補充蛋白質。

  據介紹,這種行為與現存鳥類類似,一些鳥類會在繁殖季節想辦法補充蛋白質和鈣。科學界一直有觀點認為,鳥類起源於恐龍。

  瘧原蟲也有“致命弱點”

  瑞士一項新研究説,通過抑制瘧原蟲的兩種蛋白酶,有可能阻斷其在人體肝臟和血液中的傳播,從而幫助防治瘧疾。這一方法還有望用於治療與瘧疾傳播機制類似的弓形蟲病。

  瘧疾由瘧原蟲引起,通過受感染的蚊子叮咬傳播。瘧原蟲從蚊子的唾液傳入人類血液,並隨血液移動至肝臟,它對血液紅細胞和肝臟細胞的破壞會導致發熱、頭痛、嘔吐等症狀,嚴重時可引起死亡。

  瑞士伯爾尼大學和日內瓦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美國學術刊物《科學》新一期上報告説,瘧原蟲能否生存和傳播,一個關鍵是其進入和離開宿主細胞的能力。瘧原蟲在侵襲宿主紅細胞的過程中,會利用兩種特別的蛋白酶,例如其中一種蛋白酶能像“分子剪刀”一樣“切開”紅細胞的細胞膜,讓瘧原蟲能夠出入紅細胞。

  研究人員發現,一種抑製劑能同時阻止這兩種蛋白酶發揮作用,從而讓瘧原蟲出現“致命弱點”。過去一些瘧疾藥物常面臨抗藥性的問題,但瘧原蟲同時産生與這兩種蛋白酶相關的抗藥性的可能性極低,這有助研發更有效地抑制瘧原蟲傳播的藥物。(記者 吳韜)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