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的基層探索③
一二三産業在這裡深度融合
——走訪河北亞雄現代農業園區
圖為遊客在園區的休閒觀光區一邊聽講解一邊欣賞瓜果新品種。武殿森 攝
一提起農業園區,人們很自然地把它與一産掛鉤。然而,在位於張家口市萬全區的河北亞雄現代農業園區,這種觀念正在被改變。園區把産業鏈、價值鏈等現代産業組織方式引入農業,促進了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農産品競爭力大大提升。
那麼,這個園區是如何實現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的?
構建從初級産品到終端産品全産業鏈,提升農産品附加值
大白菜1.5元/公斤,保鮮速凍後4元/公斤;鮮辣椒4元/公斤,加工成鮮椒醬10元/瓶;籽粒玉米1.6元/公斤,變成真空包裝熟制鮮食後6元/個。
把初級農産品加工成餐桌上的終端産品,大幅提升了農産品價格,這樣的故事在河北亞雄現代農業園區經常上演著。
走進園區,在凈菜加工車間,工人們正把蔬菜分門別類裝入包裝盒。在深加工車間,保鮮、速凍等一道道工序有條不紊。
“我們在北京100多家社區建了超市,每天有300多噸蔬菜及深加工産品進京。”園區董事長武殿雄介紹,由於省去了中間環節,拉長了産業鏈條,園區種菜收入高出一般菜農40%。
圍繞高端蔬菜配送、大路菜保鮮速凍、鮮食玉米加工、鮮椒醬生産,園區構建起從蔬菜生産到加工銷售的全産業鏈條,初步形成了一産帶二産、二産拉三産,一二三産業有機融合、互為依託、共同發展的格局。
河北亞雄現代農業園區成立於2005年。園區成立之初,只進行鮮菜貿易,但卻時常遇到行情不好賠錢的情況。園區決策者意識到,要提高農産品附加值,必須按照消費導向進行農産品精深加工,發展農産品加工業。
園區開始上馬蔬菜保鮮、速凍、腌制、脫水等深加工項目,並逐漸打開市場,産品全部出口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地,年銷售收入達1000多萬美元。
園區開始依託一産,前拓、後延、左右聯,實現了一産為基、“接二聯三”的融合發展。目前,園區建起了100畝全自動蔬菜育苗智慧溫室,實現了種苗的工廠化生産;發展了標準化溫室種植基地,施肥、病蟲害防治等各個環節嚴格按照有機蔬菜標準進行生産;註冊了“壩上鮮”商標開展品牌銷售,並實現了從田間到餐桌的可追溯。育苗、種植、加工、銷售的全産業鏈經營模式逐漸形成。
完善了農業産業鏈條,為園區一二三産業互動拓展了更多空間。2017年,園區年加工能力突破5萬噸,年營業收入達1.5億元。
培育現代農業新業態,讓農業生産的每一個環節都成為“新賣點”
2月3日,星期六。儘管天氣寒冷,但北京市民萬德同仍帶著孩子驅車來到園區創辦的開心農場,在自己租賃的1畝地上,讓孩子體驗大棚菜種植過程,感受生活的樂趣。
為滿足城裏人的農事體驗,園區開闢了200多畝的開心農場,供市民租賃種植。
創辦開心農場,只是園區拓展農業服務功能、發展新興業態的一部分。在這個園區,記者還看到——
農業新技術、新品種展示區內,高智慧自動化溫室大棚裏,無土栽培、營養液育苗等先進育苗技術讓人目不暇接;盆栽菜、管道種菜方式讓人耳目一新;國內外60多種蔬菜新品種琳琅滿目,讓遊客大開眼界。
800畝果菜採摘園裏,瓜類、椒類、番茄類、葉菜類等40多個果蔬品種任遊客挑選採購。
休閒娛樂區裏,遊客除領略農耕文化外,還可以在農家別墅吃農家飯、觀田園景……
立足發展鄉村生態休閒觀光農業、創意農業,該園區把農業生産的每一個環節都作為景點來打造,將農耕文化、自然生態、休閒農業和諧地融為一體,讓農業生産成為“新賣點”,不僅助推了現代農業發展,還帶動了農業和旅遊業的融合,促進了農民增收。目前,該園區年接待遊客超過10萬人次,年旅遊收入超過1000多萬元。
建立園區與農民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分享二三産業帶來的收益
春節將至,萬全區高廟堡村村民劉丙雲拿到了2017年土地入股園區的4500元分紅。
“我的責任田相當於園區的第一生産車間,我不僅可以從生産、加工、流通各個環節獲得應有的收益,還能優先到園區打工,一年拿3萬元工資,再加上流轉土地費用,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劉丙雲高興地説。
劉丙雲有4畝責任田,他不僅把土地流轉給園區,還把土地折合成股份入股,成為園區的股東,從而把自己的利益與園區發展連在一起。
與劉丙雲土地入股不同,萬全區郭磊莊鎮水莊屯村農民李恩軍則用1萬元扶貧資金入股園區,2017年拿到了1200元的分紅。他還把責任田裏生産的辣椒,按訂單以高於市場價的價格賣給園區進行深加工。
探索“入股+訂單”合作模式,與農民建立良好的利益聯結機制,實現農民致富與企業發展雙贏,是園區的一大突破。
“入股+訂單”合作模式,即農民把責任田流轉併入股到園區,或貧困戶以財政扶貧資金入股到園區,與園區簽訂股份合作制項目合同,按期固定分紅。對於不願土地入股的農戶,園區推出訂單種植模式,統一提供生産資料和技術,由農戶自己種植。園區與農戶簽訂種植合同,實行訂單價收購,農戶可以多獲得高出市場價10%的收入。
園區與農民利益聯結、共同發展,不僅讓農戶更多地分享二三産業的收益,還帶動了周邊農民進行標準化生産、新技術應用,為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提供了強大的一産支撐。目前,該園區優質農産品訂單基地超過3萬畝,帶動2萬農戶年增收2600多萬元。(記者 趙紅梅)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