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新區推進民生項目落實落地

2018-02-23 10:57:42  來源:河北新聞網  責編:董健雄

  投資2800余萬元購置的100部新能源公交車輛成功交車,城鄉公交一體化全面啟動;總投資5200萬元的港城區高標準農貿市場正式投用,市場秩序和經營環境煥然一新;投資4100萬元修建了總長2.1公里的河港路,2018年新年伊始實施“重車繞城”行動,既有效解決了尾氣排放和道路揚塵問題,又保障了群眾的出行安全。

  渤海新區始終將民生作為頭等大事,不遺餘力解民憂惠民生,一件件惠民實事的落地,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加。正如滄州市委常委、渤海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張國棟所説:“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個執政理念的問題,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讓人民共享的根本宗旨永遠不能變。”

  為民生著想,首先要了解群眾所思、所憂、所盼。渤海新區每半年面向社會各界開展一次“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問效於民”大調研活動,以年初調查結果為依據,在各領域篩選年內需完成的民生事項向社會公開,落實情況接受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監督。2017年,渤海新區及港城區謀劃的92項民生實事目前任務落實率在85%以上。

  為確保年初確定的民生項目不折不扣地落實推進,渤海新區編制出重點項目建設“4個幹”手冊,明確涉及民生項目的建設內容、責任領導、責任單位以及推進時間節點,下發到各責任單位,建立跟蹤臺賬,滾動督辦,逐項銷號,直至完成。張國棟倡導建立“晨掃描、夜巡查”機制,深入一線,對民生項目嚴格督導,第一時間破解難題。為檢驗民生項目建設成果,渤海新區不定期邀請企業家、離退休老幹部、“兩代表一委員”組織開展民生實事觀摩活動,看進度,聽意見,抓整改,真正做到“幹得好不好,群眾説了算”。

  渤海新區每月對“一市四區”重點民生工作完成情況評分排隊,每季度召開一次點評問責大會,對重點工作完成情況進行總結,對未按時間節點完成的進行嚴肅問責。開展了“月評窗口單位、季評職能部門”為主要內容的“雙評機制”,監督“倒置”,集中“亮牌”,指出了問題,問出了壓力與擔當意識,也評出了“接受任務不講條件,完成任務拒絕理由”的幹勁,確保了民生項目按期推進。

  渤海新區對民生問題進行精準分類,加大解決力度,真正讓惠民實策落地生根。積極採取有效措施確保房地産市場管理不失控,房價不虛高。嚴格依法監管,充分發揮調控及監管作用。“開發企業必須實行買賣合同網上簽約和合同備案,必須保證房源和價格公開透明!”政府的聲音擲地有聲。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更加確保了房地産市場健康穩定發展。在事關近萬名群眾福祉的港城區4村棚戶區改造中,渤海新區以購買方式安置,在港城區最好的位置建設60萬平方米商品房,保障2974戶村民優先選用。為確保最大限度體現讓利於民,採取限地價、限房價形式,以“限房價、競地價”的形式拍得4個地塊共計472畝用於棚改房建設。目前,港城區4個村的棚改進展順利。

  加大城鄉環境整治力度,做大做強做美渤海新區——大力實施綠化提升工程,高標準啟動“三河”生態整治工程,加快“三網合一”進程,構建起“一主、兩副、多點”的城市發展格局。深入開展“綠化渤海新區大地”行動,截至目前,累計投資8.6億元,新增綠化面積265萬平方米,新增造林面積3663萬平方米。在大氣污染整治攻堅行動中,渤海新區持續開展取締非法堆場、關停不達標排放企業等多個專項治理。2017年,渤海新區二級以上達標天數222天,比前年增加41天,其中一級優天氣44天,連續位列滄州市19個縣(市、區)第一。

  著眼創造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環境,開展城市環境綜合治理,港城區工貿街、國富商城是港城區的商貿集散地,過去是城市環境臟亂差的典型。渤海新區組織專門力量進行集中拆違、立面改造,並對部分破舊商鋪進行了高標準集中改建。同時,投資1500萬元完成渤海廣場改造;投資1700萬元完成13個街頭遊園改造,新建承運園、錦鯤園、陽光大廈遊園等4個區域性公園;投資1600萬元完成了駁鹽溝河道清淤及護坡綜合整治,實現了“300米見綠,500米見園”。推進“廁所革命”,建設11座“星級”公廁,烘乾機、防滑墊、芳香球等物品一應俱全,每天都有專人進行保潔、設施維護。累計投入7820萬元建起一幼、二幼兩所高水準幼兒園。總投資5000萬元的三幼啟動建設,計劃年內投用。投資1200萬元修建了穿越朔黃鐵路橋的跨朔黃鐵路橋交通輔道工程,大大減少了以往頻發的交通事故,改善了城區交通狀況。地下管網建設被稱為“城市的良心”,渤海新區投資2000萬元,在滄州市率先完成了總長7120延米的雨污分流工程,改變了夏季雨季排水不暢、冬季主幹路沿線井蓋異味溢出等情況。該區投資7500萬元,謀劃了佔地25畝、總建築面積14479平方米的老年服務中心,滿足當地群眾養老需求。(王曉樂 李靜 許丹丹)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