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熊孩子” 88.5%受訪者反對家長辯解“他還是個孩子”

2018-05-10 10:45:07  來源:中青在線  責編:董健雄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IMG00ffbca56bc64759031559717177045

漫畫:徐駿

  在餐廳大吵大鬧、在墻面上胡亂塗鴉、待人刁鑽沒禮貌……“熊孩子”不光把家裏攪得翻天覆地,還往往在公共場合影響他人。為什麼會出現“熊孩子”?面對“熊孩子”該怎麼辦?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9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2.4%的受訪者感覺現在“熊孩子”多,89.4%的受訪者指出“熊孩子”的出現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69.5%的受訪者歸因于父母沒原則的寬縱和溺愛。當“熊孩子”犯錯時,88.5%的受訪者反對家長説“他還是個孩子”,83.3%的受訪者強調對孩子的不當言行要在第一時間給予糾正。

  受訪者中,已婚有孩子的佔71.9%,已婚沒孩子的佔16.9%,未婚的佔11.3%。年齡上,00後佔1.4%,90後佔26.7%,80後佔53.0%,70後佔13.84%,60後佔4.6%。

  82.4%受訪者感覺現在“熊孩子”多

  藍巧巧(化名)是浙江省某英語教育培訓機構的老師,培訓對象主要是七八歲的學生。她坦言,班上的“熊孩子”挺多,“平時上課冷不丁打斷老師講話,舉手發言總説一些無厘頭的東西,在教室裏亂跑,完全無視課堂紀律,任何獎懲辦法對他們都沒用”。

  “孩子適當淘氣一下是可愛的,但過於任性就會損害他人利益,給他人造成困擾。”北京某高校大學生遲浩然(化名)對記者説,有一次一個親戚帶五六歲的小孩到他家做客,小孩硬要拿他的手機玩,結果不小心掉到了地上,把螢幕摔得粉碎,還拒不道歉。“當時我氣得牙癢癢,但考慮對方是親戚,孩子又很小,沒法跟他計較”。

  調查顯示,82.4%的受訪者感覺現在“熊孩子”多,其中25.4%的受訪者直言非常多。據受訪者觀察,“熊孩子”中,小學低年級的最多(45.6%),其次是幼兒時期(28.5%),然後是小學高年級(12.4%)。

  張玲(化名)是杭州第十四中學的教師,有一個8歲的兒子。張玲回憶説,她的兒子一年級時,班上有個總喜歡用“拳頭”解決問題的“熊孩子”。“有一次我孩子和他起爭執被打,在事件的處理過程中我發現這個‘熊孩子’有一個不講理的爸爸。”張玲説,那個爸爸第二天來學校接孩子時,見到她的兒子就想打,“旁邊一個女老師跑過去護住了我兒子,對方錯將老師當成我,想一塊打。我現在想起來還覺得後怕”。

  在張玲看來,“熊孩子”大都集中在幼兒園階段到小學三四年級。“我個人認為‘熊孩子’的數量現在可能處於一個高峰。80後、90後曾被認為是小公主、小少爺比較多的一代,現在他們開始為人父母,可能也會延續自己父母寵溺孩子的做法。”張玲直言,“熊孩子”後面通常都有“熊家長”,“愛孩子沒錯,但以孩子為中心,甚至強迫周圍人也以自己孩子為中心,這一定是錯誤的”。

  遲浩然對記者説,現在總強調不要扼殺孩子的天性,卻忽略了這應該建立在尊重他人的基礎上。

  調查顯示,出現“熊孩子”,89.4%的受訪者認為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具體來説,69.5%的受訪者歸因于父母無原則的寬縱和溺愛,56.1%的受訪者指出有的家長對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小錯不當回事,55.3%的受訪者認為原因在於孩子的錯誤言行沒得到及時糾正,54.8%的受訪者指出老人溺愛孩子,時刻維護,26.6%的受訪者認為大人的盲目表揚也是原因之一。10.9%的受訪者認為孩子淘氣是正常的現象。

  來自河北唐山的張然向記者講述,有一次她坐大巴車外出旅行,半夜1點鐘,車裏一個七八歲的孩子突然任性地大聲哭鬧,而他的家長只是柔聲地對孩子説“別哭了”,而不告訴孩子他影響了其他人休息,沒有一點威嚴。“被吵醒的乘客向家長提意見,家長還理直氣壯地回應‘他還是個孩子’,結果孩子越哭越兇”。

  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教授李立國認為,“熊孩子”現象值得重視,這反映出一些家長過分寵愛孩子,教育孩子時缺乏原則與底線,同時也反映出社會上講究私德但不重視公德的現象。

  60.9%受訪者認為家長應隨時隨地指正孩子錯誤言行

  當孩子犯錯時,很多家長總是説“他(她)還是個孩子”,輕易給予原諒。調查中,88.5%的受訪者反對這種做法,認為會存在隱患。83.3%的受訪者贊同對孩子的不當言行在第一時間給予糾正。

  張玲認為,孩子的壞行為如果沒在第一次出現時就被制止,孩子就不會認為是不對的,下次必定還犯,壞習慣會越來越強化。她還指出,幼兒園到小學三四年級年齡段的孩子最喜歡模倣別人,可能會學身邊“熊孩子”的做法,被帶壞。

  張玲認為,準父母應該接受家庭教育方面的考試和培訓。“這樣做不是為了讓他們懂多少複雜的理論,而是要讓他們懂得作為父母的基本準則。父母自己首先得有正確的三觀,因為他們的心態和觀念直接影響到孩子”。

  遲浩然認為,“熊孩子”越來越多,會影響社會對孩子的整體印象。“熊孩子”身邊的乖孩子還可能對其産生畏懼心理。“熊孩子”長大了,很可能也不懂得對自己做的事負責、很難有正確的是非觀。為此,他建議家長從小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如果做錯了事,應該有一定的懲罰,讓他們看到事情的後果,向受到困擾的人道歉。“當然,教育過程中還是應該耐心一些,畢竟是孩子,操之過急可能會起到反效果”。

  藍巧巧説,她經常看到一些家長錯誤的教育方式,“比如當著很多人、包括同齡人的面批評孩子,這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心。家長應該多用鼓勵式教育,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並且設立比較固定的獎懲機制來規範孩子行為”。在學校方面,藍巧巧認為,校方應多關注和引導“熊孩子”,“每個人都有長處,‘熊孩子’的優點如果得到肯定,他可能就會覺得自己不是被討厭的,逆反心理減輕,慢慢向好的方向改變”。

  家長該如何教育孩子?調查顯示,60.9%的受訪者認為應該隨時隨地指正孩子的錯誤言行,60.3%的受訪者建議客觀冷靜地講道理教導孩子,55.6%的受訪者認為孩子犯錯就要説,不能縱容,38.1%的受訪者認為應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進行教育,34.4%的受訪者提醒家長注重言傳身教,以身作則,32.5%的受訪者認為孩子出現嚴重錯誤時,該打就要打。

  李立國指出,“熊孩子”的第一責任主體是家長,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有責任和義務去規範孩子的行為。“淘氣是孩子的天性,但解放天性的前提應該是不打擾他人。很多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犯罪的共通點都是,小時候沒有人對其危害公德的行為進行制止,從而導致他們慢慢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李立國認為,孩子既是一個自然人,也是一個社會人,家長從小就需要在社會公德方面給他們引導和教育,學校、家庭和社會應該形成教育孩子的合力。(作者:杜園春 陸安娜)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