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方面舉措推進空氣品質持續提升

2018-05-15 09:54:56  來源:河北日報  責編:董健雄

  日前,國家生態環境部發佈2018年1至3月全國74個監測城市空氣品質狀況報告,一季度張家口市空氣品質在全國74個監測城市中排名第十位。數據顯示:今年1至3月,該市空氣品質累計達標天數77天,空氣品質綜合指數為4.12,PM2.5平均濃度值為33微克/立方米。

  空氣品質的持續改善,得益於張家口市持之以恒開展各項大氣污染治理工作。今年以來,該市瞄準2022年冬奧會空氣品質改善目標,科學施策、統籌推進、精準治污,紮實推進各項治理措施高效落地,全市空氣品質持續提升。

  今年張家口市制定的空氣品質目標是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3%以上,PM2.5年均濃度降至30微克/立方米左右,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年均濃度比2017年繼續穩步下降;圓滿完成省下達的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減排任務;地表水考核斷面優良比例保持在87.5%以上,水質達標率為100%,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100%達標,地下水達Ⅲ類水質標準;加強全市土壤污染防治和土壤環境風險管控,解決一批影響耕地土壤安全的涉重金屬企業突出污染問題。

  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今年,張家口市大氣辦制定了《張家口市2018年空氣品質提升實施方案》,主要包含6個方面的舉措:

  ——削減燃煤污染。大力推進清潔供暖和燃煤鍋爐淘汰治理,完成700萬平方米以上電代煤供暖工程,全市基本淘汰35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

  ——深入治理工業污染。繼續分類整治“散亂污”企業,10月底前完成“散亂污”企業清零目標;對符合要求的重點工業固定排放源安裝VOCs在線監控設備或超標報警裝置,實現全自動在線監控;加快重點企業退城搬遷,年內完成斯必克公司等5家企業的搬遷、改造或關停。

  ——加快治理交通運輸領域污染。建設貨運車輛繞城通道,提升鐵路貨運能力和運輸比例;強化機動車尾氣治理,推廣新能源車應用。

  ——強化揚塵和面源污染綜合防治。深入開展建築施工、道路、工業企業料場堆場、露天礦山和城鄉裸露地面揚塵治理;加強餐飲油煙排放管理,嚴格管控秸稈和垃圾焚燒;大力推進植樹造林,年內全市完成造林綠化600萬畝,綠化率達到50%。

  ——完善監測監控體系建設。6月底前,全市19個縣區209個鄉鎮建成兩參數(PM2.5、SO2)空氣品質監測站並投入運行;8月底前,全市13個省級以上經濟開發區,建成國標六參數空氣品質自動監測站並投入運行。

  ——精準應對重污染天氣。加快空氣品質預報預警平臺建設,提升重污染天氣研判能力,繼續實施秋冬季工業企業錯峰生産,並抓好大宗物料錯峰運輸。

  持續開展凈水行動。制定推進水污染綜合治理意見,開展河道綜合整治工作,規範入河排污口,對入河污染物進行總量控制。完成鄉鎮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劃定。工業企業全面實現達標排放,對於不能入網直排外環境或直接排河的工業企業進行重點監控。加強對16個省級以上工業園區內企業廢水預處理設施和園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監管。

  全面實施凈土行動。編制實施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規劃,嚴控新增土壤污染,建立完善的土壤污染防治考核機制,強化污染源監管和建設用地土壤調查評估,加快推進土壤污染狀況詳查、農用地分類管理和農業清潔生産,加強重金屬污染防治,有序開展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建立污染地塊名錄及其開發利用負面清單,建立醫療廢物處置長效機制,切實保障土壤環境安全。

  持續加大環保督察執法力度。今年第一季度,該市對2017年動態數據庫進行了認真的篩查和更新,並建立了新的數據庫。下發了《關於開展“散亂污”企業進行再排查、再清理、再整治的通知》,要求各縣區從各行政村開始,由下至上開展“散亂污”企業再排查行動。

  截至目前,全市共排查1229家企業,其中列入關停取締228家,提升改造996家,整合搬遷5家。從5月開始,該市大氣辦組織對各縣區工作落實情況進行督導檢查,並將檢查結果通報全市;組織開展“解剖式”環境執法檢查。從第二季度開始每季度組織開展一次,主要針對水、大氣、礦山、飲用水源地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整合執法力量採取異地交叉執法的方式,從其他縣區抽調執法人員,集中力量查處區域性環境違法問題。積極參加各類專項執法行動,有力打擊和嚴厲查處各類環境違法行為。(記者 高振發、劉雅靜)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