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企業原因造成土地閒置 連續兩年未動工將依法收回

2018-07-19 14:47:27  來源:燕趙都市報  責編:董健雄

  河北省政府辦公廳發佈《關於提升土地利用品質效益的指導意見》提出,以2035年為目標年,科學編制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到2020年底,完成全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要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節約用地制度,到2020年,全省建設用地總規模控制在3372萬畝以內,耕地保有量不少於9080萬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少於7725萬畝。

  嚴格控制城市開發邊界

  根據該意見,城鄉建設、區域發展、産業佈局、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等相關規劃涉及土地利用的內容,應當符合節約集約用地要求,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銜接。

  要健全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制度,嚴格控制城市開發邊界,控制建設用地總量。各市要遏制土地過度開發和建設用地低效利用。推進人口向城鎮集中、居住向社區集中、産業向園區集中,實現土地資源高效配置和節約集約利用。

  按照國家統一部署,以2035年為目標年,科學編制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到2018年,張家口、秦皇島市和雄安新區以及張家口市崇禮區、懷來縣,秦皇島市盧龍縣等地完成規劃試點工作,形成可推廣的經驗;到2020年底,完成全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

  嚴格限制低密度大戶型住宅項目用地

  意見提出,要釋放存量建設用地利用空間,“十三五”期間,單位國內生産總值建設用地使用面積下降20%。到2020年,開發區平均投資強度達到250萬元/畝以上,畝均稅收達到15萬元/年以上。

  各市、縣政府要建立項目準入審查機制,堅持以投資産出效益核定用地規模,對達不到控制標準的新建項目,相應核減建設用地面積。大力推進開發區建設高標準廠房,促進工業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節約集約用地,聚集發展。

  嚴格落實國家區域政策、産業政策和供地政策,優先保障社會民生産業、重點行業、關鍵領域、重點建設項目和基礎設施項目用地。嚴禁向高污染、高耗能、産能過剩項目供地。

  建立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同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鉤制度,統籌保障用地計劃,到2020年底,全省600萬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落戶城鎮。嚴格限制低密度大戶型住宅項目用地,住宅用地容積率指標不得低於1以下。

  企業原因造成土地閒置兩年未動工的依法收回

  意見要求,堅持綜合施治,有序消化批而未供土地。各市、縣政府要全面清理2011年至2017年批而未供土地,建立工作臺賬,加快徵地拆遷、土地前期開發、項目審批等工作,為項目供地和建設創造條件。要堅決杜絕新增建設用地閒置。

  實行供地率與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分配、建設用地審批掛鉤,對供地率低的市、縣,除省重點項目和公共基礎設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重大民生項目外,暫停安排該地區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暫停建設用地審批。

  同時,要有效處置供而未用土地。對已超過合同約定的開工時間未開工、尚未構成閒置土地的,追繳違約金,責令其限期開工。對企業原因造成土地閒置滿一年未動工的,足額徵繳閒置費,連續兩年未動工的,堅決依法收回。對政府及部門原因造成土地閒置的,相關責任部門要積極配合國土資源部門,聯合處置,有效提高建設用地實際使用率。

  實行閒置土地與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分配掛鉤,2018年底閒置土地超過5000畝的市,按10%比例扣減下年度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嚴控新增閒置土地數量。嚴格“凈地”出讓制度,加強新增閒置土地源頭防控。

  鼓勵閒置劃撥土地上的廠房“轉型”

  意見還提出,要推進城鄉存量低效用地挖潛利用。各市、縣政府要深入開展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完善激勵機制,鼓勵土地權利人自主改造開發,鼓勵社會資本積極進入,探索形成多樣化低效用地開發模式,促進城鎮更新改造和産業轉型升級。

  經依法批准後,鼓勵閒置劃撥土地上的工業廠房、倉庫等用於養老、流通、服務、旅遊、文化創意等行業發展,在一定時間內可繼續以劃撥方式使用土地,暫不變更土地使用性質。要探索存量建設用地盤活模式;積極推進“空心村”綜合治理。

  堅持立體利用,拓展建設用地空間。鼓勵建設項目整體設計,分層佈局,實現地上地下空間一體開發利用。建設用地使用權在地上、地下分層設立的,其取得方式和使用年期參照在地表設立的建設用地使用權的相關規定確定。

  以出讓方式提供地下空間土地使用權的,按分層利用、區別用途原則,根據所在地塊對應用途的基準地價(或同一主體地上建築樓面地價)一定比例,確定土地出讓金或出讓底價,具體標準由市、縣政府制定。原依法取得的工業用地改造開發後提高廠房容積率且不改變用途的,可不再增繳土地價款。(記者 劉嵐)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