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探索“基本醫保”到追求“全民健康”
——河北省深化醫改紀事
製圖/展茂光
全民健康,事關全面小康。
改革開放40年,解決群眾看病問題,一直是我省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著力點。
從基本醫保到大病保險,讓“小病拖、大病扛”的現象基本消除;從以藥補醫到醫藥分開,讓公立醫院開始回歸公益;從“醫聯體”到“家庭醫生”,讓群眾看病就醫更加便捷……
不觸碰難點,不叫改革;不擊中痛點,難見效果。深化醫改,正在努力讓全省城鄉群眾走上“病有所醫”的健康之路。
擴量提質,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醫療保障體系
近日,記者見到省醫療保險事業管理局副局長陳利群時,他正在研究分析今年上半年我省城鄉居民醫保的相關數據。
5873.7萬城鄉居民參加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5%以上;1月至6月,2826萬人次門診或住院看病,享受醫療保障達185億余元……這些數據的取得,在一直與醫療衛生打交道的陳利群看來,頗為不易。
1989年,陳利群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承德縣一家鄉鎮衛生院工作。在與農村患者接觸的那段日子裏,他切身體會到了農民看病的艱難。
“那時很多群眾有了病看不起,‘小病拖、大病扛’現象非常普遍。”陳利群説,當時社會上流傳著“救護車一響,一年豬白養”“住一次院,一年白幹”的順口溜。
改革,就是要從老百姓反映強烈的問題入手。2003年,我省在曲周、遷安、棗強開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
“當時,農民一年只要交10元錢,看病費用就能按比例報銷。”時任承德縣衛生局局長的陳利群介紹,那時新農合工作由衛生部門負責,所以他對這項政策格外關注,“我們縣也積極爭取,2005年被確定為省裏第三批試點縣。”
2007年,陳利群調至省衛生廳,從事新農合相關工作。“當時,建立完善新農合製度,連續三年被省委、省政府列入十項民心工程。”陳利群説,新農合政策涉及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每項政策的出臺,他們都要經過多次調研、研討。“我們每月、每季度、每年都要製作新農合數據報表,每個報表下來,數據量就達上萬個。有一次,省裏臨時決定第二天要研討一項新農合新政策,為了提供準確參考,我們晚上挨個給各市打電話核實數據,一直忙到深夜。”
2008年,新農合製度在我省全面推行,4668萬農民參加新農合,參合率為86.29%。“有了醫保做保障,老百姓得了病不再‘等拖扛’。”陳利群説,僅2008年一年,全省就有1700多萬人次得到合作醫療補償,補償資金達到了37億元。
醫療保障,不能漏掉一個人。2008年,我省又全面啟動城鎮居民醫保,填補了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施後出現的“空白地帶”。
2016年11月,陳利群的工作有了新變化。他和從事新農合工作的同事一起被整合到省醫保局。
“隨著改革的深入,兩种醫保制度城鄉分割的弊端逐步顯現。為取消城鄉居民醫保差別,2016年,我省將新農合與城鎮居民醫保合併,建立了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制度,農民與城鎮居民享受同樣的醫保待遇。”陳利群笑著説,他的調離也佐證著,我省覆蓋城鄉居民的醫療保障體系初步形成。
“蛋糕”大了,保障更強。陳利群介紹,參保城鄉居民可報銷藥品從1346種左右擴大到2623種,也增加了一批定點醫院和定點藥店。
此外,我省在推進城鄉居民醫保的過程中,還針對“一場大病,一家返貧”現象,全面實施了大病保險制度,不斷建立完善提高對重大疾病的醫療保障水準。目前,大病保險已全面普及。
從2016年起,我省每年投入財政資金20億元,對全省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行了“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醫療保障救助,有效解決了患大病群眾醫療費用過高、負擔過重的難題。
回歸公益,公立醫院全面取消藥品加成
7月26日10時許,館陶縣北郭莊村村民師妍來到縣醫院結算窗口前,給1歲多的孩子辦出院手續。10天前,她的孩子被開水燙傷,到皮膚科住院治療。
藥費816元、手術費500元……看著出院結賬明細清單,師妍告訴記者:“平均一天的藥費還不到100塊錢。”
“你們要問我變化是咋來的,這得益於取消藥品加成政策的實施。”館陶縣醫院院長王磊介紹説,2012年以前,館陶縣醫院和全省其他公立醫院一樣,一直採用“以藥補醫”政策。
“政府為彌補對公立醫院投入不足等問題,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允許公立醫院在藥品進價基礎上加價銷售。”王磊説,“以藥補醫”政策在當時確實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後來逐步演化成一種逐利機制,多開藥、開貴藥的“大處方”加重了群眾看病的負擔。
2010年底,王磊從館陶縣衛生局調到縣醫院任院長。“當時,醫院的藥佔比達到55%。也就是説,老百姓住院,藥費佔了一大半。”王磊回憶説,從那時起,他就想改變這種不正常的現象。
沒想到,機會很快就來了。2012年,館陶縣醫院被列為我省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醫院。“儘管我們之前在降低藥佔比方面已經採取了一些措施,但當醫院真被確定為試點時,還是有相當一部分醫護人員有畏難情緒。”王磊説。
開弓沒有回頭箭。圍繞取消藥品加成這個核心,王磊在醫院開展了一場大討論——“如果靠藥品能看好病,要醫生幹什麼,要醫院幹什麼?”在此基礎上,他們每週至少召開一次治療效果分享會,由各科室提供實際病例,就用藥多少的治療效果進行對比分享。
2013年7月1日,館陶縣醫院取消所有藥品加成,正式拉開了醫院綜合改革的帷幕。
“取消藥品加成涉及各方利益的重新調整,事關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改革,是最難啃的一塊硬骨頭。”王磊坦言,每次醫院召開醫改會議,都能聽到各種抱怨。而且,一些骨幹醫生擔心收入受影響,辭職“另攀高枝”。
既要控費,更需發展。如何保證改革後醫護人員的待遇不下降,成了擺在醫院面前的一道難題。
“僅取消藥品加成,醫院一年就損失幾百萬。”王磊説,在確保老百姓基本醫療費用總體不增加的前提下,他們按照醫改方案,實施了補償機制改革、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分配製度改革、支付制度改革等一系列配套改革,保護和提高醫護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從2013年起,我省在總結館陶縣醫院等11個縣級醫院改革試點經驗的基礎上,逐步推行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
老百姓滿意是衡量改革成效的唯一標準。王磊告訴記者,實行綜合改革以來,館陶縣醫院門診病人平均醫藥費用、住院病人人均費用增幅、藥佔比等大幅下降,公立醫院公益性日趨明顯。
由縣級到市級、省級,以取消藥品加成為突破口的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在全省逐漸形成共識。
2017年8月26日零時,石家莊、承德、秦皇島、廊坊和保定5個設區市所有城市公立醫院,同時啟動藥品零差率銷售,全部取消藥品加成(中藥飲片除外)。至此,我省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實現全覆蓋。
“取消藥品加成後,我省公立醫院藥品價格平均降低12.7%,大型醫用設備檢查和檢驗類項目價格平均降低10%。”省醫改辦主任李殿軍介紹,2017年,城市公立醫院藥佔比為38.72%,與2016年相比下降了5.4個百分點。
資源下沉,構建合理就醫新格局
站在衛生院門診大廳,看著進出的病人和忙碌的醫生,巨鹿縣張王疃鄉衛生院院長喬麗平感慨萬千:以前,鄉鎮衛生院破破爛爛,也沒有幾件像樣的醫療設備。別説病人來看病了,就是醫生也沒人願意留下來,技術水準高一點的幾乎都另謀出路了。
喬麗平介紹,改革開放初期,由於醫療資金、資源涌向大城市和大醫院,城鄉醫療衛生資源配置不均衡、不合理的問題日益突出。很多像他們這樣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漸漸失去了吸引力,而三甲醫院卻人滿為患,這也進一步加劇了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沒有改革,就不可能有群眾家門口看病的便捷。
“2009年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啟動後,我們縣將更多的財力、物力投向基層,把更多的人才、技術引向基層。”巨鹿縣衛生計生局副局長張敬旗介紹,他們先後投入2300萬元用於鄉鎮衛生院建設,併為其配備了價值2800萬元的醫療設備。
硬體建設上去了,“軟體”不能“軟”。巨鹿縣通過開展雙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衛生工程,制定城市醫生晉陞職稱前到農村醫療衛生機構服務制度,組織城鄉醫療機構建立對口支援和協作關係等措施,全力提升基層服務能力。
縣級醫院是新一輪醫改的主戰場,也是推進分級診療、構建就醫新格局的重要一環。2016年,巨鹿縣在全省率先推行“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分級診療模式,探索建設了縣域醫共體。
“縣域醫共體以縣醫院為核心,打破區域壁壘,聯合所有鄉鎮衛生院,實行設備、人才、管理、資源、政策共享。”張敬旗介紹,群眾不用來縣醫院,就能享受到專家服務,這也進一步激發了基層醫療機構的活力。
“從往外走到培養人才留下來,再到大醫院專家沉下來,我們衛生院的好醫生越來越多。”喬麗平指著門診大廳墻上的出診醫生安排表説,這裡面既有他們自己的醫生,也有縣醫院的專家。
改革到底給鄉鎮衛生院帶來了哪些變化?喬麗平提供的一組數據很能説明問題:與兩年前相比,她所在的鄉衛生院床位使用率從不到10%提高到98%,業務量提高了112%。
“推進優質資源下沉,實行分級診療制度,是我省新一輪醫改的基本路徑。”省衛生計生委主任梁佔凱介紹,我省在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啟動伊始,就將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列為五項改革重點工作之一,全面部署,強力推進。目前,全省每個縣(市)都建有一所二級甲等縣級醫院,每個鄉鎮都建有一所政府辦衛生院,每個村都建有一所標準化衛生室。
為讓群眾在家門口看上京津專家,我省還借力京津冀協同發展,積極推進與京津醫療合作。
梁佔凱介紹,從2014年至今,我省已有300余家二級以上醫療機構與京津大醫院建立了聯繫,合作項目達400余個;京津冀互認臨床檢驗項目達33項,醫療機構達296家。醫用耗材聯合採購實行分類分批採購,首批共選定了六大類醫用耗材涉及179家企業的32202條産品。
隨著一系列改革政策措施的出臺和實施,在家門口看病正成為越來越多群眾的新選擇。當前,我省90%的患者首診選擇在當地醫院,“小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的就醫新格局基本實現。(記者 張淑會 王敬照)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