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固安縣知子營鄉北屯村一處果園內,果農正採摘李子。 通訊員 門叢碩 記者 祝雪娟 攝
在我國北方地區,很難吃到真正熟透的火龍果。為什麼?因為火龍果大多産于南方,需要經過長途運輸,必須在六七分熟的時候摘下來。如今,這種情況正在改變,北方産的火龍果上市了!
在河北省北部的平泉市,240畝火龍果長勢喜人。“在家門口能吃上熟透的火龍果,我這也是第一次。”來自承德市的崔女士一邊帶著女兒採摘火龍果一邊説。
這片火龍果産業園的負責人林大龍介紹説,因為是全熟採摘,這裡的火龍果糖分積累更多,甜度更高,口感更好。
其實,在北方地區,種植火龍果並不罕見,但都是直接種植南方的品種,因為氣溫、土壤、濕度等因素,口感並不太好。2015 年,平泉市引進台灣品種後,並沒有直接種植,而是用兩年的時間精心培育,終於在2017年培育出適合當地氣候的新品。
“預計今年的産量能達到5萬斤,現在是供不應求,單憑喜宴和壽宴就解決了銷路問題。”林大龍説,“明年,産量將達到40萬斤,一些超市和果蔬批發商已明確表達了採購意向。”
今年以來,河北省大力發展特色産業,推動農業高品質發展。“優質強筋小麥、中藥材、食用菌分別達到 298 萬畝、265 萬畝、32 萬畝,畜牧、蔬菜、果品三大優勢産業産值佔農業總産值比重達到68.3%,同比提高 1.6 個百分點,農業品質效益和競爭力明顯提升。”在近日召開的河北省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特色産業工作會議上,河北省農業廳黨組副書記、省農工辦副主任高一雷説。
政策支持,特色産業“規模發展”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特色。河北省自然條件優越,地型地貌多樣,生物資源豐富,是世界公認的優質奶源區、葡萄種植黃金帶和落葉果樹最佳適生區。依託資源優勢和文化傳承,河北省將差異化、特色化作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抓手,以特色産業為著力點,走“人無我有,人有我強,人強我新”的路子,特色農産品總量增加、品質提升、品牌增多,發展模式不斷創新,初步形成了良好的發展格局,許多縣市的特色産業已經開始走向集群化、規模化。
有一種花,花開初期為白色,繼而轉為黃色,此花叫做金銀花,性甘寒,氣芳香,是清熱解毒的良藥。在邢臺市巨鹿縣,栽培金銀花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明代,迄今已有400多,是全國有名的金銀花之鄉。巨鹿縣副縣長郭帥軍表示,9月下旬,巨鹿將舉辦“旅遊産業發展大會暨農民豐收節”,活動的吉祥物上就有明顯的金銀花元素。
其實,早在20年前,巨鹿縣就出臺了《關於大力發展金銀花産業的意見》,致力於將巨鹿打造成為全國最大的集金銀花種植、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産業化龍頭基地。“目前,以金銀花、枸杞為主的中藥材種植面積已達到20萬畝。”巨鹿縣副縣長趙洪義介紹説。
除了巨鹿,在張家口市的蔚縣、赤城、康保、沽源以及承德市的圍場、隆化、灤平等地,也都按照全産業鏈的思路全力打造中藥材産業,使種植結構得到了優化,促進了農民增收。“目前,全省共推出64個中藥材道地品種,其中,一批品種在國內已經具有了一定的影響力,比如涉縣的柴胡、內丘的酸棗等。”河北省農業廳特色産業處處長王旗在前不久舉辦的第三屆京津冀中藥材産業發展大會上表示,“通過幾年來的重點打造,已經有6個品牌獲得了國家的地理標誌認證登記。”
為選準特色産業,河北省制定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年行動計劃》《特色優勢農産品區域佈局規劃》等文件,大力發展科技農用、綠色農業、品牌農業、品質農業,把農業特色産業作為切入點和突破口,整合資源,集中力量,合力攻堅。
根據規劃,在石家莊、張家口、秦皇島、保定、廊坊、唐山等市,將發展鮮食玉米;在雞澤、昌黎、阜城、張北、樂亭、平泉、沽源等地,將發展辣椒、甜瓜、大蒜、櫻桃等優勢産品;在豐南、樂亭、曹妃甸、昌黎、撫寧、灤南、黃驊、海興等地,將建設對蝦、海參和扇貝養殖區;在太行山、燕山淺山丘陵區和環渤海地區,將發展高檔蘋果種植基地……全省將在8類産業中選擇一批地域性強、産品品質獨特、功能特殊、有一定認知度、市場前景好的特色農産品,重點扶持,規模發展,儘快提高這些特色産品的市場竟爭力,培植區域農業特色産業。
科技攻關,特色産業“提檔升級”
“圍場是傳統的農業大縣,自然條件優越,種植有機木耳絕對錯不了。”在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的姜家店鄉,孫海龍是一位科技致富能人,他2013年創辦了佳澤食用菌種植有限公司,結闔家鄉獨特的地理和氣候優勢,開發出一項富含黃酮的有機黑木耳新品種高産栽培技術,通過了國家有機産品認證,並申請了“山間24度”有機黑木耳品牌,“如今,我們的産品已銷往北京、天津、上海、海南、山東等地。”
承德市市長常麗虹表示,承德市聚焦産業佈局,強力推進現代農業發展“提檔升級”,與中科院、中國農大等68家高校院所建立協作關係,建成蔬菜、食用菌、中藥村等農業院士工作站7家,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已經達到 57%。目前,承德有10個縣區成為國家、省級農産品品質安全縣,每年供應京津綠色農産品超過500萬噸。
近年來,河北省以特色農産品優勢區為載體,引導要素集聚,整鄉整村推進,重點打造100個優質綠色農産品、100個農業領軍品牌、100個現代農業精品園區、100個創新性農業企業。全省18個省級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圍繞特色優質品種培育、綠色高效種植技術、精深加工、智慧農業、農機裝備等重大關鍵性問題進行集中攻關。各市縣也在組建專家團隊,為特色産業發展提供全産業鏈技術支持。
在河北省邯鄲市,已經建成中西部雜糧、東南部花生、東北部棉花、中東部高産蔬菜、西部“太行藥谷”等優勢明顯的特色産業聚焦帶,培育了“中國鴨梨之鄉”等14個中國特色之鄉。
標準引領,特色産業“動能轉換”
“多年來,我們積極探索以企業為龍頭,以合作社為骨幹,以供港、供京基地為基礎的特色蔬菜産業化發展新模式,實現了合作社和農民的互利共贏。”唐山市玉田縣黑貓王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金齊説,他們通過建基地、講安全、強宣傳、重行銷等方式,強力推進玉田白菜産業向綠色高品質發展。
“省裏將重點支持一批示範合作社、家庭農場和100家特色産業省級産業化聯合體。”河北省農業廳相關人士表示,力爭用3年時間,全省特色農産品標準化生産覆蓋率達到75%以上,同時,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強化品質監管,實現內外銷産品“同標同質”。
標準化生産為産品品質的提升和穩定提供了保障,品質好的産品永遠是市場的“敲門磚”。經過多年努力,河北省培育的品牌農産品達到6萬1千多個,涵蓋糧油、生鮮、果品、零食、飲品等領域,從“初字號”“原字號”農産品到精深加工産品,全省通過無公害、綠色、有機認證的産品達到2578個,獲得國際品質管理體系認證的有169個。
“‘特色’就是‘獨有’,就是‘區別於其他’。所謂特色産業,就是利用本地獨特資源,開發名優農産品,轉化為特色商品的現代農業。”相關人士表示。按照部署,到2022年,河北省農業特色産業增加值要佔農業增加值50%以上,全産業鏈産值達到1萬億元。
大力發展農業特色産業,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提高農産品市場競爭力的客觀選擇。優越的自然條件,為河北省推進特色産業發展提供了條件。在廣袤的燕趙大地,“河北生産”正在向“河北特産”轉變,“河北産量”正在向“河北品質”轉變,“河北産品”正在向“河北品牌”轉變,一大批立足資源優勢、注入現代農業要素的特色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産品品牌正在脫穎而出。(記者 郭慶敏)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